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毕业聚会像一个小小的仪式,标志着一段青葱岁月的终结,对过往的不舍,对未来的期盼,仪式让人生的节点更有意义。

对于寒窗苦读的古人来说,“毕业趴”不仅仅是简单的热闹,还处处体现着古代追崇士大夫文化的“礼”。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从最初的“乡饮酒礼”到规范化的“举荐人才”、“谢恩”、“朝谢”,古人的毕业典礼处处体现着中华文化尊师重道的优良美德。

随着年代变迁,尤其是科举考试增加殿试后,所有进士及第者均为“天子门生”,于是向主考官谢恩之礼也变为向皇帝谢恩,由新科状元率领诸及第进士上谢恩表,称为“朝谢”。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之后,元明清三代亦延续了这一礼节,朝谢也成为古代“毕业生”们通过考试后要做的第一重要之事。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正如当代的毕业聚餐也,古人也讲究分专业和学院,但只分为两类,即分为文宴和武宴。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鹿鸣宴

鹿鸣宴从唐至明、清一直相沿,得名于明朝皇帝宴请科举学子,以"鹿"为主脯的宫廷御膳,用来表示皇恩浩荡和对人才的器重。

鹿一直来被崇为仙兽,意象为难得之才,皇帝贵为天子,"鸣"意为天赐,故皇帝为东,才子为客,这一御膳被名为"鹿鸣宴"。意指天子觅才、重才之宴,饮宴之中必须先奏响诗经《鹿鸣》之曲,随后朗读《鹿鸣》之歌以活跃气氛。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关于鹿鸣宴取名由来,还有一个说法:鹿与禄谐音,古人常以鹿来象征“禄”的意思,新科中举乃是入“禄”之始。但古人比较含蓄,不愿把功名利禄挂在口上,于是就取了“鹿鸣”这个有些诗意的名字。

琼林宴

琼林宴始于宋代,宋太祖规定,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赐宴庆贺,赐宴设在宋京汴京(今开封)城西的皇家花园——“琼林苑”,故该宴有“琼林宴”之称。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元、明、清三代,又称“恩荣宴”,虽名称不同,其仪式内容大致不变,仍可统称“琼林宴”。黄梅戏《女驸马》里有一句著名的唱词:“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说的便是这个。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鹰扬宴

“鹰扬宴”是武科考乡试放榜后而设的宴会。清制,武乡试放榜后,考官和考中武举者要共同参宴庆贺,其宴就叫“鹰扬宴”。清吴荣光《吾学录·贡举》载:“武乡试揭晓翼日,燕(宴)监射主考执事各官及武举于顺天府,曰鹰扬燕(宴),仪与鹿鸣燕(宴)同。”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所谓“鹰扬”,乃是威武如鹰之飞扬之意,取自《诗经》“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大意是颂扬太公望的威德如鹰之飞扬)”之句。鹰扬既是对新科武举人的勉励,又是考官们的自诩。

全武宴

“全武宴”是武科考殿试放榜后举行的宴会。古代科举,自唐开始,武科殿试放榜后都要在兵部为武科新进士举行宴会,以示庆贺,名曰“会武宴”。清梁章钜《浪迹丛谈·武生武举》云:“文称鹿鸣宴,武称鹰扬宴,人皆知之;文进士称恩荣宴,而武进士称会武宴,则罕有知者。”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虽然名字规模不同,但是以上所有的宴会都离不开一个主题,就是金榜题名时,要饮酒庆贺。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一款好酒必定能让宴会增色不少,梅花鹿又名“斑龙”,自西周起,鹿肴便是皇家御膳佳肴,战国秦传“逐鹿中原”,唐宋“设鹿鸣宴”,尤其至清朝时,设全鹿宴,饮鹿血酒,是庆贺金榜题名的最高标准。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举杯相庆时,活力四射,激情飞扬,意气风发。

高考结束后,就意味着考生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与同窗挚友一起为过去奋斗的岁月的告别;也要感谢父母与老师的辛苦付出,还有对美好未来的大学生活的憧憬。感谢师恩,告别同窗,是足以让人铭记一生的珍贵回忆。

又到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勿忘谢师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武乡   新科   武举   殿试   金榜题名   科举   进士   诗经   考官   天子   宴会   古人   仪式   皇帝   古代   青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