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清末名医程文囿妙用鸦胆子治痢疾医案研读

#真相来了#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程文囿(1761~1833)字观泉,号杏轩,歙县东溪人,悬壶于岩寺。出生世医之家,少业儒,博学工诗,20岁开始研究医学。24岁在岩寺行医,诊第一例病人为产后感邪,高热不退的危重病人,杏轩辩证施治,不囿于“产后宜温”之说,重用白虎汤合玉竹散清下,终使病愈。因此病名渐噪,到嘉道年间,学验颇丰,而乃以内妇儿科见长,加之为人和蔼,医德高尚,求诊接踵,医名显卓,时人谓:“有杏轩则活,无杏轩则死。”杏轩认为医术蔑古则失之纵,泥古则失之拘,应以古人为师。著有《医述》、《杏轩医案》等书。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清末名医程文囿妙用鸦胆子治痢疾医案研读

【医案】

程杏轩治痢疾案

族人联升,患休息痢,淹缠两载,药如清火、固涩、补中、升提遍尝无效。偶遇诸涂,望其色萎气怯,知为脱血之候。谓曰:尔病已深,不治将殆。渠告其故,予曰:吾寓有药,能愈尔病,益往取之。比随至寓付药,再服即药。渠以两年之疾,百治不廖,此药效速如此,称为神丹。方用鸦胆子一味,去壳取仁,外包桂圆肉捻丸,每早米汤送下三十粒,旋以食压之。此方初得之人传,专治休息荆,并治肠风便血,少则一二服,多则三四服,无不应验。然其物不载本草,无从稽考,其味极苦,似属性寒。后阅《幼幼集成》书云:痢久,邪附大肠屈曲之处,药力所不能到,用此奇效。思治虚怯沉疴,参芪、归、地有用数斤愈者;治伤寒热病,姜、附、硝、黄有用数两愈者;何此物每用不过二三分,治积年之病,其效如神,物理真不可测。先哲云: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信矣。

本案引自(《杏轩医案》)。

【评析】

鸦胆子凉血解毒,善治热毒血荆和休息痢。实验证实,该品有抗阿米巴作用。因其味苦性寒,故服法多种,或元肉包送,或装胶囊,或糖水送服。服后如有腹痛,可用芍药甘草汤煎服。本案提示,治痢药不在多,而在于精当。

本草纲目彩色图谱 ¥39 购买


【痢疾简介】

痢疾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脾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为实证,久痢多为虚证。实证以湿热痢多见,亦见于寒湿痢。而疫毒痢,因病势凶险,应及早救治。虚证又有阴虚痢和虚寒痢不同。若下痢不能进食,或入口即吐,又称噤口痢。对于口久迁延不愈的休息痢,因病情缠绵,往往形成虚实夹杂之势,宜采取综合措施,内外同治。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虚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同时可配合外治灌肠之法,提高疗效。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播。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如需了解中医基础知识可关注@梅小护科普 ,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鸦胆子   痢疾   歙县   本草纲目   世医   本草   病势   阿米巴   脓血   湿热   清末   虚实   大肠   实证   妙用   名医   名家   有用   程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