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案研读:李介鸣治萎缩性胃炎案(滋阴益胃,柔肝止痛)

#真相来了#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李介鸣(1916~)男,汉族,湖南新宁县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1931年随天津老中医彭笠僧学习中医,1933年随北京老中医施今墨学习中医。1935年开始在北京市执行中医业务,任中医师;历任原江阴县卫生股主任、北京中医杂志编审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学院教师、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中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科中医师。早年潜心钻研脾胃病,后治脾胃病独树一帜。1974年后,所治的病多数是“心脏病”,认为人的一身不离气血,气血不调,则百病丛生(此为临症要诀)。受施今墨老先生的影响,其认为中医学术既不能守旧,又不能西化,应发扬祖国医学的特点,理论必须密切结合于临床。他更主张中医学要创新,不能墨守口规,踏步不前。著有《施今墨先生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介绍》、《活血化瘀治疗胸痹心痛》等。

古今医案研读:李介鸣治萎缩性胃炎案(滋阴益胃,柔肝止痛)

【医案】

李介鸣治萎缩性胃炎案

谢某,男性,46岁,干部。

1991年9月3日初诊。

主诉:

胃脘胀满而疼痛反复发作5年。

病史:

患者5年来时胃痛不舒,每于饮食不当或食辛辣之品则诱发,曾在外院行胃镜检查,诊为:“萎缩性胃炎”。曾服用三九胃泰等药,疼痛时好时坏,体质虚弱,日渐消瘦,前来诊治。

现症:

胃脘胀满而痛,食后加重。纳差食呆,口干苦思饮,大便干燥,体倦消瘦。舌质红,苔薄少津,脉沉细。

辨证:

肝郁化热,胃失濡润。

治法:

治宜滋阴益胃,柔肝止痛。

处方:

一贯煎加减。

处方:

沙参,麦冬,生地,当归,川楝子,枸杞子,乌梅,元胡,白芍,甘草,郁金,丹参,砂仁。7剂,水煎服。

二诊:

1991年9月10日,服上方7剂,口干苦、大便干燥症状减轻,饮食增加,余症同前。舌红苔少,脉沉细。守方,上方加五味子。

三诊:

1991年9月17日,药后胃脘痛减轻,仍胀满,饮食尚可,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守方加枳壳,6剂,水煎服。

四诊:

1991年9月24日,又服上方7剂后,诸症减轻,舌脉同前。守方继进7剂巩固疗效。

本案引自(《李介鸣临证验精选》)。

【评析】

痿缩性胃炎是因胃腺萎缩,胃酸分泌不足引起的消化能力减弱的疾病。李老认为:本病多因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日久化火伤阴致胃阴亏损,胃失濡养所引起。治疗时,习用一贯煎为主方,取其疏肝育阴,和胃止痛,并佐以行气健脾活络之品。方中沙参、麦冬益胃养阴;生地、枸杞子柔肝益胃;芍药、甘草酸甘敛阴,缓急止痛;川楝子舒肝理气,清热泻火。因本病主要病因为胃酸缺乏,故李老加乌梅、五味子等性味极酸之品既可滋胃阴又可柔肝急;砂仁、枳壳行气宽中,消胀止痛;丹参、郁金活血止痛。全方配伍,疏肝不忘滋阴,滋阴不忘疏肝,和中寓补,补中寓和,而收事半功倍之效。

学经方入门推荐: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扫二维码听完整版胡希恕晚年讲课录音胡希恕讲述 学苑出版社 ¥62.4 购买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如需了解中医基础知识可关注 @梅小护科普 ,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滋阴   乌梅   中医学院   川楝子   守方   枳壳   砂仁   沙参   麦冬   中医师   枸杞子   生地   丹参   北京   古今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