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走进中国车谷

21个项目现场签约 “车谷科创33条”出台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走进中国车谷
21个项目现场签约 “车谷科创33条”出台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走进中国车谷

7月7日,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中国车谷专场在武汉经开区举行。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走进中国车谷

武汉经开区产业新地标“春笋”。

7月7日,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中国车谷专场在武汉经开区举行,现场签约21个项目,其中12个涉及“数智网端”前沿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落户武汉经开区,加速赋能中国车谷加速转型升级。

据介绍,本次大会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经开区管委会、武汉市科学技术局承办,武汉经开区科经局、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在汉高校代表,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创投机构代表、科技园区负责人等近400人参加。

在活动现场,江汉大学“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开发及示范”等21个项目签约落地,武汉泓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产业部总经理钱承等5人获颁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聘书。

丁汉院士在活动现场发言时说,对武汉而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科技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需要科技引领,未来产业落地成型需要科技突破,产业链的“造链、补链、强链、延链”需要科技赋能。武汉“965”产业地图的密码就是科技创新。丁汉认为,武汉着力构建的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通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制造、市场化协同发展的智能制造创新链,极大促进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功率。

12个“数智网络”项目签约落户

为车谷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活动现场,来自全市的21个“数智网络”前沿产业项目签约。其中,12个落户在武汉经开区,总签约金额超过1.1亿元,涵盖了数字经济、下一代汽车、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将为中国车谷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江汉大学“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开发及示范”项目是新型研发机构与创新平台项目,以1600万元达成签约,落地武汉车网智联测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谭昕介绍,该项目将围绕智慧道路技术、车路协同应用、无人驾驶物流机器人、智能充电桩、物流精细化管理模式、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等六个方向,探索智能网联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促进自动驾驶应用生态的完善和专业人才培养。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武汉理工大学罗马吉教授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氢循环喷射器项目”以1000万元,与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落地。武汉雄韬氢雄研发部总监徐扬介绍,该项目将一种高效燃料电池尾氢回收利用的氢喷射器专利技术进行产业化,可大幅提高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预计三年后该项科技成果将转化为批量化产品,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市场应用前景可观。

武汉大学杨必胜教授的“面向工程智能协同的激光点云三维自动建模应用与产业化”以1400万元达成签约,落地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该项目实现激光扫描测量自动三维建模技术在长大线状工程协同设计、实时状态监测以及智能养护运营等创新性应用,形成面向工程智能协同的激光点云三维自动建模应用与产业化,释放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的产业潜能,提升工程建设水平。

“车谷科创33条”重磅发布

每年支持科创资金不少于8亿元

活动期间,武汉经开区发布了“车谷科创33条”新政。

“经开区每年将拿出不少于8亿元的真金白银,全面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车谷科创33条”从壮大创新主体、提升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三个方面制定而成,覆盖面广、系统性强、支持力度大。

据悉,在创新企业梯队培育体系方面,新政更加完善,门槛更低、力度更大。例如,新落户经开区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给予最高6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和200平方米的房租补贴。

对“卡脖子”“揭榜挂帅”等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单个项目支持金额可达4500万元。

龙头骨干企业研发机构、重点高校科研院的新型研发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四类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金额可达1亿元以上。院士专家项目,落地支持也可达5000万元。

“车谷科创33条”明确,由企业认定的研发骨干人才,每人每年最高可获得20万元奖励。

对获得银行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的科技企业,给予100%贷款利息及担保费用支持。同时,首次获得风险投资的科创企业,最高可奖励200万元。

“车谷科创33条”同时指出,武汉经开区每年将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上云,对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全力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和力量

科创驱动车谷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武汉经开区动工兴建三十周年。三十而立的中国车谷,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须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区。

目前,武汉经开区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31家、“瞪羚企业”3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51家,累计引进院士20人,积淀了深厚的科创优势。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核心位置,成功引进了武汉新能源汽车工研院、武汉中科先进院、哈工大机器人国际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落户了东风云峰、吉利路特斯、中国电子、科大讯飞、中创为量子等重大产业创新项目。

未来,武汉经开区将全力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和力量,依托东风公司“跃迁行动”,发挥好驻区高校作用,强化与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近日,车谷分别与武汉理工大学和武大签署合作协议,建设武汉理工大学“三院”(新能源汽车工研院、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示范学院)、武大“新两院”(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智慧医疗装备研究院),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武汉经开区落地落实。

武汉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表示,车谷,在车,更在谷,需要各种创新创业要素的汇聚。面向“十四五”,武汉经开区“三十而立再出发”,将全面吹响“二次创业”的集结号,建设新兴产业生成中心,厚植企业创业沃土,构筑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构建一流创新创业网络,营造活力创新创业生态,强力推进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双智”联动发展,打造万亿级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武汉   中国   武汉市   科技   新能源   院士   要素   现场   机构   智能   产业   项目   汽车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