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树 古茶树 爱与痛的纠结

其实,早在普洱茶还未兴起的年代,古茶树的价格甚至不如台地茶,甚至被称为“野茶”或“地产茶”有些古树茶因高大采摘困难、产量低,遮了阳光影响别的作物生长,被人们砍了当柴烧,邦崴那棵稀有的过渡型古茶树也几乎遭此厄运。幸运的是,它被专家从斧头下救了。

后经茶叶界专家集体考察确认,这是一棵树龄千年左右的过渡型古茶树,它成为野生型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树之间的桥梁,为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化和人工驯化与传播提供了新的证据链,让中国茶源论一锤定音,在云南莽莽群山中生长着景迈山古茶园、贺开古茶园、南糯山古茶园以及未被人类发现的一些古茶树,它们被珍视为“国宝”。


古茶树 古茶树 爱与痛的纠结


2007年,普洱茶界大洗牌,市场混乱、普洱茶品质良莠不齐。

随后的几年中,古树普洱茶顶着独特的滋味、健康生态的饮品、物以稀为贵的光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迎合了市场对高品质茶品的需求,至今依然受到热烈的追捧。茶价一涨再涨,茶农富起来,原本宁静的茶园中大量兴建初制所,茶山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随之而来的是古茶树的厄运:过度采摘、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古茶树死亡的消息屡见报端:著名的野生型大茶树巴达大茶树(1号)死了,落水洞八百年茶王树死了……有人认为茶王树是寿终正寝,也有人认为茶王树是人类掠夺式的开发加速了它的死亡。

事实上,大多数被发现的古茶园因人们的“爱”正承受着它们不可承受之痛。如何在这种貌似合理的需求中寻求一个平衡点,让子孙后代能持久利用资源,亦能瞻仰古茶园的风采,保护古茶树的优良基因,保护种群的多样性,使它们能够健康繁衍,各方各面也都在积极探索:引导消费、立法、普查……搭建起保护古茶园的“保护伞”,刻不容缓!


古茶树 古茶树 爱与痛的纠结


“爱”带来的痛:

古茶园遭遇掠夺式开发

在传统生态学中,有一个基本概念——“生态位”,也叫“格乌司原理”:指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物种都拥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它们占据一定的空间,相互竞争也相互依存,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古茶园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各生物也都占据自己的“生态位”。可随着普洱茶的兴起,古茶园被逐渐开发,古茶园的“家”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如今鼎鼎有名的冰岛老寨跟老班章、易武等名山名寨一样,热闹非凡。旅游大巴车沿着修好的路一直开进寨子里,停在了专门为游客修建的水泥停车场中。停车场周边挨着的,便是冰岛老寨古茶园。

茶园里,参观茶园路径都修好了台阶。古茶树边上搭了采摘的木头架子,尽管有工作人员不断在强调要保护古茶树,还有好奇心强的游客爬上了架子,在几乎被采秃的树上寻找叶子。

冰岛老寨茶树王跟很多的茶王树一样,被一块巨大的石板围着,前面还立着一块石碑。虽然生存的地点没有变,可周围已经没有遮阴树,古茶树们已经无法享受到它们喜爱的散射光,地上也没有了几百年来相伴相生的植物。每棵树上或者树前,都有或挂或立的牌子,向来者昭示着所有权。


古茶树 古茶树 爱与痛的纠结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很多名山名寨的古茶树被出租,租期或长或短。而对承租人来说,在有限的租期内获取最大的利益是他们最看中的,这类茶树的过度采摘情形尤为突出。

另一方面,名山名寨里古茶树的叶子堪比黄金叶,寸叶寸金,从前崇尚自然农法的茶农只采摘春秋两季茶,而现在光春季都分为头春、二春了,一年能采三五季。为了提高发芽率,有些人砍了老茶树的枝干,促进发新枝新芽。有的茶农为了尽可能采摘更多的茶叶,甚至会将够不到的树枝末梢给折断。

为了保持其天然、无污染的特性,大量采摘茶叶的同时没有给茶树补充肥力,导致部分古茶树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症状。更有一些人,为了增产给古茶树施化肥,导致茶树死亡的现象。

茶树本是有寿限的,在茶树出现“自然更新”后便进入衰老期,尽管离自然衰亡还有一定年限,可以依靠人为措施维持其生长,但是更新次数愈多,更新周期越短,复壮效果越差,茶树经过几次“自然更新”后,便渐渐趋于死亡。


古茶树 古茶树 爱与痛的纠结


不仅冰岛老寨是这样,这几年去茶山发现,凡是稍微知名点的古茶园都有一个共性:茶价越高,茶农的新房子盖得越快,山寨里的初制所如雨后春笋般建起。

曾经原始的少数民族风格的民居正在一点点消失,易武、老班章、老曼峨等地成片的蓝色琉璃瓦屋顶,取代了传统的黑灰色瓦片,家家户户都在盖新的砖瓦结构的房屋,曾经宁静的村寨变成了新房建盖的工地。

茶叶出村寨的交通工具由人背马驼变成摩托车,又换成皮卡车,通往寨子的道路越修越宽,不少村寨已经有了可以通过旅游大巴的道路。

昔归古茶园,车驶进时一路穿过的竟是一片橡胶林,站在忙麓山上,澜沧江依然是一汪碧蓝,可江对岸却是一望无际、漫山遍野、连绵不绝的橡胶林。原本处于森林覆盖地区的古茶园,由于周边环境的开发,水土保持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不知不觉中,古茶树周围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后期对种质资源以及生态链条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古茶树 古茶树 爱与痛的纠结


古茶树 古茶树 爱与痛的纠结

引导消费 立法 普查

为古茶园撑起“保护伞”

茶农追求便利生活没错,市场追求一口韵味绵长的健康茶汤没错,生活在城市樊笼中的人们想求得一口新鲜的空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没错,科研人员通过这些“活化石”了解研究茶树原产地、茶树群落、茶树遗传多样性、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更是无可厚非。可这需要种植者、经营者、消费者三个方面在价值体系上的统一。

对种植者来说,早些年古茶树还没火的时候,因采摘难度大、产量低一些的古茶树被砍了种了别的农作物。现在古树茶火了,一些地区的古茶园过度采摘、管理方式不科学,让古茶树危在旦夕。

茶叶市场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古树茶。事实上,纵然云南茶种资源丰富,可现有的茶树资源中,古茶园不过百分之五。有位茶友买了一块九十年代初的景迈山古树茶,十分欣喜地与笔者分享。可是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那个年代,茶农采茶是混采,茶场制茶是拼配,哪里来的景迈古树纯料!满市场的古树茶,有多少是鱼目混珠一想便知,可惜的是普通消费者根本没有辨别的能力。

古树茶针对的是高端收藏级茶客,而这样的市场份额其实也是很有限的。真正要带动整个普洱茶市场的良性发展,应当针对目前引导市场消费的、新兴中产阶级的大众消费市场,大力发展有机、生态茶。逐利的本性也会带着种植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一起减少对古茶园的人工干预,自然而然的古茶树得到了保护,茶山原生态、茶树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也得到修养生息。


古茶树 古茶树 爱与痛的纠结


同时,强制性法律法规的制定也是不可或缺的。早在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就出台了古茶树保护条例。随后,临沧、普洱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古茶树保护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尽管有些细节方面不是完备的、可毕竟在法律的层面上为古茶树撑起了“保护伞”。

古茶园中,也有幸运的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堪称古茶园保护的范本,比如景迈山、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林。2014年,普洱市正式启动了景迈山古茶园的申遗程序,申报的是文化景观类遗产。景迈山古茶林保护规定细致,对少数民族民居、古茶树的保护都有明确的规定。双江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园被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保护原生环境来保护野生古茶树,对违规采摘的古茶树有强制性的规定。

有人说,保护古茶树是系统性工程,对古茶树周边森林群落等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要列入其中,古茶树最赖以生存的天然生态屏障一旦被破坏,对于保护之说将无从谈起。有人说,对古茶园的开发要更注重茶叶的功能性成分利用上,走茶叶深加工的高科技路线,开发出市场需要的多元化产品。

还有人说,保护古茶树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并且是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幸运的是,目前,云南已知的茶山中,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了对古茶树资源的普查工作,让棵棵古茶树都记录在案,有名有姓,得到统一的管理和照拂。爱它,就不要让它痛,期望在各方的协调努力下,现存于世的古茶园能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茶树   大雪山   普洱   冰岛   名山   种植者   茶农   村寨   保护伞   赖以生存   茶园   普洱茶   茶叶   生态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