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一眼千年


若不是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

将诺邓古村鳞次栉比的红墙瓦屋

装点得雪白晶莹宛如童话,

我对诺邓的第一印象还停留在

纪录片里的那口盐井,

挂满火腿的房梁,

和满是烟火气的农家小院。


诺邓,一眼千年


开春跨过沘江转入一片浓绿的山谷,掩映在树林深处的古村落便是位于大理云龙县境内的诺邓古村。诺邓村四面环山,村子最低处海拔1900米,最高处的诺邓玉皇阁海拔2300米。除了东面山麓“龙王庙”后有一小块较平坦的台地外,民居几乎都建在山坡上,层层叠叠,密密麻麻。


诺邓,一眼千年


沿着小路径直走,临近谷底的村口,盖有一间飞檐翘角的高大井房,远在汉代这里已是南滇最重要的盐井,汉武帝在此专设“比苏县”。唐人樊绰在《蛮书》中记载“剑川有细诺邓井”,自那时起,诺邓的村名,千年无改。踩着数不清的苍老的石台阶在村子里的游荡,抬头向上望去,一众房舍随高就低,成台成岸。


错落有致的民居充满人情味,前家楼上的后门,即通后家的大院,楼院重接,台梯相连。村中的街巷道路,因山就势,纵横交错,清一色的石板铺成,三步一阶,五步一台。由下向上建有:龙王庙、古江西会馆、万寿宫,还有古榕树、黄姓家族的“题名坊”和玉皇阁前的“棂星门”,据说这是滇西现存最大的古木牌坊。再向上就到了玉皇阁建筑群,周围全是高大的古黄连木,古树高达三四十米,听村里的老人说,这些古木最老的已有800多年。


诺邓,一眼千年


这里似乎藏着悠长的历史故事,红砖黛瓦、大屋深巷、雕花重檐;这里好像能抵御时光侵袭,岁月变迁……千年历史的白族村寨在时光中保存了千年不变的面貌。“三坊一照壁”“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一颗印四合院”等。由于地势很陡,民居建筑构思变化奇巧,风格丰富多样。诺邓的民居建筑很讲究工艺美术;门、窗、木梁、柱、檐上的雕刻图案精细美观,山墙、院墙上均有绘画或图案,每户人家的正房、厢房或照壁的布置和工艺,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喜欢古镇是因为能够触摸历史,诺邓的很多人家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代的一些家具、古董。查阅资料,村里有九十多处明、清时代的古建筑院落。有五六十处民国时期的建筑。有寺庙、祠堂、牌坊、门道等古建筑基本上都是明、清时代的。还有元代建筑“万寿宫”,部分木梁构造与地面砖石依然如旧。


诺邓,一眼千年


山顶的文庙武庙里,如今只剩下木构框架,现代化的进程太快,一下子就把过去割离开来,高楼易见而破城难寻,不见市井也难寻乡愁。或许,人们的精神回归之所就是在一个古镇,在这里可连接过去也可牵系未来。


穿行在诺邓,静得出奇,老人坐在树下晒太阳,抽旱烟。昔日因盐业而兴盛的村子,如今只残留着大夫第、盐务署、龙王庙、五课提举司,给后人讲述一个始于汉代的盐的传奇。好在《舌尖上的中国》让千百年来以盐业为经济主脉的诺邓又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据考,诺邓火腿早在前清时代就经过南方的“丝绸之路”,出口缅甸、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如今,一夜之间诺邓火腿声名远扬,不少老饕寻味而来,虽然对外供不应求,但诺邓村民的心态还是如此平和,我一个外来客到村民家做客吃饭,主人照例切出厚片款待。


诺邓,一眼千年


行走于诺邓,有一种真实的从容,一种脱离了世俗的时间美,在大树下静静坐着,画面仿佛回到马帮走过的年代,若不是褪去了当年的繁华,还以为时间倒退了。


文:小妖楠

图:林海、段兆顺、刘建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石台   白族   牌坊   木梁   千年   盐井   龙王庙   照壁   盐业   汉代   民居   火腿   村子   建筑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