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君亮的长寿经

《保健医苑》是由国家卫健委主管、北京医院主办、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协办的医学科普杂志,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保健医苑》纸质杂志!邮发代号:82-33,欢迎订阅!


“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君亮的长寿经

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水工建筑物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君亮如今已是95岁的高龄。周老长期从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主要设计成果有:武定门抽水站,原创设计双向流道,集灌溉、排涝于一体;江都抽水站三、四站,获20世纪70年代国家优秀设计奖;皂河第一抽水站,采用当今最大的斜流泵和原创用天高比转数泵的快速门断流,获1989年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等。周老说:“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要求我们科技工作者要‘活到老,学到老’。”周老的高寿和他随和谦虚、勤奋学习、经常用脑、不畏疾病等有着一定的关系。

“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君亮的长寿经

“个人的利害得失是小,国家的利益才是大”

周老是一位威望很高的科技人员,在科学上有着严谨的态度和谦虚质朴的作风。作为一名党员,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表率行为来影响他人;作为一名大师,他从不保守,不论什么人,只要找到他,总是有问必答,与他共事的同龄人称他为“老大”;而在年轻人眼里,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辈。参加皂河第一抽水站设计的戴敬秋曾撰文《戴敬秋封笔之作》,文中称:“周君亮大师的言传身教和敬业精神,影响我30 多年的水利人生。”而周老则称,戴敬秋的话“极大地鼓舞我言行自勉”。在工作中,有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但周老认为:对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看法不一是正常现象,由此而导致的技术争论将使设计本身更趋于科学和合理。他在坚持正确意见的同时,广纳众见,博采众长,认真研究不同意见,吸取其合理部分。对反对意见,认为能从另一个角度吸取经验。“遇到意见分歧时,我努力按照共产党人所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原则,从科学的精神出发,把自己的观点陈述给大家。别人有别人的道理,即使不对,又何尝不是从反面印证自己呢?如果别人说得对,就按别人的意见办,这里丝毫没有什么面子的问题。优化工程设计,个人的利害得失是小,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才是大。”

“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君亮的长寿经

“技术人员尤其是党员,不能见风使舵”

1966年,周老负责淮沭河续建的工程设计。工程的既定方案是一泓行洪,另一泓排涝,有领导要求他在该工程方案选择上“保持沉默”。周老经过详细的现场调查后发现:一泓行洪方案要比二泓方案减少灌溉耕地8万亩,而且降低了行洪能力,已投资的一亿多元工程费大部分都浪费了。这一调查结果使周老无法保持“沉默”,他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地把两个方案的利弊在有关会议上和盘托出,供在场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权衡。精确的数据和全面的分析使在座的领导更弦易辙,最后采纳了二泓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1972年,周老负责蔷北地涵加固审批,主管单位提出了浆砌块石的设计方案。经现场勘查和分析对比,周老发现该方案不仅造价高,而且很难在汛期以前完工,且无法满足排涝和灌溉的需要。于是,他多方做工作,耐心地向领导解释,并得到同意,改用钢丝网内衬加固,结果不仅按期完工,还节约了工程经费100多万元。“领导考虑面广,立足点高,有时确定的方案的确高出一筹,但有时难免悖于科学规律。作为技术人员尤其是党员,不能见风使舵,看领导的眼色行事,应该保留自己的建议权,实事求是地反映出自己的意见,以利领导最后决策。”周老如是说。

“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君亮的长寿经

“学习的第一方面是学习书本”

周老的成就和他勤奋学习是分不开的。他曾在“工程技术的学习体会”中提到他的几个学习体会:一是学习书本。“它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积累的总结,是大量的。一定要做到‘点深面广’,即要有选择地精读几本经典专著,读深、读透,有自己

的体会和见解,为专业打下扎实基础,成为‘点深’;在此基础上再泛读一些相关书籍,以拓宽和延伸自己的知识领域,形成‘面广’。”二是“学习工具”的学习。所谓“学习工具”,是指数学知识、分析计算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及外语等。“掌握它们将有利于提高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效率,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科技工作和工程建设中有着大量的分析计算工作,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通用和专用的计算分析程序功能日益完善,使科技工作者有可能从大量分析计算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实践。“实验是实践的一部分。科技发展最根本的基础是实践,它离不开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要十分重视积累和总结实践经验,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使发展更有把握成功。即使是原始性创新,它仍有包含继承与发扬的地方。在工程建设中不可能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都已解决,将实践经验在技术科学的基础上拓宽和提高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

“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君亮的长寿经

“水利建设,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

周老曾主持或参加了80余座大、中型水利和航运建筑物的设计和审查,对江苏省水利和京杭运河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主持的工程设计中,有3 项获国家优秀设计奖,10项工程技术创新突出,有的是首创或首次设计,并先后发表论文30 余篇。周老认为:“水利建设,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要使工程设计最优,既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也离不开档案资料做参谋助手。”1966年,在南京秦淮河武定门翻水站的设计中,周老的构思可谓独具匠心。这里街市密集,场地极窄,如按传统方法设计,需大量拆迁,耗资极大。主持该站设计的周老苦思冥想,最终在一种老式的潮汐电站结构中得到启示,首次采用了“双向X 流道”,其设计集抽灌、抽排、自引、自排功能于一站,避免了大量拆迁,为国家节约投资1000多万元,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其他如江都抽水站三站、四站,在全国首次采用半堤后式站身,成为当时效率最高、单位流量造价最低的泵站;新沭河蒋庄漫水闸的改建设计,在国内首次采用水力自动翻倒门,实现了自动泄洪、自动蓄水,极富推广价值;在设计新沭闸时,周老首次将反拱底板、正拱桥结构用于水闸,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钢材和水泥,漂亮地做出了“无米之炊”……

“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君亮的长寿经

“我离不开淮河”

周老的体质并不是很好,曾患有心肌微血管严重缺血症、胃出血等疾病。他的夫人清楚地记得:为了工作,他曾三次胃出血,医院两次发出病危通知书。1964年5月,忙于调查农田水利工程的周老和他的同事骑着车在灌云县跑了三天,后又到沭阳县骑车跑了一天,剧烈的颠簸和劳累诱发了他的胃病。第二天,再也忍受不住病痛折磨的周老被送到沭阳县人民医院。刚进医院,他眼前一黑,只觉得呼吸和心跳都停止了,思维一片空白,一股鲜血从口中喷出。由于胃部出血量大,血压一度降到了零,医生认为没指望了,就开出了病危通知书。然而,他顽强地战胜了病魔。1974年,周老在检查骆马湖大堤、三河闸时,过度的劳累使他再次胃出血,病危通知书又一次送到他的家中,医生为他做了胃切除的手术。“我离不开淮河”,手术后的周老说。手术给周老的生活带来不便,但他照常出差,说走就走,在淮安抽水站工地一住就是两年。每天从清早忙到深夜十一二点,吃的是又冷又硬的饭菜,有时吃了胃痛,他不得不用止痛药来缓解。当有人和他聊起病情时,周老乐观地说:“三次到马克思那里报到,三次没有收下我。马克思说,你的水利工程还没搞完,不收!”看来,乐观的心态是周老高寿的又一个原因。

文/王明洪

《保健医苑》为月刊,大16开本,每月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保健医苑》是由国家卫健委主管、北京医院主办、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协办的医学科普杂志,创刊于2002年。《保健医苑》杂志内容广泛,涉及医疗保健、疾病防治、健康养生、心理咨询、用药指导、医事分析、医护知识、秘诀采撷、时讯飞鸿、国际医讯、编读热线等各个方面。一批长期从事医疗保健工作、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针对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疾病和养生保健等问题撰文,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多方位的健康指导和保健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武定   沭阳县   淮河   江都   抽水站   利害得失   马克思   通知书   中国   工程设计   思想   意见   领导   方案   科学   国家   工程   周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