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为什么可以悄无声息的复发?

“发生肿瘤”和“肿瘤复发转移”是医学界的两大难题,在对癌症进行了数十年的探索后,我们依旧没有为这两个难题找到一份完美的答案。


不过虽然没有找到完美的答案,但是科学家们已经揪到了答案的小辫子。


肿瘤为什么可以悄无声息的复发?

图片来源:图虫网


复发转移“小辫子”


肿瘤的复发转移是涉及一系列基因调控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包括肿瘤细胞的再增值、黏附、基质降解、细胞迁移以及肿瘤血管生成等多个环节。

其中,肿瘤细胞再增殖的过程被称为“凤凰涅槃”现象。

目前有研究指出“凤凰涅槃”的通路之一可能是这样的:被治疗杀灭到濒死的肿瘤细胞会释放大量产生的炎性介质,进而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来改变肿瘤的微环境,而肿瘤细胞的再增殖与其所处的微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促进了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1]。

除了肿瘤的“再增殖通路”外,还有研究发现了癌症转移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上皮-间充质转变(EMT),即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表型转变的过程。

在乳腺癌、肺癌等上皮源性肿瘤的病理组织研究中发现,在肿瘤的侵袭前沿,存在发生EMT样改变的肿瘤细胞,而肿瘤细胞在发生EMT改变后,会获得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这些能力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员们认为EMT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2]。

除了EMT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共同参与了多种肿瘤的转移过程,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肿瘤就悄无声息的转移了。


肿瘤为什么可以悄无声息的复发?

图片来源:图虫网


复发转移几条路


癌细胞有了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之后,会通过至少四种途径进行转移,分别是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和直接侵犯。


血行转移


因为人的血管遍布全身,同时血管里的血液不断流动,某些可恶的癌细胞就会穿透血管的管壁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血液到达身体各处。

一般来说,原发肿瘤会释放成千上万的肿瘤细胞进入血液,但仅有不足0.01%的循环肿瘤细胞能够适应血液微环境,在外周血中存活。

当肿瘤细胞达到转移靶器官后,再经过上皮-间充质转化,继续增殖进而形成肿瘤转移灶。


淋巴转移


淋巴管就像血管一样遍布全身,淋巴管里面有淋巴液,淋巴结则通过淋巴管相互连接。淋巴系统一方面引流淋巴液,清除体内的异物、细菌等,另一方面分散于身体各部位的淋巴结就像一个滤过装置,可以有效阻拦从淋巴管进入的微生物。

肿瘤为什么可以悄无声息的复发?

图片来源:图虫网


但肿瘤细胞是有免疫逃逸能力的,因此淋巴系统的免疫能力对肿瘤细胞来说并没有用,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之后,会随着淋巴循环转移到近端淋巴结,再向着远端淋巴结转移。


种植转移


种植转移也叫种植播散,指的是当肿瘤侵犯到体腔(浆膜腔)表面时,脱落的癌细胞就会因为重力作用随着腔内的液体“掉落”到其他地方,这些细胞就会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而长出肿瘤。

种植转移在胸腔、腹腔、颅脑脏器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还有较为少见的医源种植,指在诊治过程中因为诊疗方法造成(或促进)的恶性肿瘤细胞脱落和播散,间接导致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直接侵犯


“直接侵犯”顾名思义,指的是肿瘤不断向外生长,从而直接压迫侵犯到周围的组织器官后造成的转移。

肿瘤为什么可以悄无声息的复发?

图片来源:图虫网


肿瘤的生长是一件难以预料的事情,因此除了要进行规范化的治疗保证做到尽量减瘤外,定期的复查是一定不能少的,卵巢癌患者的CA125、HE4等指标能很好的为我们敲响警钟。

另外健康的心态、饮食和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自己的身体健康了,才能够更好的与癌细胞战斗。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来源:

[1]崔连鸷. Caspase3/iPLA2/AA/PGE2信号通路活化FAK在化疗后卵巢癌复发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张益玮,彭秀达,肖帅.上皮-间充质转变的概念变迁及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0,29(02):241-247.

[3]乔雪峰,张玉娟,崔巍.循环肿瘤细胞致肿瘤血行转移研究进展[J].协和医学杂志,2014,5(03):331-33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肿瘤   淋巴液   淋巴管   淋巴结   小辫子   癌细胞   恶性肿瘤   淋巴   悄无声息   血管   细胞   血液   来源   过程   能力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