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几个治“喘”之方

麻黄汤

第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第36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第235条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方组: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之喘

证因: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

伤寒论中几个治“喘”之方

麻杏石甘汤

第62条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第162条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方组: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主治:表邪未解,肺有郁热之咳喘

证因:本方证由表邪入里化热,热邪壅闭于肺所致。风邪外袭,卫表开合失司,故身热,无汗或有汗。热邪郁闭,肺失宣降,故咳逆气急,甚则鼻煽;热伤津液则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均为表里俱热之征。

伤寒论中几个治“喘”之方

小青龙汤

第40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方组:麻黄 芍药 细辛 炙甘草 干姜 桂枝 五味子 半夏。

主治:表有寒里有饮之咳喘

证因:本方证是由于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易使表寒引动内饮。“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射肺则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则有痞满之感;水留胃中,胃气上逆,故有干呕;水饮溢于肌表,故浮肿身重。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第18条 若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第43条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方组:桂枝 炙甘草 生姜 芍药 大枣 厚朴 杏仁

主治:太阳中风表虚兼有微喘

证因:本方证为太阳表证误下伤里,表邪乘虚内陷胸中使肺气不利而成表虚兼喘。或素有喘疾,复受风寒,外邪引起宿喘发作,而成中风兼喘。虽经误下,表邪并没有全部内陷,其发热恶寒之表证仍在,所以表未解,其治疗以解表为主,兼以平喘。

葛根黄芩黄连汤

第34条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方组:葛根 炙甘草 黄芩 黄连

主治:协热下利,里热上蒸之喘

证因:本方证为表证未解,表热内陷阳明而下利不止,里热已盛,故见身热,胸脘烦热,口中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肌表则汗出。

大承气汤

第208条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大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第212条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方组: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

主治:阳明腑实之喘

证因:本方证为阳明燥热耗伤肺气,肺虚气逆并有燥热迫肺而喘的表现。

伤寒论中几个治“喘”之方

关注@伤寒也不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咳喘   葛根   承气汤   伤寒论   厚朴   外感   麻黄   黄芩   桂枝   伤寒   黄连   风寒   甘草   杏仁   石膏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