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篇」存普洱茶会上瘾,为什么?扎堆喝普洱,又图什么?

泡一壶茶,喝了它,就是茶道的功能性价值,这个过程,是自我能量的修复

茶道和香道,说到底,都是追求味觉和嗅觉给人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

通过这种嗅觉和味觉的调适,调动人的精神状态,沉入其间,感受美好,愉悦七情,忘我,放松,然后进入一种新的状态。

这种新的状态,比如香道的安神放松,茶道的归静调适,都有助于人自我能量的恢复。

在浮躁、紧张和焦虑的社会里,这种修复对人是极有好处的。

「第277篇」存普洱茶会上瘾,为什么?扎堆喝普洱,又图什么?

喝普洱茶段位的提升,遵循的也是人成长的规律:选对茶,喝明白。

选对茶,多喝,反复喝,再有专人指点,才能快速上路。

浅尝辄止,到处喝茶,不深入,都只能在浅层次上纠结。遇到别人说他茶好,你也不能判断,到底真好还是假好,好在哪儿。

以前不理解,为何喝普洱茶的人,都喜欢扎堆,斗茶,分享,一杯茶有什么好说的。

久了,才慢慢知道,正因为普洱茶的多变,层次,给人留下了交流的空间。

不同段位的茶客,对同一杯茶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这个认知过程,实践经验不到位,即使那一杯茶,细节就在那里,你也感受不到。

到位了,有人一点,立马就通。所谓的“茶如人生”,学习和进步,也大概是这么回事。

「第277篇」存普洱茶会上瘾,为什么?扎堆喝普洱,又图什么?

存普洱茶的过程,存的不仅是希望,也是情感的寄托,是得偿所愿的期待。

得偿所愿,是人奋斗的动力,普洱茶,给了人们得偿所愿的机会。

普洱茶是时间的产物,一年与一年,一月与一月,一天与一天,每个时间点,即使是同一片茶,也常常呈现此一时彼一时的差异。

入局不深者,常常迷惑,无所适从,得失之间,不能平衡。

有时在同一片茶上,各种凑巧,恰好喝到一泡出人意料,惊艳的茶,便念念不忘。再回头想要喜滋滋地复制当初的味道,却发现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

这既是普洱茶的有趣之处,也是让人迷惑之处。入局浅的人,如果不能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个过程,便会常常生出上当受骗的不平之心。

但同样一片茶,给时间、给空间,让它自己变化,也给自己观察的机会,三五年后,也可能收获惊喜,这期间,悄悄地,你自己也成长了。

再回过头去,当初的一切忐忑,怀疑,慢慢地,也在时间里,给出了答案。

在这期间,时间、环境、同类的多寡、是饼还是砖、沱,以及先天的质地。每一个面,都在影响着茶自身,最终以何面貌示人。

茶给了我们,倾注精力、心血和感情来栽培的机会。

存普洱茶,就像养孩子,我们天天劳心劳力,寄予希望,想要得偿所愿。

这个过程,也如人生。经营、期待、栽培和收获,与此同时,感受美好或失望,一样的道理。

「第277篇」存普洱茶会上瘾,为什么?扎堆喝普洱,又图什么?

扎堆喝茶,切磋或彰显自我,普洱茶是最好的道具

一堆人在一起,总要有点玩头,品香斗茶,攀比或切磋学习,都是常态。

普洱茶这个道具,给了人足够的施展空间。它的多变,层次,不同场景和时间下呈现的不同姿态,都给足了人参与感和话题。

一堆人喝茶,普洱茶是最好的社交道具。

你要去看红茶,绿茶,又或者是白茶,好虽是好,但是层次的多变及丰富性,却是远远不如普洱茶的。再加上时间这个因素,更是把茶里面的空间感拉升了好多倍。

这种空间感,正是不同茶客得以施展的空间,品香、品味、品韵、品层次,品山头、品符号,每一个点,普洱茶都能承接,都可以给人发挥的机会。

一轮又一轮后,普洱茶用一种无声的语言,静静地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又或者疏远人与人的距离。

对茶的品味,藏在一泡茶汤里,修养,则藏在一泡茶的过程中。

茶道,无实相,但却有实质。

普洱茶,是最好的社交道具,尤其当一个人想往上走时,学会品茶,会加分不少。

「第277篇」存普洱茶会上瘾,为什么?扎堆喝普洱,又图什么?

总体来说,存普洱茶,既有物质的期望,也有精神寄托。普洱茶的时间因素,把人的这种行为拉长了很多倍,也有了施展空间。扎堆喝茶,也是这种空间的一个延伸点。

「第277篇」存普洱茶会上瘾,为什么?扎堆喝普洱,又图什么?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问茶私信。

崔赛先,专注【健康喝茶,以茶养生】探索,持续分享云南滇红和普洱茶茶道知识,见证好茶带给身体的惊喜。链接我,链接健康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普洱   茶会   空间感   段位   茶道   普洱茶   味觉   嗅觉   上瘾   多变   社交   道具   层次   自我   过程   机会   时间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