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群体叶色的黄黑变化

叶水稻色的黄黑变化与水稻各生育期叶片的含氮量有关,据捡测数据分析,分蘖期叶片叶色深,含氮量约在4%,拔节长穗期叶色较深,叶片含氮量约在3.5%,抽穗期叶片较淡,含氮量约在3%,灌浆结实期叶色淡,含氮量为2一2.5%。

叶色发黄一般都出现在生长发育的转折时期,在形态和生理上均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在有效生长阶段叶色显黑能积极促进作物的有效生长,而在无效生长阶段叶色发黄才能有效地控制作物的无效生长。因此生产上必须注意叶色的黄黑必须与有效与无效生长协调一致。

五个伸长节间和品种有二黄二黑。分蘖期叶色深绿,出现第一次黑,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及幼穗分化初期,叶色转淡,出现第一次黄。倒二叶至孕穗,叶色转为深绿,出现第二次黑,抽穗前叶色转淡,出现第二次黄。

生产两次黑与两次施肥有关,分别是壮蘖肥和穗肥。生产上两次黄与两次转折有关,分别是有效分蘖向无效分蘖转化、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共生期向生殖生长转化。

水稻群体叶色的黄黑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有效分蘖   水稻   抽穗期   节间   前叶   深绿   生长发育   临界   叶片   作物   结实   初期   形态   群体   生长   阶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