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前世今生,揭秘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

今天是植树节。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可见,从古至今,种树从不是一件小事儿。种树是一种希望的象征,也是一种理念的传播。万般道理,尽在种树。中国人从种树中感悟出的人生真谛,流传至今。

植树节的前世今生,揭秘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人自古便追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中国最古老的植树传说,大约就是陕西黄帝陵里的那棵“皇帝手植柏”,它经历了沧海桑田,至今已有大约5000年的树龄。有黄帝陵前的轩辕柏树在前,其后古人种树的事迹,便开始出现于古籍之中。

周朝时,树木成为社会等级的象征,天子陵植松树、诸侯墓种植柏树、士大夫配栗树、寻常百姓则只能种植柳树。

西周时期,国家就开始设有“林衡”、“山虞”等官职,管理各地植树造林事务,规定不种树的人不能用“椁”(guǒ,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房屋周边不栽树的要增加赋税。

春秋战国时期,大政治家、齐国的管仲说:如果一个人君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山林,就肯定不能统治好天下。他规定,种了一百棵以上的大树,要奖励黄金和粮食,对不重视植树的要做相应的惩罚。

植树节的前世今生,揭秘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

秦始皇东巡登泰山,见草木一片萧条,下诏“勿伐树木”,要求老百姓每隔三丈种一棵青松树。

汉文帝、景帝时,九次颁布诏令,劝民植树:“多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北魏孝文帝规定:男人一人二十亩田,除了种粮食,还要“种五十树,枣三株,榆三根……限三年种毕”,把种树提高到和粮食生产同等重要的地位。

隋炀帝杨广,为绿化大运河堤岸,下令植树,亲率群臣种柳以示范。他特别喜欢江南的柳树,在扬州大种柳树,传说是他赐名姓杨,所以柳树正式叫“杨柳”。

明太诅朱元璋下诏各地:“凡民户有田者,须种桑麻,栗枣各二百株。”仅金陵钟山一带,就植树五十余万株。

清代法律规定,一定级别的文武官员,要花自己的钱,种了一千棵柳树以上,才算称职。超过的人,优先提拔。

那么,到了近代,每年的3月12日是怎样被确定为植树节的呢?

1912年5月,中华民国南京政府设立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植树节的前世今生,揭秘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

1914年11月,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植树节的前世今生,揭秘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定为植树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便如做人,既要堂堂正正,又要勤勉肯做。古人云“耕耘之下必有收获”,在植树节,希望每个人在过节的同时,了解更多节日的意义,树人树己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植树节   黄帝陵   管仲   钟山   北洋   前人栽树   金陵   齐家治国   百年树人   柏树   柳树   棺材   山林   树木   前世   象征   今生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