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成大事者有四忌,气忌盛,心忌贪······

古训:成大事者有四忌,气忌盛,心忌贪······

苏轼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生而为人,我们想过好自己的一辈子,究竟该当何如?

对于这个问题,有句古话说得好:“气忌盛,心忌贪,才忌露,欲忌满。”

气忌盛

古训:成大事者有四忌,气忌盛,心忌贪······

俗语有云: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角来反怕狼。

因为年轻,所以无所顾忌,总是一副“天下之大,唯我独尊”的姿态!

看谁都像愚笨,否定他人的一切思想,横冲直撞,不懂得退让和宽容,这个状态下的人是很危险的,也很难交到朋友。

总要吃几次亏、摔几个跟头才能成长,这个过程就是年轻人磨平棱角、放平心态的过程。

想要取得成绩、有所成就,单凭一腔热血是很难成事的,所以气忌盛。曾国藩深谙其理,在处理朝廷之事时,能够变通,为人婉转。

与其在事后懊悔不迭,不如时时提醒自己,放平心态,淡然处事。

生气不值得,用宁和的心态去待人接物,才可以做到左右逢源,事事妥帖,在把事儿给办成的时候,更为自己累积下丰富的人脉资源。

心忌贪

古训:成大事者有四忌,气忌盛,心忌贪······

《老子》说:“持盈之道,损之又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自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必须舍弃其中一个,才能得到另一个,有舍才有得。

人要懂得知足,凡事不可能都尽如人意,总有让你痛苦的事情。想要出人头地就不能享受安逸,如果活得安逸就很难功成名就,不管你选择什么,总要有所放弃。

心忌贪,就是懂得知足,不能贪得无厌,什么都想要。都想要的结果可能是什么都得不到。

一个“贪”字,有着可怕的魔力,它总能用让人舒适的法子,将你拉入万丈深渊。

才忌露

古训:成大事者有四忌,气忌盛,心忌贪······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李康

一个人的才华过分地显露出来,会给自己招来怨恨,尤其是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还没有融入其中的时候。

在你还没有充分了解情况的时候,贸然展现自己的才能,会使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在别人还没有了解你之前,过分地推销自己,会招来别人的厌恶,给自己贴上狂妄自大的标签。

才忌露,就是要有所保留,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才能都表现出来。花要慢慢开,刚开始含苞待放,吸引人前来,到完全盛开的时候才是最惊艳的!

人的才能也是一样,刚开始要给人探索和留下来观赏的欲望,随着交往的深入,才慢慢展示全貌。如果一开始就是盛开的样子,看过之后觉得不过如此,没有任何的惊喜和满足。

才忌露就是一种含苞待放的状态,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其他人发现不同和有价值的地方,这样才能长久。

古语亦曾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越强大者,越应不显山露水。

虚怀若谷不动声色,才是长久之计。不然锋芒毕露,就容易遭来嫉妒,无形中给自己的发展设置障碍。

这就是,“才忌露”的道理。

欲忌满

古训:成大事者有四忌,气忌盛,心忌贪······

欲望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驱使我们去完成伟大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当欲望无休无止地泛滥时,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当太多的欲望充斥我们的身体时,我们就会被拽入深渊,一边不断地消耗,一边永远不知道满足。

最终严重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大大损毁我们的身心健康。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骄”,讲的是三种自然现象,又比喻的是为人处世的姿态,也是先辈留下的至理名言。大凡成功人士都说话留有余地,做事掌握分寸,交友注意距离,这就是一种哲学思维,关键在把握一个度。

欲忌满,清心寡欲,舍去过度的欲望,我们才能把控生活的节奏,品味点滴的快乐。

气不盛,神自若,洞悉世间万物;

心不贪,韵自正,明辨是非黑白;

才不露,蕴自厚,无惧诋毁赞誉;

欲不满,性自刚,不为声色羁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月满则亏   损之又损   人脉   长出   明辨是非   虚怀若谷   含苞待放   古训   熊掌   安逸   知足   姿态   为人   欲望   危险   过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