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汤加减治疗内科症状50多种

《十年一剑全息汤》的作者薛振声先生,是一位农村家传中医。前半生他和普通医生一样,用传统辨证施治;后半生则用整体辨证施治,只使用一个自创秘方——“全息汤”(具体方药:柴胡12g,桂枝10g,白芍10g,瓜萎10g,薤白10g,积实10g,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0g,白术10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2g,生地10g,丹皮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30多年来,他大概开了几万张“ 全息汤 ”(包含加减)处方,现仍继续开着。

以一个固定的秘方来应付千变万化的疾病,显然是行不通的。薛振声先生认为,全息汤的基础方提供了对疑难疾病“共性”的治疗方法,对于特定疾病的“个性”,还要按照传统辨证的方法,对全息汤基础方进行加减,如内科症状加减法就有50多种如下。

全息汤加减治疗内科症状50多种

发热:予全息汤基础方,个别高热脉洪面红舌赤,烦渴引饮者加石膏15~30g,知母10g(白虎汤意)。其余随症加减。

低温: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即可,低温个别自汗淋漓者加附子10g(桂枝附子汤意)。其余随症加减。

自汗: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即可,重者加黄芪、牡蛎各12g;自汗淋漓者加附子10g,龙骨、牡蛎各12g。其余随症加减。

盗汗: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15g。其余随症加减。

身酸懒: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可。如出现纳差、腹泻、水肿、黄疸等症,按相应症状加减。

身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即可。痛重、自汗或恶寒者加附子10g;肩背痛甚者合羌活、独活、藁本、蔓荆子、川芎、防风各10g;身刺痛、面紫、舌暗、脉涩者,合秦艽、川芎、桃仁、红花各10g,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地龙各6~10g。其余随症加减。

水肿: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喘满者加麻黄、杏仁各10g;有热者加石膏15~20g;咽喉肿痛或有疮疡者加银花15~20g,连翘10~15g;肿甚,身重恶寒者加附子10g。其余随症加减。

全息汤加减治疗内科症状50多种

黄疸: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大黄10~12g,小便赤热者加栀子、黄柏各10g,大便干者加大黄10~12g。其余随症加减。

嗜睡: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严重者加石菖蒲10g。其余随症加减。

失眠: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15g;严重者加酸枣仁12~15g,知母、川芎各10g。其余随症加减。

心惊不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15g。其余随症加减。

头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偏头痛者加川芎、白芷各10g,兼痛泻者加防风10g,兼身痛者合羌活、独活、藁本、蔓荆子、川芎、防风各10g,兼头胀或烦躁不安者加龙骨、牡蛎各12g。其余随症加减。

头晕: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苏叶各10g,兼心烦不安者加龙骨、牡蛎各12g,严重者加天麻10g。其余随症加减。

口渴:一般于全息汤基础方,烦渴多饮者合白虎加人参汤[(石膏12~20g,知母、人参(或党参)、粳米各10g;兼纳差、舌淡苔少而燥者加党参12g,花粉10g;兼舌干而裂者合增液汤(玄参、麦冬各10g)。其余随症加减

全息汤加减治疗内科症状50多种

口中异味:一般予全息基础方,口涩、口腻不再加药,口苦者加当归、栀子各10g;口臭者加藿香、佩兰各10g口酸者加黄连6-10g,吴茱萸3-6g;口甜者合泻黄散(藿香、石膏、山栀、防风各10g);口辣者合泻白散(桑白皮、地1骨皮各10g)。其余随症加减。

项强:一般予全息基础方,严重者合葛根12~15g,麻黄10g。其余随症加减。若出现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等,不可视为一般项强,应进一步明确诊断。

肩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严重者合舒筋汤(当归、赤芍、姜黄、羌活、海桐皮各10g)。其余随症加减。

四肢疼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严重者合鸟头汤麻黄、黄芪、川乌各10g),或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知母防风、附子各10g)。其余随症加减。

腰痛:一般全息汤基础方加杜仲10g,兼痛泻者加防风10g;严重者加附子10g;两侧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g;尾骶骨痛者合破故纸、小茴香元胡、牛膝、当归、杜仲、知母、黄柏各10g;泌尿系统结石者再加金钱草15g,海金沙10g。其余随症加减。

咳嗽: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各10g,咳不止再合止嗽散(荆芥、紫菀、桔梗、百部、白前各10g);咽喉不利、干咳无痰者合养阴清肺汤(麦冬、玄参、贝母、薄荷各10g)或桑白皮12g、地骨皮10g,加贝母、枇杷叶各10g。其余随症加减。

喘促:一般全息汤基础方加杏10g,兼咳嗽者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杏仁各10g;喘甚者再加子葶苈子10g:哮喘者合定喘汤(麻黄、桑白皮、白果、苏子、杏仁、黄苓、款冬花、半夏各10g);发热而喘者合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各10g,石膏12~20g)其余随症加减。

全息汤加减治疗内科症状50多种

胸闷: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咳喘、胁痛者随症加减。

胸痛:一般于全息汤基础方,兼面唇紫暗者加桃仁、红花各10g,丹参12~15g。

胸中烦热:一般予全息汤基础兼失眠、多梦、盗汗者加龙骨、牡蛎各12g。

心悸: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15g,兼肢冷、脉迟或结代者加附子10g。

嗳气: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嗳气频频者合旋覆花、党参、半夏各10g,代储石12g。

呃逆:心绪不宁者加龙骨、牡蛎各12g,逆严重者合丁香、柿蒂、人参或党参各10g,恶心呕吐一般于全息汤基础方加半夏、苏叶各10g。

反酸:一般全息汤基础方加黄连6-10g,吴英3~5g;重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各10~12g。

食欲不振: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三仙(山楂、神曲、麦芽)各12g,胃酸者不加山楂。

胃脘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白芍量至12g。

全息汤加减治疗内科症状50多种

胁痛:一般全息汤基础方去大枣加牡蛎12g,右痛者再加青皮10g,左痛者再加郁金10g,腋下肋间者加川棟子、元胡各10g。

脐腹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合乌药、槟榔、木香,,小茴香、良姜,川棟子,青皮各10g。

小腹痛:一般予全息基础方加重白芍用量至12g,再加当归、川芎各10g。

少腹(小腹两侧)痛:一般予全息础方加川楝子、元胡各10g。

腹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胃酸者加黄连6~10g,吴茱萸3~5g;严重者合生姜泻心汤(党参、干姜、半夏、黄芩、黄连各10g),或再加知母、姜黄、砂仁各10g。

腹泻: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瓜蒌加蒌皮10g,无腹痛者去白芍再加防风10g,严重者加赤石脂、禹余粮各12g,久病体虚者加党参10g。

大便秘结: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瓜蒌加蒌仁10~12g,严重者合麻仁12g,大黄、杏仁各10g。

便带脓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瓜蒌加蒌皮10g,再加当归、川芎各10g;热毒炽盛者合白头翁12g,黄连、黄柏、秦皮各10g。

全息汤加减治疗内科症状50多种

小便涩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车前子各10g有热象者加栀子10g。

小便失禁: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益智仁、乌药、山药、桑螺蛸各10g。

小便混浊: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萆薢12g,乌药、益智仁、石蒲各10g,盐3g;小便黄混者合萆薢、丹参各12g,车前子、黄柏、石菖蒲、莲子心各10g。

睾丸胀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川楝子、元胡各10g,橘核、荔枝核、小茴香各10g;睾丸红肿者再加银花12~15g,连翘10~12g,乳香、没药各6~10g。

阳痿: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会阴胀痛者加川棟子、元胡各10g,兼小便不利者加当归、车前子各10g,病久者合鹿角胶、鹿角霜、菟丝子、柏子仁、熟地各10g。

遗精: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g,严重者加芡实、莲须各10g。

全息汤加减治疗内科症状50多种

鼻衄: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严重者合侧柏叶、藕节各12g,赤芍、当归、香附、黄芩、黄连、山栀、桔梗各10g。

咯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严重者合侧柏叶、干姜、艾叶各10g,或十灰散(大蓟、小蓟、栀子、陈棕、荷叶、侧柏叶、茜草、茅根、大黄各10g,炒炭用)。慢性咯血者加阿胶、白及各10g。

呕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严重者合大黄、黄芩、黄连各10g。

便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便血色黑者加灶心土15~20g,附子、阿胶、黄芩各10g;便血色鲜红者合槐花、侧柏叶各12g,炒荆芥、枳壳各10g。

尿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再加木通、竹叶各10g,茅根12~15g。

眼睑下垂: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熟地、当归、川芎、藁本、前胡、防风各10g。

耳鸣耳聋: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心绪不宁者加龙骨、牡蛎各12g,或加石菖蒲、木通各10g。

全息汤加减治疗内科症状50多种

咽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桔梗10~12g,急性肿痛者再加银花12~15g,连翘10~12g,薄荷10g;慢性者合养阴清肺汤(麦冬、玄参、贝母、薄荷各10g)。

声音嘶哑: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胖大海、桔梗,杏仁各10g,喘者加麻黄10g;有热者加石膏12~15g;咽喉肿痛者加银花12~15g,连翘10~12g;病久咽干者合熟地、百合、贝母、当归、玄参、麦冬、桔梗各10g。

牙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升麻12g,当归、黄连各10g。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爱生活的溪流,码字不易,如果上面的健康科普知识对你们有所帮助,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或者请你把这篇文章转发,让更多医学爱好者看到,谢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车前子   全息   黄柏   知母   附子   川芎   麻黄   半夏   生地   党参   牡蛎   黄连   龙骨   当归   内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