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大黄的临床应用


  治病用药除须参考文献记载外,还须结合实际经验。现就个人对大黄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大黄的应用范围

  1.攻下:大黄味苦性寒,走而不守,能清阳明蕴热,荡涤宿食,推陈致新。适用于内热属实而大便燥结者,但体弱虚寒者禁用。  2.清热:大黄苦能泄火,寒能清热。对温邪化热,壮热神昏,甚或谵语,肺胃火炽,鼻疮唇肿,牙痛口糜;湿热泄痢,便血肠风;肝热风火上扰,目赤肿痛;以及热迫阳络之吐血、衂血、溺血等,属于实火蕴热者,都可选用。  3.解毒:凡湿热蕴毒,深入血分,发为疮癤;肝胆火盛,耳中流脓;郁火内蕴,内藏生癰;及一切血分郁热,皮肤疮疡,都可用以泄火解毒。  4.通瘀:大黄性善行走而入血分,故有活血通瘀功能。如因血瘀络脉引起胸痛、胁痛、腰痛等而属于实痛者,可用大黄通瘀,每能痛随利减。  5.外用:大黄磨汁或研粉外敷,可用于血分郁热而生疮癤癰疡、烫伤及因湿热而起的皮肤痒疮。  总的说来,大黄味苦气寒,走气分兼入血分,所以具有清热、解毒、通瘀的功能。  

大黄的配伍应用

  1.厚朴:苦温行气,平胃宽中,为泄中焦实满之气分药。与大黄苦寒攻泄合用,中焦得舒,下焦得畅,为疏气机、泄里实之良剂。例如仲景厚朴三物汤。  2.芒硝:鹹能软坚,苦能泄下,寒能除热,荡涤三焦肠胃实积。合大黄苦泄破瘀,可以攻坚荡积,泄热去瘀,例如伤寒论中阳明府实之大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等,均有此配合。但非实热闭结,不可滥投,恐诛伐无过,误伤正气。  3.麻仁:麻仁甘平滑润,能润肠通便,大黄荡涤宿积而能化瘀,二味同用,则能润燥滑肠,每用以为丸剂,如麻仁丸之类,可用于胃强脾弱,津液不得四布,小便数而大便硬之脾约。  4.黄连:苦寒泄火,除烦泻心凉血而厚肠胃,与大黄合用,一守一走,降火泄热,可用于火热结滞,目赤口疮,或湿热发黄,实热迫血妄行等证。例如仲景大黄黄连泻心汤等。  5.丹皮:辛甘微寒,泄血中伏火,和血、凉血而生新血,为吐衂常用之药,合以大黄之清热解毒,通瘀破积,可用治血分湿热郁结而成之疮疡,亦可用于早期肠癰,尚未化脓者。例如金匮大黄牡丹皮汤。  6.茵陈:苦寒清热燥湿,能泄中焦湿热,配以大黄苦寒泄热,活血化瘀,能治湿热发黄,皮肤鲜明如桔子色者。例如茵陈蒿汤之类。  7.附子:辛甘纯阳大热,性浮善走,能温下焦以祛痼冷,有助阳退阴之功。与大黄合用,对沉寒积冷者,具有卓效,例如大黄附子汤之类。但体质过虚之人,用后宜服益气和中之品,以防其病去正伤而致虚脱 8.蛰虫:咸寒破坚下血,与大黄配合应用,活血祛瘀功效增强,可治腹中有干血之五劳虚极;羸瘦不能食,肌肤甲错等症。例如大黄蛰虫丸。  以上所举之配伍应用,由于所加药物之不同,如加气分药、血分药、咸寒药、温阳药等,均可改变或增强其应用范围。余如与柴胡、麻黄、羌活等合用,如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三化汤等,均不外表里双解方法,方剂甚多,兹不多述。  

大黄的炮制与制剂

  1.酒制:处方用名“酒川军”,能增其活血功能,可引其药性上行,以泄上焦之热。  2.醋制:处方用名“醋大黄”,以其酸能入肝,对肝经郁热,肝火上扰致病者,用之最宜。  3.火炮:即用火炮黑成炭,处方用名为“川军炭”,功能缓和其猛峻之势。  4.蒸制:处方用名为“熟军”,凡处方中不注明生熟者,每指熟大黄而言。生大黄其性凶猛,非体壮病实不可轻投,作者经验,用生大黄末一分(吞服),相当于熟军一钱(入煎)之功。  5.酥制:就是用酥油涂制者,处方用名为“酥大黄”,多用于劳损病人,改其猛峻攻泄之能,用其活血破结之力,使其推陈致新,正气不伤。  6.粉剂:研细成粉,处方用名为“大黄末”,取其散者散也,有缓散之性。久病体弱之人,若用之,其量不可超过数分,故用粉末,装胶管吞服。  7.丸剂:大黄蒸晒研细,炼蜜成九,如清宁丸,具有缓泄通便之功。  8.磨汁:以生大黄一块,加水或醋,磨汁外用,可治皮肤疮痒,蕴热毒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大黄   推陈致新   承气汤   郁热   中焦   丸剂   川军   厚朴   附子   柴胡   苦寒   黄连   湿热   处方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