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伤腰的这7件事,你可能天天都在做!医生告诉你如何拯救你的腰

夏东升副主任医师

脊柱外科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最伤腰的这7件事,你可能天天都在做!医生告诉你如何拯救你的腰

1.什么叫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包括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一般体征有腰椎侧凸 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

2.哪些人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1)在职业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见于各行各业,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别。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比轻体力劳动者高,纯脑力劳动者比轻体力、脑体力混合型的劳动者高。

(2)在年龄上:本病一般发生在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比女性要多些,约占整个发病人数的75%左右。

(3)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的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4)在工作环境上:寒冷潮湿的工作、生活环境易导致腰椎间盘出症。

(5)在遗传上:家族中有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发病率比家族中没有疾病的人发病率高几倍。

(6)在发育上:有发育异常的患者,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裂、椎弓崩解等,都会影响到腰椎的正常功能,给腰部肌群增加额外的负荷。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7)在身体素质上:在临床实践中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有的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在这些患者中很少有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病。

3.腰椎间盘损伤包括哪些类型?

腰椎间盘损伤包括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三种类型。

( 1 )椎间盘脱出:指的是保护椎间盘的纤维环和脊椎后纵韧带受损伤较重,损伤的椎间盘部分或全部掉落到椎管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腰部疼痛,臀部及腿部出现放射性疼痛,可表现在一侧或双侧。身体常固定一个姿势,改变体位可引起剧烈疼痛。CT、磁共振影像检查可见脱落的椎间盘显影,得出明确诊断。

( 2 )腰椎间盘突出:指的是椎间盘、纤维环、后纵韧带都有轻度损伤,椎间盘压向后纵韧带,造成椎间盘和后纵韧带同时向后方或侧后方突出。突出向正后方称中央型。突出向侧后方称左侧或右侧椎间盘突出。此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腰部疼痛,臀部及下肢的放射痛。CT 、磁共振影像检查可明确诊断。

( 3 )腰椎间盘膨出:指的是椎间盘、纤维环、后纵韧带无明显损伤,只是由于腰部肌肉紧张,椎间盘受力较大使后纵韧带向后膨出。其临床表现是:腰肌紧张,可有不同程度的腰部酸痛、胀痛。触诊和X线检查一般都有小关节错位的指征。

4. 椎间盘脱出与腰椎间盘突出有什么区别?

椎间盘脱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区别是在于髓核是否还在椎管内。

腰椎间盘突出,其实指的是髓核突出了纤维环,但是还在椎管内,一旦髓核脱到椎管外,就叫椎间盘脱出。

椎间盘脱出的症状可能比突出严重。症状却不一定严重,因为椎间盘脱出的话,如果没刺激到神经根,脱出也可以没有症状。但是如果椎间盘脱出刺激到神经根,这时病人有症状。此时疾病未表现出主要临床症状。所以医生诊断疾病的时候,既要根据病人的症状,还要结合病人的检查,比如核磁、CT等进行对比,作出诊断。椎间盘脱出,髓核脱出于纤维环和韧带外,游离到椎管内,基底部和原组织无连接,患者的突出面积较大且症状较重,需进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指纤维环破裂,仅部分髓核突出至纤维环外,基底部和原组织仍有连接,患者症状较轻,多数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即可,疗效较好。腰椎间盘脱出一般是由于患者受急剧外力后,由突出进一步发展所导致。腰间盘突出的患者一般生活上要注意;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

最伤腰的这7件事,你可能天天都在做!医生告诉你如何拯救你的腰

5.腰椎间盘突出有哪些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五大症状和五大体征。

1五大症状:

(1)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据临床统计,约95%的腰突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80%的患者有下肢痛。腰痛不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2)下腹部疼痛或大腿前侧痛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可刺激神经根和神经根之间的交通支以及窦椎神经引起下腹部痛、腹股沟区以及大腿前侧痛。

(3)麻木 本病可单独表现为肢体麻木,而不出现下肢疼痛。

(4)间歇性跛行

(5)马尾综合征 是骨科的急诊。患者可出现左右交替的坐骨神经痛和会阴区麻木,有的患者在重体力劳动或牵引及手法复位后,突然出现剧烈腰骶部痛,会阴区麻木,排便无力或不能控制,男性可能有性功能障碍。

2五大体征:

(1)脊柱可能代偿性侧弯。

(2)病变间隙椎旁有压痛点、叩击痛点,可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痛。

(3)腰椎活动受限。

(4)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肌力受影响,相应反射受影响:第3腰椎、第4腰椎椎间盘突出,膝反射受影响;第5腰椎、第1骶椎椎间盘突出,跟腱反射受影响。

(5)感觉减退:第5腰神经根受损,足背前内和小腿外侧感觉障碍;第1骶神经根受损,足外侧及小趾感觉障碍。

6.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常见病因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退行性改变

目前认为,其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退行性变是一切生物生、长、衰、亡的客观规律,人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细胞都不可抗拒地要经历退行性变这个过程。由于腰椎所承担的特殊的生理功能,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比其他组织器官要早,而且进展相对要快,在20多岁的时候,椎间盘已经悄悄地开始退变了。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由于椎间盘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退行性改变。

2.外力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部分人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不正确等情况。例如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煤矿工人和建筑工人需经常弯腰提举重物。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损伤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包括两点

(1)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特别是在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加微弱;

(2)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第5腰椎、第1骶椎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7.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选择手术治疗?

  当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有以下情形时需要手术:

  1、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2、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甚至恶化,疑有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

  3、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患者;

4、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滑脱者。

手术治疗有三条原则:

  1、突出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剧烈无法缓解并持续加剧者。

  2、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功能丧失或马尾神经功能障碍者。

3、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经正规非手术治疗3-6个月无效,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仅有10%-15%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分为有限手术和非有限手术。通过手术可以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解除对神经的压迫。

  目前误区有两点:(1)任意扩大手术治疗适应证,可能导致经治疗后病情加重,甚至出现瘫痪。 (2)不具备手术条件的卫生院勉强进行椎间盘摘除术,结果使得手术后并发症现象屡屡发生。 

8.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三大误区:

误区一:牵引一定能够取得效果

有的患者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了解不够,以为牵引功能够取得效果,但事实上,牵引并不是万能的。虽说牵引可减轻椎间盘压力,促进炎症消退,解除肌肉痉挛,但如果突出的椎间盘在神经根内侧,则会愈牵愈痛,而且中央型、游离型突出及巨大髓核突出的患者并不适宜采用牵引。

误区二:腰部不适先按摩

虽然推拿按摩对部分患者的症状缓解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是适合所有患者。按摩可对神经系统产生抑制调节作用,起到镇痛效应,能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周围炎症消退。但是,严重疼痛的中央型突出和伴有椎管狭窄者,一般不宜按摩。病程较长,疼痛剧烈,神经受压症状明显或迅速恶化的复杂病情者,不可勉强使用本法,并且治疗所需时间较长,起效较慢。

误区三:实在不行就手术

无论是传统的手术治疗还是微创手术、介入治疗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做的,有的患者甚至在症状较轻时,一直拖延等待手术治疗,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手术有着严格的手术适应症,而且,手术不适于大部分病人的治疗需要。

9. 手术就能彻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手术能彻底治愈绝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通过椎间孔镜手术,95%以上的都能完全治好,能够完全达到开放性手术的效果。椎间盘突出治疗手段很多,如果病人能够配合,都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轻度椎间盘突出通过卧床休息,各种保守治疗,也能治好;中度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对椎间盘进行直接干预,也可以治好;严重的椎间盘突出需要做椎间孔镜手术;如果多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可以做开放性手术,都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前提是病人要配合,手术以后的远期疗效需要病人的配合,病人手术以后充分的休息,有利于椎间盘的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时期 ,应该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

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加强腰背部的保护,同时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复 。平时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

最伤腰的这7件事,你可能天天都在做!医生告诉你如何拯救你的腰

10.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有哪些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并发症有以下5种:

(1)椎间盘感染:约有1%左右的感染率。如果发生感染,应用抗 生素治疗约1个月左右可愈,严重的需再次手术治疗。

(2)血管损伤:大血管损伤极少见,主要发生于后路手术过程中。预防的方法是熟悉腰椎局部的解剖关系,一旦有大血管损伤,要及时手术探查,修补血管,挽救生命。

(3)神经损伤:神经根牵拉的时间过长或用力过大,可造成神经根缺血,导致神经失用。术中操作不当易损伤邻近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如果在脊髓麻醉时椎管内麻醉药物局部浓度过高,可损伤神经引起足下垂。

(4)脏器损伤:手术中单纯损伤脏器的很少,几乎均伴有血管损伤,如输尿管、膀胱、回肠、阑尾等,空腔脏器穿孔常致椎间隙感染,或继发腹膜炎。

(5)脊柱不稳: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中,有一部分人的坐骨神经痛消失而腰痛持续存在,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脊柱不稳。

11.腰椎管狭窄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系吗?

腰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是紧密相连的,就像孪生兄弟一样。

椎管狭窄多发于中老年人,而腰椎间盘突出多发于青壮年,青壮年腰椎间盘退变突出之后,到了中老年可能就发展成为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都是导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见疾病。它们的共同点是均有间盘退变突出或膨出。腰间盘突出的后果也是会导致腰椎管容积空间减少的。两者的不同点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不单纯是间盘改变,而且还有关节突、韧带等其他结构的 退变、老化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致容纳马尾神经和神经根的腰椎管空间狭窄而致神经受压出现症状,腰椎管狭窄一般为多个阶段的狭窄,它的病程一般也较腰间盘突出症为长。

椎间盘突出主要是指单纯的一个椎间盘压迫神经,产生症状。而椎管狭窄,它是以椎间盘突出为基础的,椎间盘长期退变突出会导致骨质增生、椎板增厚、韧带增厚等,这些容易造成椎管狭窄,压迫神经,从而产生类似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的症状,所以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吗?

有些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坐骨神经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是腰4/腰5、腰5/骶1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的腰5神经根和骶1神经下行根、出口根。腰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痛与间盘突出位置有关,坐骨神经是由腰3/腰4、腰4/腰5、腰5/骶1的部分神经组成,以上三部分神经受压迫会引起坐骨神经痛,腰1/腰2突出也会引起骨神经痛,腰1/腰2脊神经痛,但不是坐骨神经痛。

腰椎间盘突出是椎管内突出,椎管内有神经,如果腰间盘压迫支配下肢感觉和运动的神经,出现下肢的疼痛和麻木,导致坐骨神经痛。临床上坐骨神经痛表现为下肢疼痛和麻木,实际病因不在下肢,而在于椎管内腰间盘突出,髓核压迫支配腿的神经。大多数患者出现坐骨神经痛,通常注重下肢的治疗,忽视腰椎间盘的治疗。通过对腰间盘突出的治疗,腿部的疼痛自然会得到缓解。坐骨神经痛,大部分情况下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临床表现,比如说坐骨神经痛它有些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它是由结核肿瘤引起的,有原发性的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引起的,所以说有些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坐骨神经痛。

13.坐骨神经痛与腰椎管狭窄如何鉴别?

坐骨神经痛与腰椎管狭窄通过直腿抬高试验鉴别。

腰椎管狭窄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黄韧带的肥厚,关节突的增生,骨质疏松。这类综合的表现共同构成了根管的狭窄或者中央管的狭窄,压迫到腰丛和骶丛的神经,出现了下肢的间歇性跛行。坐骨神经痛往往是针对年轻的患者,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压破了单根或者两侧的坐骨神经,也是骶丛的一部分,会导致下肢的局部出现灼烧样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腰椎管狭窄往往不会出现直腿抬高实验阳性,主要症状以间歇性跛行为主,是行走之后出现下肢的感觉减退,疼痛酸胀不适。坐骨神经痛是指静止状态,站立状态,负重行走一开始就会出现坐骨神经疼痛。而相似点都是出现了压迫骶丛或者腰丛神经,引起双下肢的感觉或者肌肉的变化,甚至影响了大小便。治疗办法也是大同小异的,主要以脱水,营养神经,消除局部的炎性刺激,在后期大多数都是需要通过手术来处理的。

14.腰椎骨质增生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治疗吗?

腰椎骨质增生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治疗 。

腰椎骨质增生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常采用对症处理,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功能康复是无法逆转的,牵引法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用于轻症患者,牵引期活动受限,理疗方法有热疗、磁疗、超短波治疗、微波治疗、红外线治疗等。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可以擦摩腰骶部、臀和腿后侧: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一旁,用手掌自腰部两侧徐徐推到足根,双掌重叠自腰椎缓慢推至尾椎各3遍~5遍,用手掌或掌根轻揉患者腰骶部、臀和腿后侧3遍~5 遍。

注意休息和加强饮食营养的调理,避免加重腰背部疲劳或损伤的各种影响因素。注意睡眠时尽量给予硬床和大面积睡眠,不要喜欢侧左侧右或睡眠习惯姿势不良。注意加强活血化瘀、补气补血的药物调理和走路活动用力时弹性绑带或护腰的固定措施。有利于腰椎骨质增生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最伤腰的这7件事,你可能天天都在做!医生告诉你如何拯救你的腰

15.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腰椎?

日常生活中保护腰椎应注意以下这些:

  1.洗漱时正确的姿势应是膝部微曲下蹲,然后再向前弯腰,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小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另外,脸盆位置也不要放得过低。

  2.洗衣服时盆的位置也不要过低,以防止腰部过度前曲,洗完后不要立即直腰,应稍微活动一下再直腰,防止腰扭伤。晾衣绳不要太高,以免腰部过伸。洗衣服时最好多预备几个盆,不要弯腰来回拿衣服、端水。

厨房用具高度应合适,以免引起腰部损伤。咳嗽、打喷嚏时最好采取直腰、挺胸、手扶腰部的姿势。

  3.座位高低大小应合适,不要坐小板凳,低沙发,座位的高度应以大腿与上半身的角度大于 90 度为宜。

4.日常生活中注意,穿鞋时不要半蹲,不要直接弯腰取物,不要下蹲负重。

5.腰背痛急性期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但是不能长期使用,避免废用性腰背肌肉萎缩。

6.切忌粗暴按摩:在按摩过程中手法不能太过粗暴,对“踩背”“推拿”要慎重,避免引起骨折、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加重等。

7.抬重物时,最忌用猛力和不良姿势。

16.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有以下5点: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的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之一。

  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导致疾病复发。

  3、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骨关节病。这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

  5、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17.什么是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生在L4-5、L5-S1的腰椎间盘突出就是低位腰椎间盘突出,反之,L4-5、L5-S1之上的就是高位了。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的好发部位,临床统计发现L4-5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占总数的58%到62%,L5-S1椎间盘次之,占38%到44%,两者总共占90%以上。腰4-5和腰5骶,椎间盘在所有椎间盘中位于脊柱最下面, 承受的压力最大,是全身应力最集中的部位。

而且由于骶骨固定,不参与产生活动时的协调缓冲作用,因此上位各节段的活动最终集中作用于下位两个椎间盘。同时腰椎各方向活动频 繁,对下位椎间盘纤维环产生持续和强大的牵拉力和切应力,也是造成这两个椎间盘最容易发生突出的原因。疼痛多为一侧性,极少数(中央型、中央旁型)表现为双下肢痛,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而加重。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且多起于臀部,逐渐下行放射。少数病例可出现由下向上放射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椎管   椎间盘   腰椎   韧带   下肢   腰部   损伤   症状   患者   椎间盘突出   纤维   疼痛   神经   手术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