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后养生,谨记这“三点”,养肺滋阴,入秋少生病

出伏后养生,谨记这“三点”,养肺滋阴,入秋少生病

不少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认为,冬天寒冷刺激更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


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


一、出伏后勤按揉头颈部


出伏后养生,谨记这“三点”,养肺滋阴,入秋少生病


出伏后早晚温差大,会导致人体血压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提示当人血压升高时,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位置:风池穴在后发际线上方2厘米,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大约与耳垂齐平的位置。风池穴是双穴,左右各有一个。


取穴技巧:正坐或仰靠,拇指与小指弯曲,中间三指伸直并拢,将无名指位于喉结旁,食指指腹所在的位置即是。


二、出伏后记住这三“点”


出伏后养生,谨记这“三点”,养肺滋阴,入秋少生病


1、饮食润一点,助养肺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食谱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出伏后养生,谨记这“三点”,养肺滋阴,入秋少生病


2、睡觉早一点,防秋乏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专家建议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


出伏后养生,谨记这“三点”,养肺滋阴,入秋少生病


3、通风勤一点,少发霉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三、出伏后适当多吃


出伏后养生,谨记这“三点”,养肺滋阴,入秋少生病


1、西红柿

中医认为,西红柿性平,味酸微甘,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胡萝卜素。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之功效,生熟食用均可。


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有助消化的功能。


出伏后养生,谨记这“三点”,养肺滋阴,入秋少生病


2、茄子

中医认为,茄子性味甘寒,无毒。散血止痛,有收敛、止血、利尿、解毒作用。外用可敷治肿毒,擦洗冻疮。茄子生吃能解蕈毒。


茄子的营养较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P的含量很高。


出伏后养生,谨记这“三点”,养肺滋阴,入秋少生病


3、土豆

中医认为,土豆性平味甘,具有和胃调中、益气健脾、强身益肾、消炎、活血消肿等功效,可辅助治疗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关节疼痛、皮肤湿疹等症。土豆对消化不良的治疗有特效,是胃病和心脏病患者的良药及优质保健食品。


土豆的矿物质含量也非常丰富,钙、磷、钾含量都很高,尤其是钾,在蔬菜类里更是名列前茅。钾离子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吃后可刺激肠道蠕动,同时它富含的膳食纤维能够吸收和保留水分,使粪便变得柔软,因此食用土豆可以起到缓解便秘的功效。若能搭配其他蔬菜一起食用,效果会更好。


四、适当多食用酸味食物


出伏后养生,谨记这“三点”,养肺滋阴,入秋少生病


多食用酸味食物,不但能够补益肝气收敛肺气,而且多半还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增进食欲等作用!


1、葡萄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葡萄性平,味甘酸,无毒,中医认为,葡萄可以补血强智利筋骨,健胃生津除烦渴,益气逐水利小便,滋肾宜肝好脸色。鲜葡萄又可制成葡萄汁、葡萄干和葡萄酒。


出伏后养生,谨记这“三点”,养肺滋阴,入秋少生病


2、柚子

中医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有健胃化食、下气消痰、轻身悦色等功用。


清香酸甜,有的略带苦味,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针对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不过太苦的柚子不宜食用。


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柚肉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等成分,故有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美肤养容等功效。


经常食用,对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对肥胖者有健体养颜功能。


出伏后养生,谨记这“三点”,养肺滋阴,入秋少生病


3、柠檬

中医认为,柠檬味道酸甜,具有化痰止咳,生津,健脾之效,可解口干烦躁、消化不良。相关食品有柠檬茶和柠檬果汁等。


五、多摄入滋阴润燥食物


出伏后养生,谨记这“三点”,养肺滋阴,入秋少生病


秋季燥字当先,所以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养阴防燥。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


1、蜂蜜

秋天最大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而蜂蜜能润燥,所以很适合秋天服用。秋季喝蜂蜜的时间推荐选择早上,因为早上喝蜂蜜,可以快速补充体能,让一天有充足的精神。


中医学认为,蜂蜜有补脾胃、润肠、润肺、解毒、防腐等功效。主治脾胃虚弱、病后体虚、肠燥便秘、口干咽燥、干咳无痰、胃部疼痛等症。


中医上还认为,蜜蜂采集药用植物花蜜所酿成的蜂蜜,如党参蜂蜜、黄连蜂蜜、首乌蜂蜜、黄芪蜂蜜、益母草蜂蜜等,也具有该种植物的药效。


出伏后养生,谨记这“三点”,养肺滋阴,入秋少生病


2、银耳

中医认为,银耳味甘性平,补脾开胃,有养阴清热、滋阴润肺、润燥等功用,适合阴虚火旺体质的人来食疗进补。

银耳是一种有滋阴补益作用的食品,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益气、健脑等功效。银耳被誉为“长生不老药”、“延年益寿品”、“菌中之王”,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滋阴   风池   入秋   生津   银耳   柚子   茄子   蜂蜜   秋季   维生素   功效   消化不良   血压   土豆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