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华佗在江苏(5)/蔡敬民


神医华佗在江苏(5)/蔡敬民


神医华佗在江苏(5)/蔡敬民

神医华佗在江苏(5)/蔡敬民

第五集 死因之谜

(旁白)华佗是被曹操杀害,应当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曹操为什么要杀害华佗呢?历来说法不一,大概有以下几种:

41、出身不同 志趣各异

(旁白)虽然曹操与华佗是同郡老乡,都是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也是同时代的人。但是,曹操与华佗出身不同,志趣各异,所以两人必然分道扬镳。

(采访设计81):曹操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年轻时即举孝廉进人仕途,志在匡扶社稷,扭转乾坤。而华佗出身农民家庭,虽然品学兼优,“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他看到政治腐败,社会动乱,不愿人世做官,选择了“避仕行医”的道路。所以,一位成了东汉末年叱咤风云、一代枭雄的政治人物;另一位成为“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一代神医。

42、人生观不同 产生矛盾

(采访设计82):曹操的人生观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华佗的人生理想是: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甘当百姓医生。

曹操崇拜的人物是秦始皇、汉武帝式的英雄豪杰;争权夺利,不惜战争杀戮,称霸天下。华佗则崇拜孔子与扁鹊、仓公等儒家和神医,怀恻隐之心,关心百姓疾苦,大医精诚,仁心妙手,济世活人。

43、权威与自由人之争

(采访设计83):汉末,曹操异军突起,做了丞相,把持朝政,所谓“挟天子以令不臣”。他有权、有势,但管不住要生病;因军政繁忙,劳心伤神,患了一种顽疾“头风疼”,经常发作。闻知老乡华佗医术高明,精通内外妇儿各科,成为曹操侍医的理想人选。于是,他假诏华佗进京做“御医”,实则让华佗做他的私人医生。

(采访设计84):华佗性旷达,好游学,喜欢接近群众;既然避士行医,就想远离官场斗争。而且他了解曹操的为人,奸诈多疑,专权自私;所以不愿意与曹操为伍。

(旁白)一个是权倾朝野的曹丞相;一个是行医、旷达的自由人。前者想要的,必须服从;后者想躲开,死路一条。

(采访设计85):华佗给曹操治疗头风疼,每治必效,但不能根治。曹操感觉华佗有医术,但不肯卖力。日子久了,曹操有些不耐烦,怀疑华佗“挟技自恃”,故意不给他根治。华佗解释说:“这种病短期内很难根治,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是维持现状而已。”曹操当然不信,以为华佗号称‘神医',难道连这“头风疼”也治不好吗?”因而心存芥蒂。反复追问华佗:“我这病到底有没有办法根治呀?”华佗可能被问急了,也许他真的能根治,华佗对曹操说:“你这头风疼要想根治,除非劈开头颅,割去病根呢?”曹操一听“要劈开头颅”!华佗岂不是想杀我吗?曹操本来多疑,又联想起献帝“衣带诏”和御医吉平投毒杀他的事情。更加忌恨华佗了。

44、请假不归 火上浇油

(采访设计86):华佗离家日子久了,很想回去看看。正巧收到妻子的家书说她病了。马上向曹操请假,要求回家为妻子治病。曹操不好拒绝,只准许他在家一个月,不得延误时日。

(旁白)华佗离开相府,如鸟出牢笼,在家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行医、游学,流连忘返,逾期未归。

(采访设计87):曹操几次传令郡、县,催他回去;华佗总是推脱妻病未愈,不肯回京。曹操大怒,差人去华佗家中查看,嘱付说:“若华佗妻子有病,赐给小豆四十斛,宽限几日;若他撒谎不归,就是欺君之罪,立即押解进京”。

差人见华夫人像好人一样,认定华佗是撒谎;于是把他押解至许昌,曹操将华佗收押入监。

45、拒绝合作 定成死罪

(采访设计88):庭审过程中,曹操软硬兼施,想挽回华佗继续做他的侍医。但是,华佗拒不认罪、不愿合作。于是曹操发怒顿起杀心,严刑拷打,将华佗定成死罪,秋后处决。

(采访设计89):曹操的谋士、中书令荀彧,旁观者清,知道华佗罪不该死。于是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很高明,关系着众多病人的生命安危,应当包涵他的罪过,宽容了华佗吧?”曹操气愤的说:“不用担忧,没有华佗这鼠辈,天下人就不治病了吗?我即使留他一条命,华佗也不会尽心的为我治病了!”

(旁白)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曹操杀害华佗的一宗千古冤案。由于曹操的心理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所以,他杀害华佗时的心态用现在的话说:“我曹操得不到华佗,别人也别想得到他。”

46、刑前焚书 千古遗憾

(采访设计90):华佗在押期间,看管他的狱吏正好是十年前华佗救过命的孩子吴月。华佗不敢认他,他却认得华佗。狱吏知恩图报,每天好酒好菜招待他。华佗很感动、也很纳闷,一再追问原因;直到刑期快要结束的时候,狱吏才对他说明原委,华佗这才恍然大悟。他又惊又喜,两人对视良久,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异口同声的说:“好人!好人啊!”

(旁白)华佗以为遇到了知己。他担心的事是死后“青囊书稿”能否传留于世。认为狱吏吴月是个可信赖的人,于是临刑前,就将“青囊书稿”交给狱吏说:“这书可以济世活人啊!我相信你能够妥善保存,造福予世人呢?”

(采访设计90):狱吏有恩于华佗,而且是“济世活人”的宝书,怎好拒绝呢?于是将书带回家。不料,妻子害怕受到牵连,大吵大闹。狱吏无奈,只好把书又退还给华佗。

(采访设计91):华佗万念俱灰,心如刀绞;他抚摸着“青囊书稿”,想到花费了一生的心血,像孩子一样珍爱着的临床医案和心得经验,结果却成了他和别人的罪累与负担!想到死后仍然能够“济世活人”的精神寄托,眼看着落空了!他悲愤异常,欲哭无泪……心头一横,点燃起一把火来将“青囊书稿”化成了灰烬。

(旁白)人们仿佛看见,火光中华佗腾空飞去的身影…… 大家跪地哭喊道:“华佗升天了”!“华佗成神了”!

其实,这只是老百姓的美好愿望而已。华佗确实被曹操杀害了。

(采访设计92):后世传说:狱吏感到后悔了,赶忙去抢救书稿,可惜来不及了,仅剩下阉割牲畜的一小部分手术记录。

47、华佗之死 不白之冤

(旁白)做一名御医很不容易,做曹操的侍医更难了啊!

(采访设计93):汉文帝问御医郭玉说:“都说你针灸神效,怎么我感觉没有效呢?”郭玉回答说:“(尊贵之人)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犹且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以不愈也。”

(旁白)郭玉说:给皇帝和尊贵的人治病不容易啊!比如:自以为是,生活不谨慎,体质虚弱不耐受药物,不爱运动好逸恶劳,针灸达不到分寸,战战兢兢,要求过严,态度谨慎,医生不能放开手脚。这些对疾病的治疗都很不利。所以疗效不好呢?

(采访设计94):华佗也有同样的感受。在他著的“医经”中曾经有过类似的说法。因此,曹操的头风痛不容易根治。

(采访设计95):曹操认为:“华佗挟技自恃,不为所用。”怀疑华佗有能力治好他的头风痛而故意留着病根,显摆自己。即使留着华佗,终究还是不能把头风痛根除。”所以要杀他。

(旁白)曹操的话,暴露了他生性多疑,不信任华佗的心态。怀疑华佗不用心给他治疗,应当是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动机。就像寓言故事“狼和小羊”那样,强者想吃掉弱者,总是可以找到理由的。

(采访设计96):华佗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有两种可能:一是被逼无奈的气话;二是华佗真的能做开颅手术。真假已无从查考。但是,曹操据此怀疑华佗要杀他,而作为杀害华佗的理由,则是不争的事实。

(采访设计97):华佗请假回家探亲,逾期不归,理应治罪,但罪不当死。曹操严刑拷打,定成死罪。应当是一桩冤案。

(采访设计98):曹操以强制手段让华佗做他的侍医,不顾华佗的个人意愿;不仅有悖常理,而且表现出曹操专权自私的一面。

(采访设计99):由于华佗被杀,使很多像陈登、仓舒那样的危重病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死去。他们的死与曹操不无间接的关系。

(采访设计100):华佗被害、青囊书稿被焚,社会上失去了一份宝贵的医学财富;客观上影响了医疗技术(特别是中医外科)的发展,曹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旁白)以上分析,可知华佗之死,是一宗不白之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华佗   神医   旷达   狱吏   孝廉   御医   死罪   书稿   旁白   医术   多疑   江苏   活人   妻子   采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