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使用利尿剂降压,4个不良反应要知道!这样应对最科学

一说起利尿剂很多人不大清楚,其实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在吃,比如氢氯噻嗪、苄氟噻嗪,就是一种噻嗪类利尿剂。利尿剂的使用率非常高,位列5类常见降压药之首。但是,利尿剂也存在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要注意!

长期使用利尿剂降压,4个不良反应要知道!这样应对最科学

一、利尿剂的常见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使用利尿剂时,比较容易出现以下几种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

长期大剂量使用利尿剂,尤其是噻嗪类利尿剂,患者比较容易出现低血钾症、低血镁症、低血钠症、高血钙症等电解质紊乱。如果出现低血钾症,高血压患者会出现乏力、腹胀、肌无力、心律失常等表现。患者要及时关注,注意辨别。

长期使用利尿剂降压,4个不良反应要知道!这样应对最科学

主要与噻嗪类利尿剂的降压机制有关:噻嗪类利尿剂通过排钠,来降低血管平滑肌内的钠离子浓度;同时通过Na+-Ca2+交换机制,降低钙离子浓度,以此来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收缩物质的反应性,发挥降压的效果。

2、血糖升高

临床发现,高血压患者在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出现血糖升高,推测是低血钾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减少,以及继发性RAAS的激活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的,并且可导致患者出现糖耐量异常,甚至是糖尿病。

长期使用利尿剂降压,4个不良反应要知道!这样应对最科学

3、体位性低血压

不少高血压患者反映,在长期使用利尿剂的过程中,会出现久坐或者久躺,猛地一起身出现头晕、两眼一抹黑的表现,也就是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经常发生在老年人、血容量不足或者同时使用血管扩张药物的患者。

4、尿酸升高

噻嗪类利尿剂在发挥降压功效的同时,会干扰尿酸的正常排泄,导致用药患者出现尿酸水平升高。

长期使用利尿剂降压,4个不良反应要知道!这样应对最科学

二、出现利尿剂的不良反应,该如何应对?

1、应对电解质紊乱

出现低血钾症的患者,可以及时给予保钾利尿剂治疗,可同时纠正低镁、低钾,一举两得;发生低血钠时,可增加饮食钠盐的摄入,少喝水,必要时可停用利尿剂。

2、稳定血糖

利尿剂引起的血糖升高可能与低血钾有关,因此临床建议患者在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的同时注意补充钾,或者合用保钾利尿剂。如果在使用利尿剂期间出现糖尿病,推荐加用或者换用ACEI、ARB类药物。

长期使用利尿剂降压,4个不良反应要知道!这样应对最科学

3、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出现体位性低下的患者,建议服用利尿剂的时间安排在早晨,患者注意在起身站立的时候避免过快。如果症状严重可以考虑减少利尿剂的剂量或者停用。

4、尿酸升高不用过于担心

噻嗪类利尿剂虽然会干扰尿酸排除,但一般不会导致尿酸积蓄,因此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已经确诊为痛风,那么这类高血压患者应该禁用噻嗪类利尿剂。

长期使用利尿剂降压,4个不良反应要知道!这样应对最科学

说了那么多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很多人就担心不良反应多而拒绝使用,其实,这些不良反应主要是长期、大剂量使用时才会出现,并且不良反应表现出剂量的依赖性。而且利尿剂类降压药物还是有很多的降压优势的,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长期使用利尿剂降压,4个不良反应要知道!这样应对最科学


总的来说,使用利尿剂虽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我们及时发现、正确用药就可改善,并且让其充分发挥降压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利尿剂   钠盐   平滑肌   尿酸   低血压   电解质   胰岛素   体位   剂量   血糖   紊乱   浓度   高血压患者   血管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