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一股沧桑的气息扑面而来。为更好地还原历史,这里并没有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另起高楼,占地若干,在规模、气势上来迎合一个“博”字。房屋是遗留下来的几十年前砖混结构的老屋,经过必要的修缮,既节约了资金,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貌。更重要的是,用这样的房屋作为博物馆,人们行走其间,闻到老旧笨重的机具散发出来的陈旧气味,就似乎回到了那个半工业化的年代:一筐又一筐的茶青源源不断地运进来,机器轰鸣,人们穿梭忙碌的身影把茶香撞得到处乱飞,飞过了湖面,越过了湄江,把一个县城都镀上了一层隐隐芳香。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这些机具,用如今的眼光来看,当然已经十分落后。它们身形庞大,操作不易。工人须得沿着梯子爬上高高的架子。机具大多是铁木结构,半机械化。在茶叶制作期间,工人必须得高度关注,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茶叶的揉捻,估计要花上较长的时间才能大体掌握。但在那个年代,有了这样的加工机具和技术已属不易。那时湄潭民间还是延续着千百年来的手工制茶方式,成规模的茶叶加工坊更是极少。

那两套保存完整的木质红茶生产线,堪称镇馆之宝。这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同类型设备,木质的结构,能最大化保留茶叶的原始韵味,天然来雕饰,这不就是如今人们念念不忘的原生态理念吗?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不好看”,这是大多数游客的第一印象。


确实,房子不好看,低矮的身形,似乎应该存在于好几个世纪前。瓦檐上春来缀满落花,秋来铺满黄叶,一天天一年年,永远是一副毫不起眼的模样。


室内不好看。虽然有了防腐措施,一些茶机具还是显出明显的锈迹。尤其在灯光的映照下,它们表情生冷,像才从深海打捞上来的几个世纪以前的沉船,被岁月冲刷的痕迹,怎么也掩饰不了。


院落不好看。既无回廊长亭,也无奇花异草,更无假山秀石。固执的青苔慢慢爬上路面,攀上墙壁,令人想起遥远的乡村那些久无人居的农家小院。只有树木在挥洒浓阴,或者在风雨的挑唆下,或矜持或愤怒地舞上一段。


但是,你需要知道,你来这里寻求的是什么。


如果你喜欢明艳的色调,招摇的山水,花样繁多的现代娱乐设施,以及被食色包装的红男绿女,这里确实没有。它是一个浑身缀满补丁的老人,发色灰白得如同被薄云筛过的月光。每一个补丁,只有特定的人才能获取朴拙的形状,感知粗重的气息。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来源:遵义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遵义   博物馆   湄潭   朴拙   成规   机具   身形   不好看   茶叶   补丁   工人   气息   确实   时光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