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将毫无生趣

诗从产生开始,便与酒产生了不解之缘。


翻开我国古代文学史,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唐诗到宋词,跟酒有关的作品比比皆是,如同一坛坛陈年佳酿,历久弥香,醇厚悠长。

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将毫无生趣

多少文人骚客,因美酒而兴致勃发,酒酣墨畅,文思如泉涌。得意之时,映出英雄胸襟;潦倒落魄时,愁绪万千却依旧清高疏狂。


要深究诗与酒的渊源,就要追溯到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里的酒,可谓上得庙堂下得村旁,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鲁颂·泮水》云: “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诗人认为,畅饮美酒,可永久获得上天所赐予的长寿。


除了在庙堂上锦上添花,酒还是寻常百姓家里的小确幸。


《郑风·女曰鸡鸣》中: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赖床的丈夫听妻子说,打猎有了下酒菜,就可以一起喝酒畅谈,弹琴鼓瑟,连起床都有了动力。这极富生活情趣的画面,简直虐煞今天的单身狗。

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将毫无生趣

东汉末年,壮志未酬的曹操借酒消愁,于是有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千古名句。


东晋陶渊明以好酒爱菊著称,所作饮酒诗多达20首。“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有酒,有诗,有远方,成了无数人心里的世外桃源。

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将毫无生趣

诗人们的嗜酒成性,促成了唐代的诗歌大盛。


代表人物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爱酒成狂,自称是“酒中仙”。他爱酒的理由很简单,“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将毫无生趣

他可以花间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饯别时,也以“愁来饮酒二千石”开怀;行路艰难时也与美酒相伴,“金樽清酒斗十千”。


他就这么经常醉着,一个人,一壶酒,在醉意中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嗜酒成性的诗人们不是一帮酒徒,而是一个浪漫的艺术群体,在酒的催化下,他们身上的艺术气质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如“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又如年少成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杜甫虽好酒不如李白,但流传下来1400多首诗歌中,关于酒的诗就多达300多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酒酣耳热忘白头,感君意气无所惜”,晚年潦倒窘迫的他,常常以酒来宣泄人生的不如意。

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将毫无生趣

醉吟先生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就是在“醉不成欢惨将别”的微醺状态下一气呵成。“一杯驱世虑,两杯反天和。三杯即酩酊,或笑任狂歌”,白居易饮酒,一是为了酣醉,二是为了雅趣,三是为了心情。


苏轼堪称中国古代杰出诗人中酒量最小的,但并不妨碍他好酒。


他生性豁达,喜欢结交朋友,难免常常觥筹交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酒趁年华”,在他的诗词中,少有醉酒失态,而是一幅幅雅致清高、充满情趣的清新画面。

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将毫无生趣

宋朝的李清照虽是女子,爱酒程度却和李白、苏轼不相上下。她的诗词现存不过70多首,其中三分之一以上都写到酒。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从妙龄女子到嫁做人妇,再到历经亡夫和故国沦丧之苦,李清照的一生中的幸福和忧愁,都在酒中缓缓道来。

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将毫无生趣

不仅是诗词歌赋,纵观中国文学史,酒文之缘不胜枚举,元曲和明清传奇小说中也随处可见与“酒”的不解之缘。


《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水浒传》武松醉酒景阳冈徒手打死老虎,《红楼梦》更是将才情志趣与酒宴连接得天衣无缝。

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将毫无生趣

可以想象,如果世界上没有酒,会多么枯燥和无趣!不仅艺术会黯然失色,故事也会变得生硬干瘪,心灵会滋生更多隔膜,快乐会被寂寞淹没,连勇气也会变得懦弱。


这个世界需要酒就像需要爱一样,一口酸甜苦辣的滋味倒进口中,融进心里,生活也就有了更多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红楼梦   嗜酒   庙堂   生趣   不解之缘   潦倒   鸡鸣   诗经   杜甫   清高   李白   美酒   诗人   诗歌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