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对你的心血管影响有多大?

来源e药环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天中的幸福时刻莫过于疲惫的回到家后,和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一起享受美食。


和口味相同的人一起吃饭,的确能为生活增添不少幸福感;但你可曾想过,即便没有血缘关系,经常和患有肥胖/超重或心血管疾病的人吃饭,自己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家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对你的心血管影响有多大?



一人患病,全家“遭殃”?


近期,来自日本的研究团队纳入了6万多位已婚夫妇,对其平均随访了95个月后发现:配偶有心血管疾病,是自己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配偶患病,自己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48%。其中,女性和男性患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22%和68%。


尤其是肥胖或超重的女性对男性的潜在影响更大。另一项中位随访了16.1年的研究发现:在男性中,与配偶体重正常的人相比,那些妻子超重和肥胖的人其老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更多。具体来说,配偶超重,其老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41%;配偶肥胖,其老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38%。但是在女性中,未观察到其配偶的代谢风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家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对你的心血管影响有多大?



为什么配偶患病,自己的风险也会增加?


我们知道,家族遗传史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那为什么没有血缘关系也可能增加夫妻另一方的患病风险呢?


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共同的生活方式或/和心理状态。比如夫妻间有相同的周围环境、相近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等,当其中一方戒烟、减肥、增加体力活动或改善饮食习惯时,另一方更有可能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反之亦然。


家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对你的心血管影响有多大?



什么样的饮食模式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饮食危险因素有很多,这里强调几个重点内容。简单来说:重油重盐,爱红肉;精米白面,爱喝酒。


有研究发现,每日食用50g加工肉类,与冠心病风险升高27%-44%相关;每日食用100g红肉,与冠心病风险升高27%相关。而食用白肉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并未发现显著关联。


多项研究发现,与低盐(钠)饮食相比,高盐(钠)饮食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相关。饮食中钠摄入量每增加1g,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6%相关。高盐(钠)摄入,除了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外,还会对左心室质量、动脉硬化、肾功能和交感神经流出的改变等,产生不利影响。


经常食用精制谷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相关;而全谷物则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食用量每增加30g/天,与冠心病死亡风险降低8%相关。


数据显示,血压和中风风险是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而稳步增加的,并不存在保护效应。一项在欧洲和国际肥胖大会(ECOICO)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无论喝多喝少,饮酒都与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风险升高有关,而且饮酒量越高,风险升高的越多


代谢综合征是由于代谢紊乱,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状态,主要特点是具有心血管代谢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血压升高、高血糖、腰部脂肪过多、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如果不加控制,会增加人们患心脏病、2型糖尿病、中风和心梗风险。


家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对你的心血管影响有多大?



预防心血管疾病该怎么吃?


通常,遵循更多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心血管健康状况越好。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积极运动,不吸烟不喝酒,保持健康的体重等。根据发表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旗下期刊《心血管研究》(Cardiovascular Research)的综述,对健康的成年人来讲有以下重点建议:



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University of Naples Federico II)Gabriele Riccardi教授表示,“要预防心血管疾病,我们还应注重整体饮食结构,如果减少了某种食物的食用量和频率,要选择一个健康的替代品。


有家族史的人可能会更担心自己的身体,因为遗传因素是患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之一。但是没有遗传因素的人同样需要当心,尤其是如果共同生活的亲朋好友患心血管疾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减轻病情,甚至可能逆转亚临床疾病状态;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在不经意间影响了健康状态,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饮食   薯类   谷物   生活方式   冠心病   配偶   心血管   肥胖   血管   心血管疾病   家人   因素   状态   疾病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