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针刀治疗湿疹

埋线针刀治疗湿疹

埋线针刀治疗湿疹

湿疹概述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皮疹呈多形性。慢性期则局限,而且有浸润、肥厚、瘙痒剧烈等现象,容易复发,病因复杂。

病因

1、遗传因素:不少湿疹患者都有程度不等的遗传因素,其中最典型的为特应性湿疹(遗传过敏性皮炎或特应性皮炎)。

2、免疫异常:湿疹患者往往有Th2细胞活化、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清IgE水平增高等现象,进行过敏原检测时,往往有对应多种过敏原的lgE。

3、女性激素水平变化:某些慢性湿疹的女性患者,经期前或经期周期性出现皮损,这是由于患者对月经周期后期的内源性黄体酮产生了自身抗体的缘故,这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4、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容易导致皮肤瘙痒和湿疹,有时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这类患者往往先有皮肤瘙痒,久之皮肤出现丘疹、斑片和肥厚斑块等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表现,一般抗过敏治疗效果差。

5、慢性感染性病灶:一些慢性湿疹患者往往存在慢性感染性病灶,如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慢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咽喉部或鼻旁窦的感染灶等。

6、诱发因素:饮食习惯与吸入物、局部因素、精神因素等。

埋线针刀治疗湿疹

诊断要点

1.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湿疹 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 :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

2.根据皮损累及的范围,分为局限性湿疹和泛发性湿疹两大类。

(1)局限性湿疹 仅发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湿疹、女阴湿疹、阴囊湿疹、耳部湿疹、乳房湿疹、肛周湿疹、小腿湿疹等。

(2)泛发性湿疹 皮损多,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如钱币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乏脂性湿疹。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51岁,2021年4月15日就诊,病史为4年前大量饮酒后出现双下肢皮疹、瘙痒,休息后缓解,饮酒后加重。

检查:望诊患者双下肢分布成片密集的丘疱疹,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部分抓破而结痂。

诊断:湿疹

治疗:采用“疹五针”治疗。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充分暴露操作部位,常规消毒,轻者埋线针刀埋线治疗,重者在“疹五针”基础上辨证配穴埋线治疗。

定点取穴:

星状神经节点: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略下方处。

迷走神经点:乳突尖下方、寰椎横突前缘处。

血海点: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丰隆点: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风市前点:风市穴前3寸。

操作手法: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术。

愈后:瘙痒症状明显缓解。

治疗意义:

埋线针刀之“疹五针”,通过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代谢水平,调节内分泌系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湿疹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湿疹   棕红   鳞屑   过敏原   丘疹   皮疹   阴囊   患处   小腿   疱疹   剧烈   部位   患者   因素   皮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