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针刀治疗面肌痉挛

埋线针刀治疗面肌痉挛

埋线针刀治疗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概述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 (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面肌痉挛包括典型面肌痉挛和非典型面肌痉挛两种,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症状从眼睑开始,并逐渐向下发展累及面颊部表情肌等下部面肌,而非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从下部面肌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最后累及眼睑及额肌。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面肌痉挛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略多于男性,但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面肌痉挛虽然大多位于一侧,但双侧面肌痉挛也并非罕见。

病因

1、血管因素: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HFS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

2、非血管因素:

(1)占位导致正常血管移位;

(2)占位对面神经的直接压迫;

(3)占位本身异常血管的影响如动静脉畸形、脑膜瘤、动脉瘤 等;

(4)另外后颅窝的一些占位性病变也可导致HFS。如罕见的中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瘤压迫面神经导致的HFS。

3、其他因素:面神经的出脑干区存在压迫因素是HFS产生的主要原因,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存在血管压迫并不产 生HFS;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其肌电图可表现为类似 HFS的改;一例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可出现HFS。

4、遗传因素:此外,HFS也可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

诊断要点

1、面肌痉挛发病初期,多表现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即“眼角跳动”。

2、随病情进展,逐渐缓慢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甚至可累及同侧颈阔肌,其中以口角肌肉的抽搐最为明显。

3、严重者可引起面部疼痛,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搏动样杂音。少数患者在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4、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短则数秒,长则十余分钟,有间歇期。发病初期,抽搐较轻,间歇期较长;随症状加重,间歇期逐渐缩短。疲倦、情绪激动或紧张、面部自主运动(如用力闭眼、鼓腮等)时,抽搐程度会加剧,入睡后停止。

5、个别患者伴有头痛、耳鸣、耳聋、听觉过敏、面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59岁,2021年5月15日就诊,患者自述一年前无诱因出现左侧耳前区不自主抽动。现逐渐发展为左侧口角、面颊、鼻翼的不自主抽动。

检查:查体:左侧面部肌肉非自主性、阵发性、反复发生的抽搐,紧张、焦虑时即可诱发,说话、鼓腮时症状加重。

诊断:面肌痉挛

治疗:采用“挛五针”埋线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埋线部位按要求用碘伏常规消毒,初次治疗以挛五针为主,后期辨证在挛五针的基础上辨证取穴;病程较长者,可在埋线针刀治疗过程中配合艾灸治疗。

定点取穴:

蝶腭神经节点:颧弓下缘、下颌骨乙状切迹内、髁突与冠突之间略下方1-2cm处。

星状神经节点: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略下方处。

翳风点: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颊车点: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扳机点:面肌痉挛发作时的激发点。

操作手法: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术

愈后:左侧口角、面颊、鼻翼的不自主抽动明显减少。

治疗意义:

埋线针刀疗法之“挛五针”,具有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补虚益气的功效。针对颜面经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正邪相搏,邪气横窜颜面经络,气机不畅,经络痹阻引起的面肌瘫痪,可以疏通经络疏经,行气活血,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等特点,从而恢复患处的动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面神经   脑干   眼睑   经络   口角   面颊   面部   血管   肌肉   症状   患者   典型   神经   自主   因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