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功能障碍及中医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什么是盆底肌

盆底肌,即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是隔开小骨盆腔与会阴的盆膈与尿生殖膈肌群。包括:肛提肌、尾骨肌。

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盆底肌功能障碍及中医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盆底肌群示意图

盆底肌功能障碍的表现

盆底肌肉就像一条弹簧,将耻骨、尾椎等连接在一起。它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的周围,支撑着盆腔和腹腔器官,还会协同作用于膀胱、肠和性功能。因此,盆底肌肉和性功能、排尿功能等都有密切联系。

人们总以为,年龄是导致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其实不然。感染、炎症或外伤,才是让盆底肌肉组织发生变化且越来越“松”的关键。生育后的女性不及时锻炼、男性接受了前列腺癌手术,都会使盆底肌肉松懈。肥胖者,喜欢提重物或是站姿不好的人,也会过度牵扯盆底肌肉,使其不再紧致、有力。

盆底肌的“吊力”不足,可以表现为盆底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大便失禁。常有中老年人是因发现外阴有肿物脱出,才到医院就诊的。但由于就诊太晚,脱垂程度较严重,往往错过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是盆底肌薄弱远期的影响,而性生活质量下降,则是近期的主要影响。这在产后妇女中尤为多见。有相当部分产妇出现阴道前后壁轻度松弛、脱垂、兴奋性下降等,加上产后激素变化,阴道黏膜干涩和菲薄,会阴伤口恢复欠佳,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

盆底肌的训练方法:提肛法

这里介绍一种中医传统康复训练方法:提肛法。早在我国明朝就已流行的“养生十六宜”中,提倡人们“谷道宜常撮”,又称“气宜常提”。这里的“谷道”实际上是指肛门。中医学讲,中气宜升提,便是这个道理。

经常提肛可以活血祛淤,消除痔疮。痔疮是因肛门静脉曲张、血液回流不畅所引起。提气缩肛时,对肛周静脉产生一个排挤作用,能使局部静脉回流畅通。尤其选择在呼气时收缩肛门,利用腹内压较低的压力,更有利肛门静脉血液的回流。

经常提肛可保护前列腺。男性中老年人的排尿障碍约有半数与前列腺肥大有关。提肛动作可使骨盆底的提肛肌、耻骨尾骨肌、尿道括约肌等肌肉,以及神经、血管,各器官组织之循环代谢活跃起来,达到缓解前列腺肿大及炎症的作用,对改善排尿困难具有良效。

经常提肛能强壮会阴,提高“性”趣。中年妇女,尤其是经阴道生产的多产妇,胎头压迫可导致骨盆底和阴道肌肉松弛,产伤时阴道扩张或韧带裂伤会加重上述现象。经常提肛可以使整个骨盆底肌肉群变得坚韧,有利于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增强性感受能力,进而可提高夫妻性生活的质量,促进家庭和谐。

吸气提肛法(男女可练):

先是腹式呼吸9次,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呼吸腰缓慢均匀,不宜用力过度。

继而采用逆腹式呼吸9次,即吸气时肚子瘪下去,呼气时肚子鼓起来,与腹式呼吸相反。


盆底肌功能障碍及中医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吸气时腹部隆起


盆底肌功能障碍及中医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吸气时肚子瘪下去


而后吸气时收腹,并同时用力收缩肛门,然后闭气一会儿。两阴收缩动作与吸气同步,慢慢吸气慢慢提肛,吸气结束后闭住气,提肛也提住不动。呼气时随之放松肛门。然后再吸气提肛,再闭气停住。也可闭住一口气连续几次收缩两阴。

至少应做18次。初练时,不可过多收缩两阴,以免引起阴道肌肉痉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谷道   尾骨   耻骨   骨盆   直肠   会阴   脏器   尿道   肛门   松弛   阴道   子宫   腹部   肌肉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