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医学的发展趋势(1836-1840

1、第六章 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公元1368~1840年
  

明至鸦片战争前,是我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后期。

明代工商业繁荣,中期以后在纺织、造船、烧瓷、冶炼、印刷等行业中,出现了原始状态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另一方面,土地兼并问题十分严重,农民不断反抗和起义,并最终推翻了明朝的封建统治,清代是夺取农民革命起义的胜利果实后取得政权的,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更为深重。当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在这一时期中,农村凋蔽,疾病流行,客观上也向我国医学家提供更多的要求和实践机会。

明代海外交通较以前发达,贸易繁盛,对中外医学交流提供了条件。后期,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现,它们为了掠夺资源,寻找市场,相继侵入我国。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达到政治上与经济上的目的,通过传教士,以传教、交流文化的手段,开始与明朝的封建士大夫接触。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传教士也带进了一部分欧洲的科学文化,其中包括一些生理、解剖学方面的医学著作。但是自清代建立至鸦片战争前,由于清政府采取“闭关自守”政策,欧洲医学在我国的传播受到了限制。尽管如此明末外国传进的科学文化,在我国部分知识分子中间仍有一定的影响。

  明代后期,特别是清代,由于政治腐败和社会生产力衰落,大大限制了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同时,这一时期的理学以及王守仁的“心学”,也对医学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心学”主张“心外无物”,把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事物都说成是“心”所派生。清代统治者提倡繁琐考据与“八股”取士,这种脱离实际的学风,更加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反映到医学上就是因循守旧,满足于取象比类的方法,缺乏大胆革新的创造精神,这些都有碍于医学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唯物主义者不断地批判理学和心学的唯心论,强调实践和革新,反对保守主义,对医学发展也有一定促进。所以,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在实践的基础上,仍有相当成就。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产生,温病学的发展,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等著作的出现,王清任等医家的实践活动,都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医学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李时珍   鸦片战争   本草纲目   明朝   中医学   传教士   欧洲   理学   明代   明清   清代   资本主义   封建   后期   新趋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