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今年由新生代小花力挑大梁的都市职场剧并不少。

那些因为职业特殊,需要极高专业度和个人信仰,并且在大众心中有一定地位的高尚职业,暂时称为“限定职业剧”。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已经播放此类剧中就包括孙怡、张昊唯主演的《你好检察官》,讲述的是检察官的故事;

马思纯、白敬亭主演的《你是我的城池堡垒》,讲述的是特警和住院医生的故事;

张慧雯、龚俊主演的《你好,火焰蓝》,讲述的是消防员和急诊医生的故事等……

甚至在综艺上也有《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聚焦在新人医生上。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对于职场的关注和期待,观众逐渐衍生出渴望了解专业、职业背后故事的需求,对社会精英人士职场的好奇心等,渴望在荧幕上看到圈层的突破,带来一些人性、社会现象的探讨。

杨紫的新剧《女心理师》在这样的期待中顺利开播了。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作为新生代小花中实力与流量兼具的代表,杨紫近年来手持多部大热作品。从2017年开始,《欢乐颂》《香蜜沉沉烬如霜》《亲爱的,热爱的》,几乎一年一部热播口碑剧,让观众对她的作品很信赖。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但2020年后,杨紫的事业似乎到了瓶颈期,本来预计待播的流量爆款剧《余生请多指教》《青簪行》都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原因始终没有上映,导致了她在荧幕上差不多两年的空档。

《女心理师》被认为是杨紫尝试转型的作品,脱离流量题材,挑战更加有深度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角色。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女心理师》在职场剧里有着天然优势。

首先由于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的小说,除了作家身份,毕淑敏还是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从创作者角度出发,这本小说是具备心理师专业度的。

其次,改编成电视剧作品后,由杨紫来饰演女主,给观众的信号就是——年轻主人公的题材,但演技有保障。

已经公开的剧情简介中是这么介绍:由杨紫饰演的心理咨询师贺顿在事业经历巨变之后,创立独立心理咨询室,在一个又一个来访者案件中,贺顿抽丝剥茧,从一份导师交代的神秘档案背后挖掘出惊天秘密,在伙伴帮助下阻止了悲剧发生的故事。

可以看到女主的设定应该是在成为职场人之后,遭遇了事业上的变故,给了她新的启发和方向,是建立在具备职业技能的主人公身上的职场成长线。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国产职场剧中的女主向来是傻白甜居多,就算已经拥有医生、律师、检察官、翻译官各种身份,却总在职场中表现得大惊小怪,咋咋唬唬。她们职场中的磨难不是来源于职场本身存在的困境,而是女主自身行为风格导致的。

与其说是体现某个职业的背后故事,不如说是挂着某个身份的女主“变形记”,她们根本不需要职场来成长。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女心理师》开始,杨紫饰演的女主的确是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了,且是“自杀干预中心”的正式上岗员工,她遇到的一个职业挑战就是劝说一名想要自杀的女学生,并且女学生已经坐在天台上,随时可能跳楼。

也许编剧为了让心理咨询师强行出场,让想自杀的女学生在有轻生念头的时候,不是给自己最在乎的人打电话,而是莫名其妙地给一个官方热线打电话。

且在剧情设定下,社会已经能使用人工AI完成很多数据分析,包括分析女学生的情绪,跳楼的地点等。

这时,女主的作用就是让她稳定情绪,转移注意力,暂时放弃轻生的念头。

在女学生第一次表示“不想说”的时候,剧中女主首先掌握主动权,反问道“那你为什么选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自杀)?”

女主引领了话题,让女学生开始和她对话,女学生感受了有人在倾听,就说出了“和别人吵架”的原因。

接着女主表示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想听她说下去”。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这一段仿佛就是教科书上安排好的应对话术,十分的生硬和冰冷。你要说电话那头是机器人也行,明明跟我们平时听到的所谓智能语音电话差别不大啊……

然后这位想自杀的女学生内心就动摇了,询问对方“有时间吗?”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女主这个时候来来一句“我们的热线是二十四小时的,我有充足的时间……”

行吧,人文关怀这个时候还不忘提醒一句轻生者她们是“热线”,而不是关心你的“朋友”。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见女学生不回答,女主还要补充一句“不过在此之前,你要走到安全的地方。”

然后,想自杀的女学生就真的走下了天台……暂时不跳楼了。

看完这一段危机的化解,只能说“so easy”,并且没有看到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度在哪里,而且这项功能还是从警方硬生生给移到心理师身上。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在同样遇到轻生者想跳楼的剧情里,我们可以看一下2002年TVB职场剧《谈判专家》里是如何展现职业的专业度和爽点的。

想跳楼的一名女轻生者,这时换上女谈判专家和她对话,比较好接近。

女主对她说“你告诉我,究竟发生什么事”?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轻生者不回答,女主继续尝试沟通,问她是不是和男友吵架?

这些问题不是随便问的,都是建立在过往经验和对轻生者资料的收集上。谈判专家会保持和轻生者沟通,获取更多有效信息来劝阻轻生者,同时也有专门的同事在负责场外收集资料和部署安全措施。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但想要劝轻生者放弃自杀,面对面是必须的。

只要见到人,才能让轻生者放下警惕,愿意交流。《女心理师》中只通过一通电话,完全体现不出现场情况危急和职业的专业度。

当女主正确问出轻生者想要别人了解的问题后,轻生者回答“男朋友不要她”。这时旁边的同事悄悄递上一张纸,上面写着“食物”。

轻生者能等到谈判专家到场,说明还是处于一个“自杀”斗争的意识下,这时候体力消耗是必然的。通过食物往往是打开卸下他们防御的第一步,让他们相信谈判专家是真的来帮他们。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谈判专家》中体现通过心理博弈让轻生者放弃轻生念头的场景,从来不是某个人物的独角戏,而是一整个团队互相协调,有人在前方做心理疏导,有人在后方做资料收集、出谋划策和后勤保障。

最后女主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来感化跳楼者,让她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这不是女主一个人的成功,而是她作为主要人员,和一整个团队的成功。

《女心理师》将心理咨询这件事建立在轻生者已经在自杀现场的场景下,且占用了警察的职能,把团队协调变成所谓AI智能,少了很多说服力,同时也带来本剧的开篇槽点,后续的故事就跟难让观众继续带入。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福田公安分局危机谈判团队

在现实生活中,谈判人员一般由公安机关的领导负责,他们在职位上的发声对于危险人物来说是信服力的,这也是谈判过程的筹码。

但谈判并不是单纯两人之间的对话,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一个专业的谈判小组内部往往有着明确的分工,设有谈判员、策略员、情报收集员等不同的分工,在处理案件过程中,他们各司其职,紧密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警方也在培养专门的“谈判人员”,慢慢组建谈判团队。

他们出场会先自我介绍,然后说一句“我们是来帮助你的”或是询问“有什么可能帮到你”,弱化双方的对立程度,建立一个平等对话的沟通条件,然后旁敲侧击,摸清他们的心理需求,才能进行有效谈判。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近距离谈判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谈判方式”,是北京人民警察学院的高锋教授提出的观点。高教授是中国第一个构建出“反劫制暴战术谈判”理论体系的谈判专家,其他主笔的著作《反劫制暴战术谈判》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就是“近距离接触劫持者”。

不管对方是不是暴力分子,但“近距离谈判是前提”。

而“近距离谈判”的功能在《女心理师》开篇第一个案件就被否定。且为了突出女主的职业能力,把一群人的功能都忽略掉。

看完这个开头,说句“悬浮”不为过。国产职场剧里的工具人、工具环节比比皆是,想到什么就用什么,完全不管前因后果。

看完只觉得心累,国产职场剧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啊。

(文末欢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看过的优秀职业剧、职场剧~我先来抛砖引玉,《非自然死亡》《我在他乡挺好的》都很好看!)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从《女心理师》看,国产职场剧通病:生硬工具桥段凸显职业高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天台   心理   职业   桥段   检察官   通病   生硬   近距离   剧中   案件   念头   观众   说是   团队   医生   工具   专家   故事   体育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