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综艺“慢下来”

主编温静导读:对慢综而言,有时需要的并非大刀阔斧的创新,反而是坚守最初的原汁原味。

慢综艺“慢下来”

来源:CMNC—主编温静

文/白芷

白天奔波于都市的忙乱焦躁,晚上扎进慢综的悠哉烂漫。这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当下年轻人生活状态。慢综以提供可望不可及的生活方式或全新体验,备受拥趸。

一档好的慢综或许没有爆笑,也不追求某种跌宕起伏的过程或是功利结果。感官的一切刺激退位于内心的对谈,这样的综艺要做的是为人们内心的某个缺口补以慰藉。就像我们从最初的《向往的生活》《中餐厅》感受老友记般的真诚,发现朴素简单生活中被忽视的角落;从《亲爱的客栈》《幸福三重奏》《恰好是少年》《追星星星的人》感受生活在别处的实感。

可慢慢地,慢综在丢掉自我,聒噪、各种KPI、半真半假的争执、刻意引发的话题……充斥其中,可这不都是我们想从现实避之不及的么?

是现实太残酷,让慢综也无法慢下来,还是人心免不了急切,投射于慢综,让其终遭熏染?如若初心不守,观众为何还要执着于此。失了人心,市场的阵地亦是难以坚守。

在当下,慢综依然是刚需,是时候回看最初的美好,找回前行方向了。

功夫在诗外

慢综这一节目类别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也一直有固定受众群体。国产慢综的兴起离不开韩综的影响和启发。

《三时三餐》《尹食堂》《孝利家民宿》《新婚日记》《新西游记》《姜食堂》等韩国慢综早成一股文化生活现象。

虽然,有的慢综本身是“快综”的衍生节目,像《新西游记》衍生于《两天一夜》。而《三时三餐》的出现源于拍摄“花样”系列太疲惫,而生发的做一档轻轻松松,只是在不同地方吃喝聊天节目的想法。但从根本上,这类综艺背后都反映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裹挟下对慢而不能的渴望。

慢综在国内,我们以公认的《向往的生活》第一季为起点。当时市场的氛围也是各种竞技性或竞演性真人秀为主。《向往的生活》的出现,自成清流,引发关注。此后,一系列慢综中,明星卸下华服、洗手作羹汤,在节目中回归田园、开餐厅、办旅社、开超市、朋友相聚不亦乐乎。

此类节目最初吸引人的关键在于看似无流程设计的节目模式带来的生活实感,嘉宾们在镜头前和朋友聊着过往,一起种菜、做饭、收获,无需为了收视做游戏、完成任务、展开竞争等。虽依然是真人秀,但偏记录的生活流形式,以及朋友间的默契,容易让人忽略镜头的存在,甚至忘记自己明星的身份。这也是为何最初很多嘉宾并没有把录制《向往的生活》当成工作。于是一群“不端着”的人代替观众在心中的“蘑菇屋”享受美食、美景,也筑起观众的向往。

从这个层面来看,慢综艺中慢的本质不是速度之慢,而是一种纯真与美好,展现人与人关系维度上的纯度和温度,或许也并不一定取决于拍摄地多么的世外桃源,而是以此作为一个介质或是催化剂,让观众去看大家是如何真诚对待生活、对待朋友,以及为此要付出的用心和努力。

这就意味着岁月静好的背后,要有不输其他真人秀更为全面的预想和顶层架构,以及对参演嘉宾提出着更高要求尤其是掌握生活的能力。

一方面,人选上来自节目外的熟悉和默契变得十分重要,像《向往的生活》中何炅与黄磊,参演嘉宾李冰冰与任泉,谢娜与赵丽颖,以及《中餐厅》中赵薇与黄晓明的搭配等。另一方面,嘉宾要具备极强的生活能力,典型代表就是黄磊对做菜的兴趣以及何炅待人接物的能力。当然,对明星慢综真人秀而言,这种来自节目外的能力与嘉宾是可遇不可求的。这也是国内慢综无法像韩式慢综走得长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像《尹食堂》以及《尹stay》中,不管是开餐厅还是餐厅加民宿的形式,每一个明星员工都在节目前期认真学习厨房技能,具备了一定专业性,如此才有了镜头前遇事沉着、游刃有余地营造美好生活的温情与质感。

而国内明星大多不天然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又很少有人会愿意为了一档慢综去练习这些看似繁琐但又关乎节目质感的技能。这在本质上,体现着国内综艺市场的速食与功利。

加法带来变质

韩式慢综的细水长流,给国内慢综提出一个警示,那就是节目中“慢”的形成,往往需要在前期或者看不到的地方付出更多。而不是毫无生活经验的明星们为了录制节目,硬着头皮接受生活的改造,或是为了热度,信奉流量以及戏剧性可造就一切的过往经验。

像一些美食经营类慢综中,节目嘉宾基本不会做饭甚至缺乏生活常识,这使得一档原本要普及美食文化的节目变得不伦不类。纵使有流量和话题,也难以掩饰内核的空洞,那建立在此上面的借美食带来的故事与推广便无法成型。

流量不再是灵丹妙药,刻意设定的强情节也注定引发审美疲劳。

像一些民宿类节目,也因频频做加法,不管是整体强调盈利性增强戏剧冲突,还是嘉宾在镜头前的话题表演,都违背了最初此类真人秀倡导的,让明星开民宿,以引起大家对当下淡漠人际关系的重视。

慢综的一大卖点是欣赏明星敞开心扉,直面每一种人际关系。可惜,大多明星都在扮演真人秀赋予的剧本角色,而不是真实、自然地去生活。

为何《孝利家民宿》被奉为此类节目的经典,就是因为超级明星李孝利,竟然可以在民宿中素面朝天,虽然在最初面对无处不在的镜头,不自然到吃不下饭,但很快又选择做自己,随性与人相处,照顾客人。这样散漫的民宿不完美,但却流露出浓浓的寻常百姓家的温情,令人动容。

当然,慢综变得越来越四不像,另一个原因是发展为综N代后,其不可避免地面临慢节奏与收视,以及观众需求变化的拉扯。这也可理解为何慢综中人为的任务越加越多。但违背了初心的一切改造和创新,往往无法带来亮点,反而因背道而驰引发观众口碑的跌落。

回归成就破局

国内慢综的困局看似不可避免,但与我们文化相近的一些国外慢综,像《三时三餐》却可长盛不衰,究其原因还是不管真人秀的参与因素如何转变,始终未曾丢失慢综的内核。

在《向往的生活》总导演王征宇看来,所谓“慢”不是指做事情的节奏慢,而是要心里真的去放松。何炅也曾提到“其他节目是花钱请艺人,但这个节目(《向往的生活》)花了更多的钱让别人不认识我们”。这就意味着,一档慢综要做到把明星变成真正的普通人,希望他们更多得以最真实的样子去生活。

对慢综来说,选人是一个关键课题。首先要找到发自内心,真正愿意做这件事情的人。像《孝利家民宿》的核心不是民宿,而是“孝利家”。《咖啡之友》的开启,则源于两位嘉宾柳演锡、孙浩俊为期一年的coffee friends 咖啡车公益项目,使得这档节目不止是美食体验,还始终充满浓浓的爱意与治愈。

慢综艺“慢下来”

其次,不管是制作者还是参演者,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像《咖啡之友》在开店前,两位主理人便向白钟元专门讨教菜单,并且回家努力练习。

韩国综艺导演罗英锡曾提出“真人秀节目50%靠企划,50%靠运气“。对慢综而言,虽然运气的成分更多,但王征宇认为,如果前期进行了充分的想象和细致的准备,那么50%运气出现的概率就会更大。

最后,慢综既然要做的是生活的还原,那么充满生活要素的题材有着极大的扩充空间。像最近由音乐竞演类综艺转向慢生活的《时光音乐会》等,音综的流程不再是唱歌的比拼,而是用歌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共同构建而来的人的魅力。这样的方式反而让音乐变得更为浪漫动人、韵味无穷。展现年轻人生活的《毛雪汪》也在极力弱化真人秀的一切设定,强调在节目中做自己。

总而言之,不管题材如何变换,对慢综而言,有时需要的并非大刀阔斧的创新,反而是坚守最初的原汁原味。慢下来,更专业,放轻松,观众自会回归。

慢综艺“慢下来”慢综艺“慢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综艺   实感   初心   嘉宾   最初   观众   餐厅   镜头   能力   节目   美食   明星   朋友   更多   国内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