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停在路边车位的车被撞之后,不小心碰到了车险欺诈的黑色产业链

我停在路边车位的车被撞之后,不小心碰到了车险欺诈的黑色产业链

黑色产业链:汽车保险欺诈(图片来自网络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有道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周一上午,我正在上班,突然接到交警的电话,说我的车被人追尾,双方车辆受损比较严重,让我赶紧过去处理一下。

我一听,马上觉得不对的,由于昨天晚上回家比较晚,小区里面已经没有停车位了,只好将车停在小区外面主干道的停车位上。

第二天早上,由于起得比较早,离上班地方也不远,所以就没开车,直接步行去上班了,想不到,停在车位里面的车也会被人撞,真的是够“背运”的。

接到了交警的电话,我匆忙赶回去了,看到事故现场。由于已经上上午快10点了,马路边其他车位上的车基本上都开走了,只有我的车还停在了车位上,跟我的车发生碰撞的车辆是一辆看起来相当老旧的别克,后来我看到事故认定书,才知道是1997年上路的车了,算算车辆已经25年了,这么老旧的车辆,平时真的是非常少见,更让我奇怪的是,这个车还挂着广东的牌照,被这样的车辆撞上,我总觉得奇怪,至于哪里奇怪,我又说不上来。

车主是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发黄的外套表明,他生活上肯定不是特别宽裕,见我来了,掏出一根香烟,对我说:不好意思,撞到你的车了,耽误了你的时间,非常抱歉。

我看了下我的车,后面的保险杠都被撞破了,后备箱的盖子也是撞得弹起来了,看样子,碰撞的力量还不小,车身其他位置倒没有什么明显的破坏。

车主撞到我的车后,也没有逃逸,叫来了交警,交警询问了他事故的经过。肇事车主说,他行驶到我车附近的时候,前面的车辆突然停车,他急刹车导致车辆侧滑,撞到了我车尾。他的车前脸撞得一塌糊涂,不过万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

开车这么多年,我是第一次遇到交通事故,对于后续的处理,基于常识,应该是让保险公司的人来处理吧。接下来,警察按照常规的流程,分别登记了我们的身份证、行驶证和驾照,并且要求我们下午去事故处理中心去做相关的处理。

看看时间都到了中午,肇事车主给我留了电话,约定了下午去事故中心完成相关的责任认定处理。下午3点左右,我到了事故处理中心,对方早早就在事故快速处理中心等着我了,我完全不知道需要做什么。对方却非常熟悉事故处理的流程,带我到旁边的一个打印店,帮我们复印了驾驶证额行车证,并且写了一份事故发生的经过,然后去事故处理大厅办理责任划分。

没有悬念,对方是全责,我的车停在路边,属于无责任方,所有损失均由对方的保险公司作出赔偿。警察出具了责任划分报告以后,对方保险公司的理赔员也赶过来了,对我的车辆进行了拍照处理以后,要求我把车开到他指定的维修厂去修理。

我这时候有一种不好的感觉,所以果断拒绝了,坚决要求要去4S店进行定损维修,对方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拗不过我,便同意了我的修车要求,但是肇事车主还是把他的车送到了理赔员指定的维修厂。经过4S店定损后,我的后保险杠、后备箱盖都要重新更换,大约需要10000元左右的维修费,对方的车辆前脸损失也是比较大,维修厂开车的维修费时15000元。

我的车修好估计要10多天的时间,没办法 ,这段时间只能走低碳环保线路了,每天走路上班,虽然有所不便,但也只能如此了。

如果事情到这个时候结束了,那么整个事件我也没有写的必要了。

晚上回家,突然想起我有个朋友在保险公司,边给他打电话,让他帮我查下肇事车主的理赔记录。不查不知道,一查真是吓一跳,原来肇事车主在保险公司的理赔记录有3、4条,每条的赔偿费用都比较高,更奇怪的是他名下竟然有3辆出现过事故的车辆。

我突然明白了,我这遇到的可能不是事故,而是通过保险理赔去操作的黑色产业链——保险欺诈!

其实,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可以设想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去买一辆破车,当然不一定是破车,买上保险,找一个机会与其他车辆发生事故,当然事故比较偏僻最好,没有摄像头、行车记录仪等更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狠狠撞上去,然后报警、报保险!

保险公司的理赔员与肇事者都是事先串通好的,找来警察做好定责等手续文件后,将车送到理赔员指定的修理厂去修理。修理厂的修理成本弹性空间是非常大的,理赔员与修理厂老板协商好分成比例,实际修车2000元,可以开出修为10000元的维修发票。有了10000元的发票,就可以从保险公司套出相应的保险赔偿款了,一年多找几个搭档制造几起这样的事故,车主、理赔员和修理厂老板便能各得其所,保险公司就会被坑得体无完肤、摇摇欲坠!并且其中可能一点破绽都找不出来,不得不说这手段之高明!

幸好我有提前的预感,要求去4S店维修。理赔员与4S店之间发生黑色交易的概率相对来说会小一点,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

不要小看了这种保险欺诈的行为,新浪财经最近的报道披露,我国当前每年的保险欺诈金额高达200亿之多,各行业之间形成了稳定的“黑色产业链”。

车险欺诈黑色产业链暗流涌动。该条产业链以当地小修理厂为主体,第三方车损评估公司、代理律师等涉嫌参与,有的修理厂通过这种骗保伎俩竟一举扭亏为盈。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此类涉车险欺诈案件作案门槛低、隐蔽性强,可能在多地存在,亟须有关部门通过法律监督、行业整治等形成打击合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车位   产业链   黑色   维修厂   保险杠   停车位   修理厂   车主   交警   保险公司   路边   事故   奇怪   车辆   小心   时间   体育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