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伯龙:中国激光陀螺之父,单手破解激光陀螺,打破美国封锁20年

“搞激光陀螺,对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选择。但你生活在高山上,必须学会爬山而不能想着去游泳。一个人的志愿和选择应当符合国家的需要。”你能想象吗?这样一位物理高材生,为了国家的需要,放弃了自己的志向所在;

他拿着邓稼先前辈留下的两张秘密图纸,并为此奋斗、研究了一辈子;他的一件五块钱的背心可以穿好多年,但他手上的工程却价值上亿元;

他为了尽快参破激光陀螺的奥秘,废寝忘食、带着团队平均每人每年加班一千五百个小时以上。

高伯龙:中国激光陀螺之父,单手破解激光陀螺,打破美国封锁20年

高伯龙

他就是本期要聚焦的人物——高伯龙,我国激光陀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因为总是穿着白背心做实验,他又被称为“背心院士”。他热爱理论物理,却将一生都燃烧在应用物理的领域,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成为了第三个独立完成陀螺激光器研制的国家。

【天才少年,求学艰苦】

1928年,高伯龙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母亲也是高级知识分子。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中,高伯龙不仅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父母对他的教育也很重视。但无奈生于乱世,随着家人四处转辗,读了八所学校才把小学念完。但天生聪慧的高伯龙,悟性极高,仅在他十岁半那年,就提前学完了小学的课程。

高伯龙:中国激光陀螺之父,单手破解激光陀螺,打破美国封锁20年

因为当时在乡下躲避战乱,由于消息滞后,成绩优异的高伯龙竟然错过了中学报名的时间。于是这一年里,他就跟着父亲学习了很多科学知识,也正是由此他心中开始有了一个:立志成为科学家的梦。仅在一年后,1940年高伯龙就考入了当时名声大振的汉民中学。因为早就接触过理科思维的开发,他很快就显示出过人的天赋。在同龄人眼中,他就是公认的“少年天才”,而且他学习成绩极好,尤其表现在理科方面。

以优异成绩进入高中的高伯龙,原本只需要安心学习,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就行。但当时国内遭到严重的日军侵略,当高伯龙亲眼目睹了残酷的日军进犯广西后,那些小时候深受战争伤害的场景涌上心头,这让血气方刚的高伯龙逐渐萌发了参军入伍的想法。因此,在高二那年高伯龙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同加入了抗击战争的队伍中。没过多久,战争就胜利了,这让高伯龙再次安心下来,捡起了知识报国的理想,于是他再次回到了高中校园里。

高伯龙:中国激光陀螺之父,单手破解激光陀螺,打破美国封锁20年

仅仅一年后,在1947年,不满20岁的高伯龙顺利考入了清华大学,并如愿进入了物理系学习。他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失之交臂,为国妥协】

1951年,高伯龙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工作。这是一份外人看起来很好的工作,但是在高伯龙看来却不是这样,因为他的理想是在理论物理上做出一番成就,而不是应用科学,在他看来这是违背本心,与自己的理想更是“背道而驰”,因此他常常迷茫,为此闷闷不乐的。这三年,他在学术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就。

高伯龙:中国激光陀螺之父,单手破解激光陀螺,打破美国封锁20年

直到1954年,国家急需培养一批物理人才,建立没多久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师资源非常匮乏。因此,高伯龙就被调到该校物理教研室工作,表面上说是调任,实际上是降职。但哈工大的前几年,高伯龙仍旧没有放弃他最初的理想,为了能在他梦寐以求的理论物理上大展宏图,他报考了中国科学院的高能物理专业研究生。被称为“物理天才”的他,自然是很简单地通过了考试,很快,高伯龙就收到了来自中科院的录取通知书。

在合工大,高伯龙很有名气,他的课很受欢迎,不只是学生来听,还有很多教员也会前来学习。因此正当高伯龙准备向上级报告,辞职深造时,却等来了一次饭局,而宴请他的人正是当时合工大的陈赓院长。当时院长特意在家为高伯龙设宴,希望他能继续留在合工大授教。接到饭局邀请的高伯龙当时就明白了,自己这次是走不了了。

高伯龙:中国激光陀螺之父,单手破解激光陀螺,打破美国封锁20年

就这样,高伯龙为了这些学生、和院长的厚望,留在了合工大继续任教,继续留在了这个非自己心仪的理论物理领域上,发光发热。或许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岗位上一待就是十六年。

1970年,高伯龙携家人随校南迁到长沙,在长沙工学院物理教研室和激光教研室任职。次年,在钱学森教授的建议和推荐下,高伯龙调任到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激光研究室、环形激光器研究室工作。正当他以为自己就要这样安安稳稳地当一辈子教授时,这个想法很快就被粉碎了,国家取缔了高校基础课程部。高伯龙又被分配到承担激光陀螺研制任务的教研室工作,从此开启了他的“陀螺人生”。

高伯龙:中国激光陀螺之父,单手破解激光陀螺,打破美国封锁20年

国防科技大学

【精忠报国,“陀螺人生”】

在进入新工作环境后,钱学森把两张写着激光陀螺大致原理的重要纸条交到了高伯龙手上。

这个激光陀螺听起来似乎有点儿戏,但实际上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光陀螺是众多仪器的核心部件,它主要利用激光光束的光程差来测量方位,在航空、航天以及航海和国防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技术。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百废待兴,技术和基础都跟不上国际的脚步,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就研发出了全球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和第一台氦氖红光激光器,这两台机器的研发成功,顿时震惊了全世界,美国也因此拉开了与其他国家的距离。

高伯龙:中国激光陀螺之父,单手破解激光陀螺,打破美国封锁20年

激光陀螺

那时候,全球的专家们都开始往这个方向研究,他们把目标放在了激光的身上,希望能把激光的原理运用在精确导航之中,因此我国也就开始了激光陀螺的研究工作。

1975年,四十七岁的高伯龙被分配到激光陀螺研究室。拿着钱学森给他的两张纸条,他感到自己责任重大。面对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成就,高伯龙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他意识到自己曾因为没有如愿从事理论物理,而就浑浑噩噩以度日,实在是过于自私。只有先让国家强大起来,才能有更多的个体可以更好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高伯龙:中国激光陀螺之父,单手破解激光陀螺,打破美国封锁20年

带着一心想让祖国强大起来的理念,高伯龙全身心地扑在激光陀螺的研究工作。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大量地查阅资料,经过不断的计算和检验,他终于反推出了有关激光陀螺的一些关键性理论。刚进入激光陀螺领域不满一年的高伯龙,经过自己的大量演算,他向团队成员提出了一个前所未闻的方案——这就是后来很著名的四频差动陀螺研制方案。、

但这一方案一提出,将在场的所有专家都震惊了,因为这是一个在国际上从来没有任何国家使用过的方案,再加上高伯龙当时从事研究激光陀螺的时间很短,还不满一年。这让很多人觉得他提出的方案无疑是痴人说梦。但最终,高伯龙还是用自己精密的演算和夯(hānɡ)实的理论基础说服了所有人。

高伯龙:中国激光陀螺之父,单手破解激光陀螺,打破美国封锁20年

高伯龙和同事

在1993年,激光陀螺工程化样机的鉴定出现了问题,这让所有的研究人员心都凉了半截。这相当于是将他们数十年来付出的心血都否定了,作为负责人的高伯光更是自责内疚无比,他曾痛心疾首地对学生说:“我花了20年时间,花了国家那么多钱,搞成这样,我是有罪的。”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继续研究吗,而是转变思路,他坚信自己可以研制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94年11月8日,属于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激光陀螺工程化样机,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至此,高伯龙和他的团队已经花费了二十三个春秋,也正是他们的孜孜不倦、和不畏艰苦的奋斗,才让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和俄罗斯后,成为第四个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领先了许多欧洲国家二十多年。从此之后,我国的那些国之重器也有了坚硬安全的核心内脏。

高伯龙:中国激光陀螺之父,单手破解激光陀螺,打破美国封锁20年

但这位老人为祖国做的,绝不只是研制激光陀螺这一件事。他先后撰写和发表的30篇论文和著作,将中国激光技术的若干理论都推到了世界前列,在他手下还培养了若干名硕士和博士,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培养了不容小觑(qū)的人才。

2017年12月6日,高伯龙在长沙逝世,享年89岁。在他重病时期,还心系自己的物理事业,在86岁高龄时还穿着他那标志性白背心,伏在电脑桌前,颤颤巍巍地敲着代码。

高伯龙:中国激光陀螺之父,单手破解激光陀螺,打破美国封锁20年

不论是教书育人,还是科研工作,高伯龙这一生都是兢(jīnɡ)兢业业、严谨求实。在他离世的最后一刻仍然惦念着未竟的科研项目。这样蜡炬成灰的科研精神是无数科研人追寻的方向,相信在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向高伯龙一样,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陀螺   美国   中国   激光   激光器   物理系   国防科技   长沙   教研室   背心   物理   理论   方案   国家   体育   工作   高伯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