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对多数人来说,今天平凡无比。


上班下班,吃完三餐。


这样普通的日子,有个人缺席了4年。


林奕含。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你或许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但一定熟悉她的代表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书名很「美好」,故事却很痛。


13岁开始,女孩房思琪的人生只剩下悲剧。初中到大学,甚至就业后,她持续遭受年长自己37岁的老师的诱奸。


书里大段大段的对心理活动准确、细致的描写,像巨大的海浪,读者毫无招架之力,满心悲痛。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现实比书籍更痛苦。


这本书的扉页上,赫然写着:「改编自真人真事」。


2017年2月7日,《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出版,立刻引起了台湾社会的巨大震动。


两个月后林奕含接受采访时说:


书中诱奸女孩的老师李国华,在现实生活中亦有原型,且还在执教,「教导」着更多的小女孩们。


2017年4月27日,书籍出版2个月零20天,林奕含在家中自杀身亡,年仅26岁。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在她去世后,她的父母通过出版社发表声明,表示: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女儿年轻时被补习班老师诱奸后,引发痛苦和忧郁的真实经历和心理描写。


她写书的目的,是希望社会上不要再有第二个房思琪。」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每年她的生日和忌日,都会有网友自发在网络上纪念她。


今年她的朋友美美公开了她去世时留下的遗言:


「请记得我可爱的样子就好了。」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她不是一出生就是性暴力受害者」。


我们会永远记得她的可爱,也永远感谢她坚持在扉页上加上「改编自真人真事」,并且完成这本书的艰辛。


今天的文章,是对林奕含的缅怀,也是对她的致敬:


如果不是她的勇敢,世人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身处在没有光亮的黑暗角落的小女孩。


谢谢你。


社会在向前进步,制度在向前推进。


我们,都在努力避免造成下一个房思琪的悲剧。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看见房思琪」


讲林奕含,绕不过《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名字很纯爱。


林奕含接受采访时却说,这个故事是一个被诱奸的少女,「爱」上了诱奸自己的补习老师的故事。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为什么受害者会把性侵和「爱」联系起来。


有人武断地认为这本书「不道德」,便轻易地合上了它。


旁观者擅长用上帝视角审视性侵案中的受害者,因为我们从未面临过她所面临的罪恶。


书里,林奕含的确用了「爱上李国华」来形容房思琪的故事。


但这本书里没有「初恋」,没有「乐园」,有的只是房思琪受到伤害之后的无尽痛苦。


房思琪第一次被李国华强暴,在她十三岁的那一年。


想象一下,老师是你父亲的朋友,为人师表,受人敬仰。


他看上去是那样温柔敦厚,博学多识。


你怎么会想到,一个在你看来大了那么多岁的男性长辈,居然会把还没成年的自己当成女性来对待,并且粗暴残忍地奸污了你。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李国华原型:陈国星


她在日记中写道:


「我下楼拿作业给李老师改。他掏出来,我被逼到涂在墙上。老师说了九个字:‘不行的话,嘴巴可以吧。’我说了五个字:‘不行,我不会。’他就塞进来。那感觉像溺水。」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罪行,不仅当时年仅13岁,不谙世事的房思琪来不及反应。


即使换做成年人,多半也会措手不及,甚至无力反抗。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不能说的夏天》


「爱上强奸犯」不是一次完成的,背后是无数次的诱骗。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


“这是老师爱你的方式,你懂吗?........

这是两个互相喜欢的人能做的最极致的事情.......

你可以责备我走太远,

你可以责备我做太过,

但是你能责备我的爱吗?

你能责备自己的美吗?


更何况,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你是全世界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她听不听得进去无所谓,李国华觉得自己讲得很好。平时讲课的效果出来了。


一个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女孩子被奸污产生的羞耻感,和老师孜孜不倦的洗脑,让她最后选择了自我欺骗,选择「爱」上老师,用爱的圣洁,来掩盖自己身上发生的肮脏真相。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信笺故事》


房思琪没办法直面被强奸的痛苦,只能让自己用爱情包裹罪行。


可这样的自我欺骗也难长久维持。


她反复在日记中质问自己:「为什么是我不会?为什么不是我不要?为什么不是你不可以?」


所有痛苦的记忆,房思琪都要咀嚼过很多遍。


小说的最后,老师依旧快活自在,说服不了自己的房思琪却发了疯。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信笺故事》


这本小说,比她姐讲的更痛。


作家林奕含,用词是准确且生动的,比如在她笔下「头皮发麻」这四个字,会被形容成「感觉头发不是长出来的而是插进她的头皮。」


但这些准确、生动的语句,用于描述自己时,就变成了一把利刀。


活剖心脏。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韩公主》


她把她个人的经历,都放进了这本小说里。


林奕含十七岁遭受性侵后,长期患有抑郁症,无法和普通人一样正常的成长、生活。


写《房思琪》时,她每天空腹写作八小时,边写边哭。


有网友看完后评论:「林奕含为这本书耗尽了心力,或许也是她的早逝原因之一」。


她用自己生命作为代价,终于让大众相信,这不是一场爱情。


这是毋庸置疑的犯罪。


且早在林奕含被奸污的那一天,陈国星(李国华原型)就夺走了林奕含的灵魂。


只是到了那一天,她才彻底放弃了自己在人间的肉身。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不能说的游戏》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之前,类似事件的叙事,是由性侵犯,和第三者的嘴共同完成的。


她站出来,我们才终于听到了我们以前一直忽略的一方——受害者的诉说。


房思琪的的「爱」,实在是不这样想,就无法活下去的自我欺瞒。


别拿自由恋爱的幌子,给被大自己几轮的男人诱奸后,无助绝望的未成年人泼一身「自愿当小三」的污水。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不能说的夏天》


从她一开始的假装没事发生,到后来的自我欺骗自己不是受害者,而是参与者。


都是一个在性侵案中受害者再正常不过的心理过程。


理解房思琪的自我欺骗,对理解性侵案中受害者的心路有着极其强烈的参考意义。


林奕含,让生活中的房思琪们有了说出来的勇气,在她之后继续发出属于受害者的声音。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我也是房思琪」


林奕含花了十年才发出的声音,是如此振聋发聩。


她去世后,一段20多年前的旧事浮出水面。


1998年,北大的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高岩跳楼自杀。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高岩


她的朋友们在多年后,选择站出来实名举报当年的教授,长江学者沈阳性侵了高岩,导致她自杀。


当第三方还原出事情大致的面貌时,人们发现,高岩经历过的事和房思琪惊人的相似。都是知名老师以爱的名义的侵犯,一样是在外人看来是不反抗的,最终又以自毁而告终。


房思琪式的叙事,存在于许多真实事件中。


每次一有性侵事件发生,人们就会想起这本书。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熔炉》


林奕含的悲剧,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了中国后来大面积的MeToo运动。


MeToo运动是一个受害人站出来揭露自己遭受过的性暴力的活动。


当你公开说「我也曾遭受过性骚扰/性侵犯」之后,很快地,会有人站出来说「MeToo(我也是)」。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被指控性侵、性骚扰的人,有高校教师,有文娱界的大佬,有孩子们的长辈,父母的熟人.......


Metoo也会被有些受害者写作:

「我是房思琪」,或者「我的老师是李国华」。


曾经受害者向外界求助时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说明自己的遭遇,而房思琪的故事让这一步骤得到简化。


那之后我们发现有那么多的孩子曾经被伤害。她们有的假装忘了这件事,有的当时不知道自己是被性暴力伤害了,有的还笼罩在被性暴力的阴影里。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嘉年华》


一些人因此认为是世界在倒退。


我倒觉得不然。


因为隐藏在暗处的房思琪们终于愿意大声呼救。


至少这个世界已让她们有勇气说出自己经历的灾难,而不是对此感到绝望, 走向自毁的道路。


林奕含当年试图在网络上寻找陈国星(李国华原型)的受害者,当她发现受害人不止一个的时候,她选择寻求法律帮助。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处女之死》


当得知取证困难,证据不足后,陷入绝望的她才想出了写小说的办法。


现实世界里的#Metoo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也互相对照。


当女孩们发现还有其他人和自己一样正在饱受折磨,她们愿意站出来。


相同的创伤让她们不忍心看到一个有着同样境遇的女孩独自面对世界的恶意。


「房思琪」站出来指认罪犯,是为了避免下一个小女孩遭难,也是为了让彼此不再感到孤单。


林奕含曾经说过,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小说中,房思琪试探着问母亲,学校里的一个同学跟老师好了。母亲的回应是:「这么小就这么骚」。


类似的回应,堵住了房思琪的嘴。


小说中另一个被李国华侵犯过的少女晓奇,则大声求救过。


她向父母告知了李国华的事,可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爸爸说:“你以为做这种事你以后还嫁得出去?”


妈妈把喉咙都吼出来:“你跑去伤害别人的家庭,我们没有你这种女儿!”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嘉年华》





或许是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还带了些不愿相信女儿遭受的是性侵的自欺欺人。


后来郭晓奇选择在网络上揭露李国华,希望借助舆论的力量让李国华的真面目彻底暴露。


但网友的评论却充斥冷嘲热讽:


“所以你拿了他多少钱”

“鲍鲍换包包”

“补习班的老师真爽”

“可怜的是师母”

“还不是被插的爽歪歪”

……


评价里没有太多谴责李国华的声音,反而是满屏的嘲讽。


网友只是把这当做充满艳情的八点档狗血剧,而不愿意承认世界上确实存在非人的痛苦。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使女的故事》


这正是李国华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将魔爪伸向无知少女的原因。


社会对性的污名化,对女性「懂事」、「纯洁」、「谅解他人」的要求,会替自己缝住少女的嘴。


因为性侵「太脏了」,脏的是少女,而罪犯却可以轻松从舆论的漩涡中逃脱。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开口说话,一遍一遍地替房思琪叩问着每一个人的内心,社会对于受害者的偏见终于有所松动。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单在4月,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三条新闻。


一则是佛山某毕业生实名举报昔日高中老师猥亵学生。


一则是荆州某老师向学生发色情信息。


一则是武大某硕士导师骚扰女学生被举报


这三个案例,第一个被通报批评,警方介入调查, 第二个被暂停一切工作配合调查,第三个已经被教育局解聘。


如今我们对校园性犯罪、未成年性犯罪的敏感程度越来越高。


这些都要感谢房思琪们的勇敢,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才有了后来的人能够维权成功、告倒权威的可能性。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保护房思琪」


林奕含去世后,我每次看到房思琪式的新闻,都会想起《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后记中说过的一段话:


“文学是最徒劳的,且是滑稽的徒劳。写这么多,我不能拯救任何人,甚至不能拯救自己。这么多年,我写这么多,我还不如拿把刀冲进去杀了他。真的。”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如果她今天还在世,我想告诉她:书写是有用的。


要做到「世界再无房思琪式的悲剧」,需要的,不止是林奕含一个人的努力。


就像房思琪们站出来,不是为了「站」这个动作,而是在向大众求救。


看到了她们的每一个人,也需要我们反思,行动,为她们,也为我们自己做点什么。


她的书写,让我们学会了反思自己曾经是否对类似的悲剧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大众,是在觉醒的。


我们是在逐渐体会房思琪的痛苦的,尽管我们永远也无法设身处地的感受她们的痛苦。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近两年,大众对类似事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看待这类案件的眼光也越来越成熟。


我们逐渐学会了,不盲目对事件进行揣测,不要求受害人是完美受害者,不苛责弱者,尤其是在一个站在绝对劣势上,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弱者。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我们能为房思琪做的第一件事,是持续关注类似事件。


而第二步,是以支持去取代批判,以陪伴取代责难。


第三步,是告诉每一个还不知道恶为何物的孩子,什么是性。如何保护自己。当你感觉不舒服时,你可以对任何人说不。


第四步,是等待法律的完善。让那些钻法律空子的强奸犯,得到应有的惩罚。


最后的最后,请在今天向每一位勇敢的女性表达出我们的敬意,正是因为她们,愿天下再无房思琪才可能一步步变成现实。

她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爆红,希望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大众   人命   原型   受害者   悲剧   初恋   代价   全世界   类似   痛苦   自我   少女   老师   事件   乐园   社会   故事   体育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