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收视率居高不下,这段戏隔着屏幕都能看哭

《跨过鸭绿江》收视率居高不下,这段戏隔着屏幕能看哭

在接受采访时,丁勇岱感慨地说,“拍摄《跨过鸭绿江》,每天都在流泪!”《跨过鸭绿江》这部剧文戏经典,但武戏太敷衍,很多经典战役都没拍,战术动作不到位,世界最强轻步兵就这水平?侮辱我们战士呢?有这功夫好好打磨一下武戏多好。当年的上甘岭等电影也没安排爱情戏啊,难道就不经典了?有堆砌那几个虚构主角的功夫,把松骨峰牺牲的战士名单念一下多好?不知道?建议去读《谁是最可爱的人》,大部分中国人应该都背得过。

《跨过鸭绿江》收视率居高不下,这段戏隔着屏幕都能看哭

《跨过鸭绿江》收视率居高不下,这段戏隔着屏幕都能看哭

《跨过鸭绿江》收视率居高不下,这段戏隔着屏幕都能看哭

《跨过鸭绿江》收视率居高不下,这段戏隔着屏幕都能看哭

《跨过鸭绿江》收视率居高不下,这段戏隔着屏幕都能看哭

《跨过鸭绿江》收视率居高不下,这段戏隔着屏幕都能看哭

《跨过鸭绿江》收视率居高不下,这段戏隔着屏幕都能看哭


用影视艺术全景反映这段历史,对演职人员的要求必然高。不然观众会不买账的。好的时代,得到了国家的信任,承担了好题材创作任务,就应该为人民拿出好作品。郑锐、陆乘风等几个虚构人物的出现,就拉低了全剧的水准。

《跨过鸭绿江》收视率居高不下,这段戏隔着屏幕都能看哭

跨过鸭绿江,是史实!不应该有太夸张写法!第二十集:(1)汽车向平津湖运送补给,黑夜里那位司机开着灯急速行驶引开敌机,表现很勇猛!如果黑夜里停着不动,敌机能发现吗?只有死才能表现勇猛?(2)第一师乘飞机侦察,茫茫林海中竟落到隐蔽的志愿军战士旁,这种概率接近零?更不可思议的是放了一枪打中了志愿军战士!更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志愿军战士一点反应都没有!(3)冻死那些战士赤手握枪,持射击状。敌人没到,保持这种状态似乎表现朝鲜战争的严酷。

《跨过鸭绿江》收视率居高不下,这段戏隔着屏幕都能看哭

二次战役时和三次战役时,应该是冰天雪地,可是剧情中,有时却是秋天的景色。为了赶工期,应在黑龙江冬季拍摄的场景,却在河北的九十月份就拍摄了。神枪手张桃芳是五次战役后的冷枪冷炮运动中出现的人物。之所以称之为神枪手,是因为那时中国军队根本就没有所谓狙击手的概念,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概念。须知“狙击手”被各大国接受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

《跨过鸭绿江》收视率居高不下,这段戏隔着屏幕都能看哭

总体是一部好的电视剧。既然是电视剧,就应该有些创作和渲染。应该编一些故事。这不影响展示那段辉煌的历史,刻画这些伟大的人物。当然,如果更真实更贴切就更好了。能奉献给全国人民这样一部电视剧,我已经很满意了。这远比那些抗日的什么乱七八糟的神剧强多了。不必苛求。看电视,听故事,了解历史,学习精神。电视剧是虚构一些情节的,但是对于《跨过鸭绿江》这类正能量、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大剧必须尊重历史,抗美援朝战争那些人、那些事不可以张冠李戴,也不可以刻意虚构,否则就偏离爱国主义教育的初衷。

《跨过鸭绿江》收视率居高不下,这段戏隔着屏幕都能看哭

丁勇岱演的不错,有带入感。岸英的演员文弱丰满了点,他是个吃了无数苦的可怜孩子,还在苏联打过仗,演员看看他给总理当翻译时的镜头,岸英是倔强和硬朗的,不应该有白纸一样的笑。一线官兵演的不错,但演员挑得太健壮和漂亮了。大部分都是农民受苦人,才解放,不可能大部分都很健壮吧。收视率高并不等于这部剧拍得如何如何好?(当然这部剧各方面表现还是不错的)而是我们当代的青年们他们需要了解这段历史,需要记住这段历史,是他们的追剧才成就了现在的收视率!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英雄,所以凡是拍的真实的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片收视率肯定不会低!这是一部开年大剧,剧情生动,特感动观众,每集都有亮点催人泪下真实的再现了我志愿军将士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不怕牺牲,保家卫国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鸭绿江   平津   上甘岭   收视率   武戏   神枪手   多好   志愿军   狙击手   居高不下   战役   战士   屏幕   演员   电视剧   真实   体育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