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屡遭停播,槽点扎堆呈现,神剧手段帮衬英雄太不该

《跨过鸭绿江》屡遭停播,槽点扎堆呈现,神剧手段帮衬英雄太不该

七十年过去了,现在的人很难拍出当年的气势和感觉,很难拍出《英雄儿女》《上甘岭》《打击侵略者》那样优秀的电影了。相比较而言,《外交风云》、《换了人间》等剧算是相当不错的了。老故事影片《英雄儿女》、《奇袭》、《上甘岭》、《激战无名川》、包括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无一不是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跨过鸭绿江》是一部全角度、立体化的军事题材,拍成电影还行,就如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军事历史故事影片一样,但是拍成电视剧就有可能东拉西扯、生搬硬套的凑集数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跨过鸭绿江》屡遭停播,槽点扎堆呈现,神剧手段帮衬英雄太不该

《跨过鸭绿江》屡遭停播,槽点扎堆呈现,神剧手段帮衬英雄太不该

《跨过鸭绿江》屡遭停播,槽点扎堆呈现,神剧手段帮衬英雄太不该


“他们的英雄事迹,更是感天动地、可歌可泣,足够剧创人员采撷、升华!”现在的影视剧创作哪里还有这个思路?看看以前的电影《南征北战》、《四渡赤水》、《挺进中原》以及抗美援朝的《英雄儿女》,讲述的都是普通指战员的英雄故事,现在,可不一样了!《跨过鸭绿江》播到7集,38、39、42军已入朝境,大部队画面还没出现过呢!其实这部剧里对志愿军高级将领多一些戏份还是挺好的,比如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尤其是解方。以后会陆陆续续的有志愿军高级将领登场,拭目以待吧。邓岳少将也给了些戏份,邓岳少将的经历就是一部传奇啊。

《跨过鸭绿江》屡遭停播,槽点扎堆呈现,神剧手段帮衬英雄太不该

单从场面来看宏大的场面拍得不错,但是毕竟岁月不饶人,从几个扮演领袖人物主要演员来看,可能是年龄的关系吧,缺少以往拍过的剧中人物的精气神,再有可能是拍摄时间紧的原因所有出镜比较多的演员都略显疲惫,说话显得没有底气,没有演出军人的气质。看了二集感觉不像是严格意义上的电视剧,倒像是略有故事情节的纪录片,知名演员确实不少,但因剧情关系未能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演技,也只能权当是看历史纪录片吧,就像不久前央视4播出的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的"国家记忆"。

《跨过鸭绿江》屡遭停播,槽点扎堆呈现,神剧手段帮衬英雄太不该

编导功力一般,写不出朝战爆发前大国之间那种风云际会山雨欲来的博弈,只能往小家子气的家长里短走,演员虽然多都是成名成家的优秀演员,但感觉都廉颇老矣,精气神不在,白宝山的彭总过于温和,哪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彭总骂娘的战神,说老实话还不如董勇,只能一声叹息了,70周年,除了那部战火熔炉,连一部及格线以上作品都没,所谓的电影大餐,更是直接端上个苍蝇。影视中我方领袖服装整齐不是什么缺点,现实中也不可能缺领袖的服装。长津湖不是没有服装,是南方的部队赶时间没想到北方那么冷,路过存有大量棉袄的车站没有装备,他们穿了南方的棉袄,有些人以为打仗跑动不会冷。

《跨过鸭绿江》屡遭停播,槽点扎堆呈现,神剧手段帮衬英雄太不该

这么好的题材被编剧和导演给解释得乱七八糟,这种历史的真实题材,编剧和导演的任务是尽一切可能的去还原他,这种真实是不需要艺术加工的,那种残酷,那种血淋淋的拼杀是不需要艺术加工的,那种战争的压抑,恐惧,那种舍生忘死,那种对祖国的忠诚,那种视死如归是不需要艺术加工的,编剧和导演没有生活基础,没有闻过炮火硝烟的味道,只能是去臆造,结果,像儿戏,看不到一丝真正的深沉,几个主要的演员几乎没有可圈可点之处,太浅了。

《跨过鸭绿江》屡遭停播,槽点扎堆呈现,神剧手段帮衬英雄太不该

《跨过鸭绿江》我连看七集,气势磅礴,好看点在于主题与历史相符。当然拍现代历史题材影视剧特别涉及国家领导人、革命家、军事家难度当然是大的,不像拍摄生活肥皂剧那么简单。总之《跨过鸭绿江》从开播以来我全家都看,小区百分之八十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看,都说历史真实,部队群演壮观。这是中央指定、总台拍摄的大片,不容诋毁。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如果你把这部作品的30%忠实地而不是做作地搬上银屏,就已经是不朽的经典了,根本用不着你去虚构。

《跨过鸭绿江》屡遭停播,槽点扎堆呈现,神剧手段帮衬英雄太不该

拍下这样的宏伟历史,从高层人物,战斗的部队,战场的画面,及战士们的形象,武器装备,当时各阶层人士的表现,这样的题材电视剧靠一个剧组的力量足做不到的,所以现在的电视剧我是根木不看,看看纪录片就行。。十年磨一剑,此剧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打造出来,质量可想而知。不能为了纪念某一事件,就粗制滥造。以往的“三大战役”影片,就是在精心的制作下,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希望有关部门和人员借鉴。另外,还有许多镜头语言叙述混乱不清。如那个宣传干事并没对妈妈说他的姓,可是后面妈妈却说出要等等李干事。如此混乱之处还有不少。细节决定成败,对如此水平的导演,再没有看下去的兴趣了。

《跨过鸭绿江》屡遭停播,槽点扎堆呈现,神剧手段帮衬英雄太不该

这部剧是艺术作品,而不是历史记录片。艺术高于历史和生活的。不偏离历史和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怎么创造虚构是作者的水平问题。选择演员也是,毕竟不是本人,所以形象上多逼近并不重要,应该看演员表演水平和能力。我看彭总演得很有独特的味道。我完全是因为要重温一下历史,才硬着头皮看的。碰到神剧一样的表演,直接快进(再看回放),赶紧跳过去。《跨过鸭绿江》这样的重大题材,就应该以大量的纪录片为背景,辅之以真实的表演,把这段历史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观众。抗美援朝的大制作有看就不错了,总体瑕不掩瑜。不过,能把当年那部被雪藏的抗美援朝拿出来放更好,这里面很多战争镜头都用了那部里面的画面。志愿军跨过大桥,冒雪出征,回头看国旗的画面被触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鸭绿江   上甘岭   英雄   志愿军   纪录片   编剧   题材   部队   画面   导演   手段   演员   电视剧   战争   真实   体育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