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粹VS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中国国粹VS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说到京剧收支,就想起来以前京剧是有钱人看的,他们会大把大把的打赏。所以以前的京剧团体不愁钱。现在有钱人不喜欢看京剧了,京剧又融合不到群众里。这就很难受了。京剧首先是舞台剧,剧情还是第一位。剧情不只是故事,是在故事背景之中,展现的戏剧冲突、人物心理,思想的矛盾的综合体。根据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京剧中加入轻喜剧元素,是非常切合时代的,非常讨彩的。比如伽利略女儿,把伽利略唱成“酒色之徒”,把招亲公子说成“接铁球惨死”,我太喜欢这部剧了。

中国国粹VS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中国国粹VS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中国国粹VS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中国国粹VS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中国国粹VS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京剧应该学习豫剧啊。下去唱堂会啊。进村子啊。如果说演出成本高,豫剧也需要那些个家伙啊。大部分在村里唱豫剧的其实已经不是全职演员了,大家平时卖东西,种地,教人乐器和唱戏。有红白喜事被请过去,政府搞文化下乡也会请人去村里的戏台上唱一唱,但总体而言频率不高,不耽误搞主业,就是传承现在有点困难。打工太挣钱了,还在村里唱戏的,最年轻的也三十好几了。“不识愁滋味”的大众,大概因为京剧这个剧种本身就兴盛于封建帝国的末代王朝,所以京剧里的英雄多是末路英雄,京剧里的爱情多是扭曲的,京剧的唱腔是冷峻的。。可谁又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顺风顺水?再精彩的人生也总有谢幕的一天,再美好的生活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哪朝哪代都如此,人是无可奈何地走向悲剧的。我想,经历过变故,对人生无常有着更为清醒认识的大众,京戏一定能唱到他们的心里去。

中国国粹VS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京剧段子新不新我不在乎,关键是没有字幕都听不懂,情节拖沓,普通人很难感兴趣。九几年的时候韩再芬老师演的一些黄梅剧的电视剧我到看过,感觉不错,妆容不想京剧那么夸张,拍出来像真的电视剧一样,可以推广但是之后就再没见了。旧社会说戏剧是主流媒体,不假,那个时代消遣少,电影也不火爆,宝局横行,烟花柳巷,唯一能够让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受众喜闻乐见的只有戏剧。目不识丁的人也知道“桃园三结义”、“穆桂英挂帅”、“失空斩”、更别提杨家将故事、XX青天…很多人的“仁义礼智信”都来自戏文,所谓“说书唱戏劝人方”。时代变了,改变要从内部开始,不能再曲高和寡了。

中国国粹VS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京剧可以复制麒麟剧社的模式。无非还是有地方不行,如果东西足够好,同时在弄一些宣传,还是会有大把的人买票看的。没道理,观众可以买票看电影,充会员看电视剧,买票看舞台剧,买票看话剧,买票看音乐剧,然后就到京剧这不乐意买票看了。麒麟剧社干得不错,最起码从我买票看的经历来看,每场戏上座率都能有90%以上,而且也不单单是郭老师的影响力。即使没有郭老师的戏,贾怀胤老师也好,陶阳老师也好,他们的戏,一场上座率也能到70%以上。

中国国粹VS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如果一个京剧剧团,排了一出好戏,演完一场后,就算只卖出30%的票,但下一次他们再排出好的戏来,观众是愿意安利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去看的,这样可能刚开始一场戏卖出30%,下一场会卖出50%,在下一场就可以卖出70%京剧排一场戏,如果能卖出70%的票,基本上这场戏,就肯定是挣钱的了。更何况,现在网络短视频很普遍,如果观众觉得戏是真好,拿着手机拍几个片段,放到短视频上,很快会有吸引一堆想看戏的人,在下次演出的时候,买一次票去看。我周围好多人都是这样去看的麒麟剧社的戏,根本就没用我安利。不仅仅是京剧,包括评书也是,我去剧场看评书,也有一些是不出名,没名气的先生,刚开始的一两场可能会困难点,但只要认真去做,不想着糊弄观众,观众数量就是会越滚越大。

中国国粹VS地方戏曲,大师无数的京剧,为何火不过豫剧

但如果打着糊弄观众的心,那我只能说,不挣钱是活该的。就好比,我看过的一场戏,我承认我当时是抱着去看看,万一唱得好呢,这种心态买的票,我也承认我买的票,票钱不贵。但到时间了,不唱戏,先上来个领导,讲了半个小时的话,发了半个小时的言。这算什么?虽然我票买的不贵,但是京剧的戏票吧?不是听你领导发言的票吧?我买票是为了看你在上面装~,发言的?是真拿我当傻子了?那我下次肯定不买你拍的戏了。

还有另一家,我买票看戏,你明明买票的时候写的是A唱,整场都快唱完了,A都没出来,全程A的徒弟唱。是我承认您是角,您唱轴,但大轴都快唱完了,您都不唱,是怎么个意思?要是不想唱,卖票的时候,别说是您唱啊!说是您徒弟XX唱,我乐意听,我自己会买。别的不说,就这两个剧团,这辈子我也不会买他们的戏票了,看个戏,还不够我累的呢。我个人觉得,有些个别剧团,就是把观众当成傻子,能骗一回是一回,就骗你买这一回的票,不想着让你下次再来买。但话又说话来了,人家凭什么掏钱买票,还要让你当成傻子玩?总不能就因为你挂着“京剧”的名头吧?其实我觉得现在的观众已经够宽容够好骗的了,要求根本就不高,只要稍微用点心,你就认认真真地做,当成买卖做,观众就乐意捧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豫剧   伽利略   京剧   麒麟   戏票   剧团   国粹   大众   戏曲   买票   村里   中国   大把   傻子   乐意   戏剧   观众   大师   老师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