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考场范文」2022届深圳六校第二次联考:自修与胜人

【原题再现】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在刚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我们致敬“勇夺首金”的杨倩,为她备赛阶段不断稳定心态、专注于提高自身而动容;我们亦致敬“无冕之王”的苏炳添,为他持续改进技术、执着于超越自我而喝彩;而此届奥运会中金牌榜的比拼更是激烈:中国代表队一度以34金领跑奥运金牌榜首,“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奏起;比赛收官之日,当美国队在金牌榜首以39:38反超中国时,“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

材料二:《曾国藩家书》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解析+考场范文」2022届深圳六校第二次联考:自修与胜人

【名师解析】


本题属于双材料作文,需要考生综合两则材料进行立意。

第一部分呈现的是东京奥运会热点内容:“勇夺首金”的杨倩、“无冕之王”的苏炳添,我们 “为他持续改进技术、执着于超越自我而喝彩”,这呼应了材料二的“自修处求强”;与此同时,在奥运会金牌榜的比拼中,“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与“功亏一篑”的失落声则体现了国人“胜人处求强”之心。

第二部分是《曾国藩家书》中一段话。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强大有两种:一是个人通过“自修”获得的强大。一个人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养成圣贤标准的道德品行,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强大;第二种是通过“胜人”获得的强大,“胜人处求强”说到底就是要获得对他人的超越感和优越感,从而谋求他人对自我的肯定,服从或尊敬。获得他人的肯定本来也属常情,但如果这种优越感的获得要以压抑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那么终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如何获得真正的、长久的强大,“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给予青少年成长的启发。

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对“自修处求强”和“胜人处求强”的理解。考生要在行文中阐明“自修”和“胜人”的内涵,明确自己的态度。写作时除了有对东京奥运会新闻的分析外,考生还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适当延展,如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互联网平台相互屏蔽网址链接的“垄断”行为。

「解析+考场范文」2022届深圳六校第二次联考:自修与胜人

【热点素材】

奥运观赏和参与方式的丰富与变化,也与人们“奥运观”的重塑在同步进行。在很长时间里,我们的奥运观都是被“金牌主义”所主导,它对应的更多是宏大叙事、国家叙事,而非个人的、个性化的。但现在,在丰富而多元的个体参与中,很多观念也在悄然松动。尽管我们很难说,到底是先有观念变化还是先有观看方式的变化,但不容否认的是,变化的确在发生。

比如,在今年的奥运会上,面对中国运动员输掉比赛的遗憾,“运动员首先是人”“比赛就是有输赢”等理性言论和理解态度开始多了起来;甚至,随着苏炳添创造了历史,刘翔的经历也被旧事重提,网友集体发声:“我们欠刘翔一个道歉”。

这背后其实是奥运会从宏大走向个体,从“盛会”走向体育本身的一种回归。不管是新的追奥“三部曲”,还是观众对于运动员个人的理解在提升,它都预示着“人就是目的”这一常识在得到更多的尊重。而这本身也更契合奥运精神的追求。

(摘自澎湃新闻)

「解析+考场范文」2022届深圳六校第二次联考:自修与胜人

【病文分析】

于自修处求强

现在,人们常以分数、排名来衡量一个人的好坏。诚然,这的确有一点道理,但实际上,我们真正在意的,应当是学习过程中对自我品行的修养。

近来,东京奥运会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从杨倩落后于对手,却以沉着冷静一击勇夺首金,到三跳满分的全红婵否认自己靠天赋而是依靠每天四百跳的努力,再到苏炳添持续改良技术一次次超越自己的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为追求极致与超越自我的不懈努力,他们从未因自己的排名欣喜,而是因为自己的超越自豪。

而排名,不过是对他们不断磨炼自己的奖励。

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赋予我们的是为达到自身修炼而不断奋进求索,而不是为站上巅峰而使尽千方百计。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双减”政策的实施,为了让孩子能摆脱学习上的压力,花更多的时间培养兴趣,拥抱大自然,培养他们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修养,培育健全的人格。越来越多的人终于开始想起来,每一位智者所终生追求的,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功名,而是那些闪烁着的真理,他们不止地培养着自己的修养与认知,企图窥探到更多的真理。

而这些,才是我们需要向智者学习的真正的内容。

“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陶渊明放弃功名,回归田园以求精神宁静,孔子拒绝君主百金的挽留,于乱世之中修养品行,于敏隐姓埋名几十年,潜心钻研,造就两弹一星。他们从未因为追求功名而花费精力,他们毕生所做的,是对自身修养的打磨与练就,对真理的探求与发现。我们身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学习他们的精神,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品行不懈努力,像人们常说,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享受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把握每一次机会去提升自己。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我们应当为了超越自我而不懈奋斗,而不是着眼在击败他人,这是狭隘而不可取的,照耀人类前进道路的,从来不是那些转瞬即逝的排名,而是理性之光。

考场真实得分:41分。

这篇作文乍看标题,会让人产生这位考生写偏题的错觉,虽然在行文过程中也点出了“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但作为一道需要“一分为二”的作文题,在标题处和开头段,“自修”和“胜人”两方面都要明确。篇章结构上,逻辑连贯还稍差一些,比如由中华传统文化过渡到“双减”政策。有一些地方单独成段有突兀之感,比如“而排名,不过是对他们不断磨炼自己的奖励”,再如“而这些,才是我们需要向智者学习的真正的内容”;语言表达上,具体措辞存在绝对化或生硬之感,比如“他们从未因自己的排名欣喜”等表达就过于绝对。

「解析+考场范文」2022届深圳六校第二次联考:自修与胜人

【考场范文】

当勤于自修求强,勿执于胜人求优

东京奥运会落幕,其间精彩纷呈,许多镜头深深定格在人们心中。人们致敬强者,也有人为金牌数达不到第一而遗憾。然而,我们更应当于自修处求强,而不执于胜人一筹、优人一等的虚妄。

于自修处求强,方能成就卓越,以自信、奋进的身姿鼓舞、感染众人。杨倩稳定心态,勇夺首金,令国人兴奋不已,交口赞叹。荣誉的背后是多少次的训练,是多少日的坚持?“无冕之王”苏炳添亦能得到尊重,他改进技术,执着于超越自我,这份坚毅何尝不令人动容?可见,真正打动人心的不在于荣誉有多高,不在于奖牌有多亮。而砥砺奋进的志气、磨砺自我的坚韧、勇于拼搏的魄力,才是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于胜人处求优,往往导致喧嚣,被求胜心切的思绪缠绕,扰乱人心。在中国代表队高居奥运金牌榜首时,“中国第一”的求胜音奏响,在被美国反超后,“功亏一篑”的遗憾之叹,长久不息。作为中国人,希望中国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是自然的,这本是我们对运动员的美好期望和祝愿。然而,不少人被金牌代表的荣誉蒙蔽了双眼,看不到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努力,看不到运动员追求提升的冲劲,而只被对奖牌的渴望占据了内心,如此焉能享受这场体育盛事的精妙绝伦,又焉能体会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巨大进步?

自修与胜人,是两种不同的追求,其背后是两种不同的心态。“自修”关注自我。具体而言,是追求自身能力的提升,是在超越自我中享受突破的乐趣,这有助于我们建立自尊与自信,并不断走向自强。“胜人”紧盯他人,也就是以胜过他人为目标,与别人比较,以寻求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和虚荣心,这将致使我们迷失,而在虚妄的迷雾中漂流。

自修成就高度,开阔胸怀;胜人引致狭隘,消弭乐趣。曾经我国为足够强大,努力在世界上处处证明自己。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背负重担出征,而当今中国自信,不执于胜人一筹,女排此次失利,得到众人关切与安慰。曾经刘翔因失金而被辱为“国耻”,当今苏炳添摘金夺银依然引人致敬。可见,国人正变得更宽容,胸怀更宽广,同时,我们也更鼓励运动员们自修自强,而非苛责他们必保第一。如此,体育之趣,众人可享之,乐之。

《曾国藩家书》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我们正要勤于自修处求强,迎接自我成长,而勿执于胜人求优以致狭隘怨叹。自修求强,吾辈自强。

「解析+考场范文」2022届深圳六校第二次联考:自修与胜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无冕之王   东京   代表队   家书   优越感   功名   品行   联考   深圳   考场   中国   运动员   修养   考生   金牌   奥运会   强大   材料   体育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