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军源:初心不改,心系“人民”再出发


田军源:初心不改,心系“人民”再出发


2019年4月田军源(中)入户给过山瑶村民宣传扫黑除恶知识。

他是部队转业军人,当兵12年,曾获得两次优秀士兵称号,带新兵时列队比武得到旅嘉奖。他是第一书记,把瑶乡山村当家,人“驻”得下、心“驻”得住、情“驻”得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就是县西岭镇新合村第一书记——田军源。

用“心”担使命转业不转志

初心不改,退伍不褪色。2015年6月,田军源从部队转业到县信访局。2018年4月,他主动请缨驻村,奔赴国家“十三五”贫困村新合村,担任第一书记。

“过去,我能带好一个班。现在,请相信我也能带好一个村!”踏入新合村第一天,他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干,就必须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管长远的事,才能不负组织、不负人民,不负初心。”

新合村属于瑶山村,距离西岭镇政府17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总人口1358人,贫困户73户282人,分散在12个自然村屯。自打当了第一书记,田军源感觉自己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为尽快熟悉村情民意,他起早贪黑地走遍村里每户人家和田间地头。农忙时节,他和村民一起帮忙、干农活;防汛期间,他和村干部一道查看险情;闲暇时间,他就到各家各户坐坐,跟村民打油茶拉家常,谈谈自己的想法,听听群众的意见。

田军源常说:“一户贫困人口脱贫不算脱贫,只有全村贫困群众都脱贫才算真脱贫。”在他的影响下,村“两委”成员意识到,新合村要摆脱贫困,夯实基础设施很重要。

在贫困山区硬化道路绝非易事。“要修路先找钱”,找钱成了田军源的心头大事。他召集村“两委”成员开会,决定采取“国家政策扶持一点、受益群众出资一点、成功人士捐助一点”的办法进行筹资。白天,他追着县直相关部门领导帮忙协调;晚上,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发动群众集资投劳。2018年-2019年,他累计争取到资金325万元,完成道路硬化5条7.2公里, 12个自然村屯道路基本完成水泥硬化,解决了村里行路难的问题。

如今,村里道路通了,新房盖了,钱包鼓了,田军源看在眼里,心里乐得却比谁都甜。

用“情”为民做事赢得群众

“群众心中有一杆秤,你把他们当家人,他们也拿你当亲人。”村民的信任,让田军源备受鼓舞。

“我现在有房子住,要感谢田书记啊!”贫困户赵卞元感叹道。走访过程中,田军源了解到脱贫退出户赵卞元家住房为危房,爱人去世后她一个女人当家,家里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女婿在2018年2月不幸遇难丢下两个幼小的孙儿孙女,2018年6月她自己打药水时又把腿摔断了,家里不仅少了一个劳动力,还要需要劳动力照顾。“我当时很急啊,觉得赵卞元家这个问题一定要尽快解决。”一方面,田军源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中讨论赵卞元户家庭困难情况符合认定返贫退出户条件,并按照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程序认定其返贫。另一方面,他向后盾单位县信访局为赵卞元户争取到1.5万元建房补助经费,落实她家危房改造项目,帮她儿子争取到村级护林员工作,鼓励她养了50只鸡。田军源说,“我希望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这个家庭早日走出困境。”

“我弟弟因为车祸去世,一家四口人变成三口人,大女儿刚参加完高考,二女儿还在上幼儿园,我一个人为两个孩子强撑起一个家的时候,田书记到我家来帮着协调处理后事;我没读什么书,面对弟弟的交通事故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时,田书记二话不说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搭着我和两个孩子,从村里往返30多公里外的县交警大队,来来回回跑了七八趟;弟弟突然过世,原本就困难的家里更是雪上加霜,田书记又帮我去县民政局争取到4000元临时救助金,动员我们赵氏家族为我准备上大学的大女儿筹集到1.4万元助学金。”贫困户盘桂林谈起田军源,心情十分激动:“反正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田书记都会及时出现帮我家解决。”

为了村里的发展和帮扶贫困群众,田军源几乎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资源,他“厚着脸皮”去争取各种资金,碰了钉子也不怕:走访迅达等当地企业引导社会爱心人士捐赠2万元为新合村小学建成一个爱心图书室、为在校小学生每人购买两套衣服,向后盾单位县信访局争取到9万元村委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万元“六一”儿童节慰问经费,联系广西医科大学争取到9500元资金完善村委宣传阵地建设,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建成了新合村儿童家园......这些,田军源一样没落下。

“田书记,快进屋喝碗油茶!”每每路过村民家门口,大家都会热情地招呼着田军源。自驻村以来,田军源把贫困户当成了亲人,把驻村点当成了家,把村民的脱贫致富当成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他的认真和负责、热心和勤奋,让他俨然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新合村人。

“被群众信任的感觉真好。”田军源感慨万千。

用“智”发展产业摘掉穷帽

“我希望扶贫结束后,就算工作组撤了,新合村不仅能继续发展,而且能发展得更好!”这是田军源眼中合格的扶贫。

村里一缺资金,二少门路,怎么办?如何让贫困户扔掉“拐棍”,确保精准扶贫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田军源带着工作队决定做好“输血”和“造血”的文章。

新合村是瑶乡山村,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少,通过走访和调研,发现村里适合养殖竹鼠。“村里有合作社,我们党员干部带头,将村民带动起来。”第一步,田军源借助外力巧打“政策牌”,做好村集体经济的“输血”,将村集体经济项目养殖场承包出去,当年有5万元收入,以后逐年递增5000元;建成3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功率30KW,年收益3万元;投入资金20万元入股恭城县宏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年收入分红1.6万元;村集体生态公益林17552.5亩,年收入25.9万元。第二步,他找到竹鼠养殖专家、竹鼠养殖大户免费给贫困户培训,用“保姆式”的技术帮扶,让贫困户掌握技术获得脱贫致富的“造血”能力,目前全村竹鼠存池6000多对。用他的话说:“村民的大事小事都是我的分内事,穷是没有根的,只要路走对了,那离富裕就不远了。”

贫困户盘华培高兴地说:“我们家七口人,以前靠天吃饭种几亩山地,一年到头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家里养殖了80对竹鼠,承包土地种植了6亩月柿,年收入有3万元,我对脱贫有信心。”在田军源的努力下,去年新合村顺利完成脱贫摘帽,贫困人口58户248人实现脱贫,贫困率由20.7%下降到2.5%,其中像盘华培这样因养殖竹鼠成功脱贫的贫困户就有22户。

新合村党支部书记邓水发谈起田军源,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田书记来了以后,村里各项工作思路清晰了,目标明确了,干部工作有劲了,群众怨言也少了,真是不错!”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要做到初心不改、退伍不褪色,新的工作角色变了,但军人爱国爱民、敢闯敢拼的优良传统不能丢。”田军源说道,“新合村脱贫,我是第一责任人,绝不虚晃一枪,绝不走过场。将来有一天,回首这场战役,我会骄傲地说:当年那场脱贫攻坚战,我在!”(秦丁丁 黄丽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初心   村屯   都会   贫困户   脱贫致富   年收入   村里   村民   贫困   书记   家里   群众   道路   资金   项目   体育   田军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