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连续参加4个峰会,为说服盟友对华进行遏制,美国被迫让利

为了遏制“最严峻的竞争对手”,美国越来越认真,开始投入更多资源,采取更大力度的行动。

拜登连续参加4个峰会,为说服盟友对华进行遏制,美国被迫让利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按照拜登的日程,他会到访英国、比利时和瑞士,接连参加四个峰会,分别是——七国集团(G7)峰会、北约峰会、美欧峰会和美俄峰会。

这4个峰会,是拜登当局向东方发出的强烈讯号。与特朗普一毛不拔的“美国优先”相比,拜登对盟友展现出更灵活的态度。为了巩固和重建盟友体系,美方也是付出了一些代价,让盟友们尝到了些许甜头。

1、美欧“贸易战”告一段落。美欧在暂停波音与空客长达17年的补贴争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欧洲的乳酪、葡萄酒和美国香烟等产品也随之受惠。美国搁置了对欧盟葡萄酒加征25%关税的决定。这是美欧峰会所产生的一个主要成果,受到了欧盟的欢迎。美欧之间115亿美元的“关税战”就此停火。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6月14日与欧盟代表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首次面对面会谈时强调,暂停飞机补贴争端有助于美欧团结起来对抗“共同威胁”,并点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戴琪并未忘记警告欧盟——如果欧盟国家的补贴越过“警戒线”,美国将重新征收数十亿美元关税。

2、美欧发表的声明中提到,双方会“解决因美国根据232条款对欧盟产品实施关税而产生的紧张关系,并努力使贸易从2020年的低点恢复,结束WTO争端”。

3、美欧决定成立一个所谓的“联合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就贸易和技术标准进行更高层级的磋商。而这个机构存在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协调美欧共同限制东方大国在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雄心。

4、在欧盟最关心的贸易问题上做出让步之后,美国也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欧盟同意在美欧发表的声明里提及台海等敏感内容。这被美方视为外交上的胜利。

除了联合欧盟在贸易和技术上对华进行封锁,美国还取得了其他成果,尽管这种“成果”基本上只有表面意义。

拜登连续参加4个峰会,为说服盟友对华进行遏制,美国被迫让利

6月10日,在G7峰会召开前夕,欧委会首脑冯德莱恩和欧盟理事会首脑米歇尔就新冠溯源问题表达了同样的立场——“了解新冠来源至关重要,研究人员需要获得对任何相关资料的完全准入权利,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源头。”

此前,美国总统拜登在当地时间5月27日下令,要求美国情报机构加倍努力去收集和分析有关新冠起源的相关信息,并限定在3个月内向白宫提交相关报告。

欧盟上述表态明显附和华盛顿方面炮制的“疫情起源责任论”,硬要栽赃特定国家。

从表面上来看,美欧终于在不断争吵之后找到了共识,实际却暴露了大西洋两岸的深层矛盾。

1、美欧标榜“摈弃前嫌,一致对华”,其实名不副实。由于在重大战略利益上存在结构性矛盾,美欧并不能真心实意地联手。

首先,拜登当局无意解决与欧盟的贸易争端。欧盟还傻乎乎地希望华盛顿能够尽快中止对欧洲输美钢铝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措施,但拜登当局拒绝给出具体时间表。

其次,欧盟希望美国能够同意在碳排放配额问题上进行磋商,但美方却打起了“太极”,顾左右而言他,拒绝正面回应。

连续2次在美方这里碰了钉子,欧盟其实也意兴阑珊,而且相当失落。

只有创造“共同的敌人”,美欧才能找到一个“和好”的台阶。于是乎,西方又开始炒作新冠溯源问题,主要目的就是让美欧在握手时的笑容不那么虚情假意。

2、美欧暂时搭起的“价值理念同盟”只是沙滩上的楼阁,缺少重大共同利益的支撑,根本无法持久。

当然,美欧之间是存在血缘关系的亲戚,但凡想靠拢就能找到契机。在这种情况下,与重大利益冲突没什么关联的“价值观契合”就成了双方的“伙伴关系密码”。

西方炮制关于新冠溯源的谎言,其实映射的是基于西方制度的“普世价值理念”。只要祭出这个“神主牌”,就能调动起那些反华势力。一时间,相关假讯息和可笑的“索赔论”再次甚嚣尘上。

没有感情,眼泪来凑。新冠溯源问题在G7峰会召开之际被当成了跨大西洋关系的黏合剂,实际效果只是驴粪球表面光,更像是应景的花瓶。

拜登连续参加4个峰会,为说服盟友对华进行遏制,美国被迫让利

3、G7峰会公报更像是掩盖裂痕的遮羞布。G7峰会公报尽管为调查新冠病毒的来源铺平了道路,但并非所有欧洲国家的首脑们都认同“实验室泄漏”的说法,尽管他们也支持调查。

欧洲更关心的是如何应对东方大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才是实质问题,欧洲各国努力想整合出一条象征团结的战线。

G7峰会对华措辞并不像美日所希望的那样强硬,这显示G7在对华策略方面仍有些犹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美国的超越可能提前,再加上欧洲对经济利益的重视,从而使G7在遏制大国方面刹车减速。

意大利、德国、法国与欧盟都不愿意对华采取过于强硬的立场,更倾向于集中构建“合作性质的关系”。美国、英国、加拿大则希望在“以行动为导向”采取严厉措施,而缺少脊梁骨的日本则一如既往地伏在美国脚下。

美国并未“回归”,欧洲内部也矛盾重重,英国脱欧的“余震”仍在持续,这些因素都导致G7峰会等一系列活动大打折扣。

无论是默克尔还是马克龙,从拜登上台伊始就不断强调“欧盟对华战略自主”。法国总统办公室6月11日表示,在G7峰会之前的协调会议上,欧盟首脑们一致认为,对华关系同时存在竞争与合作,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是系统性竞争对手,又是全球问题的合作伙伴。

而6月14日在布鲁塞尔举行北约峰会后,默克尔也公开反对北约声称中方构成所谓的“系统性挑战”,敦促对华采取平衡策略。

对德国等欧洲国家而言,遥远的东方并非首要的安全威胁,恐怖主义、难民等才是多数欧洲国家最为头疼的问题。但美国主导的北约峰会却并未对此拿出方案,反而本末倒置地进行毫无意义的挑衅。这并非明智的做法。

拜登连续参加4个峰会,为说服盟友对华进行遏制,美国被迫让利

西方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这是个好消息。各个成员之间的安全利益已经出现较大落差,产生分化是早晚的事。

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商量着办,而不应由少数几个国家操纵,那样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美国应该慢慢适应从超级大国复原为北美大国的过程,肆意干涉别国事务,最终将引火烧身。(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盟友   美国   峰会   北约   华盛顿   美方   欧洲   英国   首脑   争端   关税   当局   欧盟   关系   贸易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