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王过程的机制分析:“次序”背后的效能问题

在入局过程中,有时次序问题也是显得特别重要的。如果把该随后走的棋放在前面走,就常常有导致胜负易手的可能。次序也仅仅只是一种现象上的东西,而对次序起支配性作用的却是效能。如果明确了这一点的话,那么就应该进一步把握住掌握好正确的次序所必须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白己棋子的正效能,避免其负效能;第二,要最充分地利用对方棋子的负效能,抑制其正效能。

以下举二例予以说明:

例1图1所示,是《上海象棋》1990年第2期“60秒钟棋艺测验”第3题的演变图。

擒王过程的机制分析:“次序”背后的效能问题

图1

当走到如图局面时,轮红方走子,现在黑棋还得再走一步棋才能构成绝杀,那么红方能利用先行之机抢杀在先呢?这里有两种能导致相反后果的行动方案:一种是先走炮一退一,待黑方走了将4退1之后再走炮四平三(该方案红方误以为以下有炮三进六,士6进5,兵四进一的绝杀手段);另一种是先走炮四平三,以后再走炮一退一。

若按照第一种方案先走炮一退一照将的话,那么黑将4退1之后,红八路马对黑3路车的“控子功能”便立即消失,使黑车获得了解放。(红面临黑车3进7一步成杀的威胁)。这显然违背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棋子的正效能”(这里指八路马的控子功能)的原则。而第二种方案(先走炮四平三)却继续保持着八路马的控子功能,符合上述原则,令黑方无从解杀。

例2这是一个难度较大一些的有关次序问题的典型例证,如图2所示,是1988年全国团体赛中,河北李来群与大连陶汉明的一个对局片断现在轮到红方走子。

擒王过程的机制分析:“次序”背后的效能问题

图2

1、车五进一,马9退7。

2、车五平三,将5平6?

黑方出将的目的本是为了防止红炮三进三打卒胁马,但在目前特定形势之下走这步棋却是常人难以觉察的严重破绽,这一破绽现在被特级大师李来群紧紧抓住了, 请看以下红方精彩的入局过程。

3、兵三进一,卒7进1。

以上红方先是两次以车制马,现在又勇弃三兵,虽似紧锣密鼓,但其中究竟藏何奥妙,人们似乎仍难以察觉。

4、仕四进五……

于阵阵紧锣密鼓之后,现在却突然来了一个“停顿”。这种“停顿”,不仅有画龙点睛之妙,而且也是一个较难把握的重要次序。一般人们的思路,总会想到要先走车三平四照将,再炮三进五以炮换马。但这样一来,黑棋炮2平7去红炮之后,正好使2路底车露头(利用了黑炮2平7后的离位功能),当红再走仕四进五时,黑车2进4恰好可赶到防守要地,这样红方弃兵也就成了无谓之举了。现在红方由于先走了仕四进五这个极其重要的次序,也就使得黑方炮2平7这一着两用的棋被抑制下来了,使2路黑炮因其占位而阻挡自己车通头的负功能继续保留。

4、……马7退8。

这步退马,是黑方极不情愿走的一步棋,但舍此却又无所事事。因若卒7平6,红炮三进五得马后也足以胜定!

5、车三平四,马8进6。

6、帅五平四,士5进6。

7、炮三平四,红胜。

擒王过程的机制分析:“次序”背后的效能问题

图2的动态图

以上二例已足可说明,所谓次序问题,隐藏在其背后的也无非就是效能问题。正确的次序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这一方的各个子的效能。二是要尽可能地抑制对方棋子效能的发挥。(这里所说的效能,均是指的正效能。如所涉及到的是负效能,则须将上述原则作相反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次序   效能   目的   黑车   紧锣密鼓   破绽   棋子   基本原则   停顿   限度   抑制   机制   正确   原则   过程   功能   方案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