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作者 | 向由

两周前,我们推送了一篇文章《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写8月28日在全国公映的电影《龙虎武师》。这篇讲香港武师的文章是我们近期阅读量最高的一篇。

之后,我们采访了它的导演,魏君子。

魏君子这些年,从一个“骨灰级”的影迷,到人称香港“百晓生”的影评人,再到纪录片的导演,这个人不容小视,他的脑子里藏着一部香港影史。

属于港片的光辉岁月早就过去了,但许多人仍然怀念它。在这些人当中,魏君子肯定是特别的一个。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导演魏君子

20世纪初的BBS时代,魏君子以点评港片负名,后又开办“香港制造”论坛,以对港片的极端热情,聚拢了大批“同仁志士”。

时境迁改,故人归来。《龙虎武师》是一部纪录片,讲的是“香港武师”的故事。他们在电影中试验各种危险动作、做替身,尽管搏命,出彩的却不是他们。

刚上映两周就下院线,关于电影的票房,魏君子倒是坦然。

“肯定是不太行。”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龙虎武师》豆瓣评分

但他接着说,“但从一开始,我就没觉得它能挣钱,根本上,它就不是一个商业的事儿。”

是什么的事儿呢?是爱吧。


“过时”

要是在商业上考虑,《龙虎武师》就不该拍。

魏君子有他坚持的理由,这被他总结成一个“必然”、一个“偶然”。“必然”的是,《龙虎武师》是他的职业里水到渠成的结果。

从2001年起,魏君子作为“港片迷”崭露头角,在BBS写出大量影评,由此进入电影圈。到了现在,他自己也是电影制片人,经历了“看热闹”到“看门道”的过程。

“看热闹”看的是明星,“看门道”看的是整个电影工业。

魏君子特别注意的,是那些“下把、幕后,被打的人”。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龙虎武师》剧照

不过,当年那些令他激动过的香港电影,其背后的“门道”已经渐渐凋敝了。

例如李小龙作品中最重要的两个“下把”,林正英和陈会毅,“九叔”林正英在1997年逝世,陈会毅在2000年后退休。如果再不记取,就不会再有机会。

在讲求效益的时代,魏君子毫不讳言地说,《龙虎武师》就是纯粹的一个情怀作品,“这件事儿 ,对我来说是必须做的”。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九叔”林正英

“偶然”的是,魏君子恰好遇上一个机会。

2016年,魏君子完成了一个叫《武馆》的故事,想要把它拍成电影。

《武馆》的原型是香港的众多“天台武馆”,因为香港寸土寸金,许多武馆只能在天台上办。武行、梨园行没落之后,武馆的师徒们转入电影,一起成就了香港动作片的巅峰。他们就是“特技演员”、香港武师的前身。

魏君子拿着这个故事,先去找曾志伟,“他一看就很有兴趣,连说不错”。

随后一次聚会中,两人和钱嘉乐一起谈起,钱嘉乐对魏君子说,《武馆》这个故事,“你要做的话,就要先了解他们”。

过没多久,魏君子发现“拍一个纪录片,更具有可操作性”。

《龙虎武师》由此得来。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曾志伟在幕后回忆曾经的武行岁月

影片中记录的主要内容,无不是旧年往事,但魏君子谈起当中线索,语气中仍然兴奋自得。

“武师这一行,先是北派南传,大量避战乱的武术师傅来香港发展,成就了最鼎盛时期的港产动作片,接着是北望神州,将技术和经验传回内地”。

那些熟悉的名字与样貌,也在《龙虎武师》中一个个地回来:李小龙、洪金宝、刘家良、成龙、袁和平、徐克⋯⋯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成龙和成家班


“盗梦”少年

情怀虽然被盛情端来,但市场并不大方。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排片少。

9月2日,笔者在广州寻找排片时发现,尽管身在粤语地区,全市在当天的排片也不过10场左右。

而如今是9月中旬,《龙虎武师》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院线下架了

对于影片的境遇,魏君子有些个人感慨。“现在来想,或许上映的时间有些影响”,他说,电影在8月28日公映,刚好是学生们开学的日子。那些与他一样、钟爱港片的人,在这种选择中,当然只能顾着孩子。

换言之,那些年青春热血的少年勇,该是被平淡的生活替代了。

对魏君子来说,让他最早进入港片世界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1992年春天。

魏君子曾在他的书《香港电影演义》中撰文写道:“那是一个下午,我终于走进了录像厅,走进了我的青春”。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90年代的录像厅

录像厅,一个当代青年很难想象的地方。

在魏君子记忆中,小的录像厅不过十几平米,大的可能有六七十平米。播放的设备是一台彩电,通常20几寸,最大的30寸。电影播放了,一群人就围在电视机前看。

少年时期的魏君子,在赶集时总会路过录像厅,听到里面传来“砰砰”的声音,但他都只是路过。

1992年,家里从农村搬到县城里,就在当天,他急不可待地走了进去。“冥冥之中的巧合,真的只能用缘分解释了”,在他进入录像厅的第一天,刚好播的是《神剑诛妖》,接着又播《乱世伏魔》,他在后来才知道,它们实际上是《倩女幽魂》第一、二部。

初见港片,看的就是其中精华。“一下子就被锁住了”,魏君子说。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倩女幽魂》剧照

录像厅的环境很难说好,观影期间,总是有悉悉簌簌嗑瓜子的声音,还有总是管不住手、抽烟的男人,空气中“烟熏汗臭”,浑浊异常。

但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从这个窗口看到了广阔世界。

这不是魏君子的独家回忆。

上世纪90年代,录像厅开遍了全国各地,就是在这样的鱼龙混杂之处,港台片和外语片鱼贯而入,成为了那时候青年们的精神食粮。

但是,最后成为了集体记忆的,为什么是港片?

“只有港片最适合录像厅”,魏君子说。在那个年代的录像厅,老板靠片源吸引观众,观众也随时可以要求换带。

如果一部电影不好,有的人当场发作,骂“什么烂片!”当不满的人多了,就会喊“老板,换带”。

这样的环境下,“三分钟一个笑料,五分钟一场打斗”的港片,就成为中流砥柱。

港片在内地的市场由此打开,在一个个录像厅里循环播放,以至于后来不少的人还说“我们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龙虎武师》中的惊险一幕


“百晓生”的转型

1993年到1997年,是属于魏君子的录像厅时代。那时的他为了看片,不吃早饭,省下的钱都去了录像厅。

他的家乡唐山县城有3家录像厅,有时他要计算好时间,一个下午跑遍。

多年以后,魏君子把这段经历告诉了香港影人,“他们想了想说,这个很像是香港的午夜场”。

上世纪80、90年代,午夜场是香港电影的一个标志。它像是今天的“点映”,将一些还没公映的电影提前播放。

午夜场中,影院里人头攒动,《龙虎武师》中元华等人说,当年午夜场像一个风向标,在午夜场票房不好的电影,公映后票房也就一般了。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元华谈武行拍摄的不易

因此,午夜场受到了制片团队的重视。

不过“八爷”袁和平是个例外,他从不看自己电影的午夜场,因为午夜场观众相对“野蛮”。他们看到了好的场景就集体鼓掌,看到烂镜头也会起立叫骂,嘘声一片。

因此,在午夜场被嘘得厉害的电影,制作团队会紧紧“抢救”,将观众不满的部分删去,多加一些喜闻乐见的内容。

虽然“抢救”的时间只有一周。

港片的鼎盛时期,制作之迅速众所周知,加之市场影响和层层环节催促,港片以贴近市民需求、极致的“快餐化”著称。著名的商业导演如王晶,几周拍一部电影竟是常态。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港片“快餐化”连商业导演王晶都有些吃不消

对效率的极致追求,自然催生、巩固了香港电影特有的工业体系—从“邵氏”开始,港片黄金时代的背后,是以大片场制度为中心的制作流程。

此外,激烈的竞逐中形成分立的班底,各自为营,如在动作片中,洪、成、刘、袁四个家班,随后又有“银河映像”等一众厂牌,互相竞争、学习。

影迷如果有“普通级”和“骨灰级”之分,那么区别就在于此:

在同龄人还热衷于成龙的招式、李连杰的潇洒时,魏君子开始注意起幕后的人员,电影的班底,出品的公司,作品的花絮、访谈等等。

于是在2000年后,网络时代到来,他从“港片迷”中脱颖而出。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骨灰级”港片迷魏君子有诸多关于港片的著作

“写影评写了小半年,算是小有名气,开始有很多媒体约稿”,魏君子从影评人转身“电影媒体人”。

在采访的场合,当明星们一遍遍回答重复的提问时,他的问题总是令对方惊奇,久而久之,便与香港影人熟络起来。

“确实是运气好、赶上了时代。”

2003年后香港影人“北上”,内地与香港影业展开了密切合作,他作为轻车熟路的百晓生介于其中。

2013年后,他开始筹备、制作影片,成为真正的电影人。“我的命运就是被港片改变的”,魏君子多次重复着这句话。


港片的今天

当然,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港片的辉煌不再,这作为一个事实,本没有什么可商榷的。魏君子说,虽然这个事实摆在眼前,但直到《龙虎武师》的遭遇,他才真正有了些体会。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曾经的“伯乐”现在也开始走下坡路

港片中的江湖,江湖中的道义,道义中的热情与悲情,“都是过时的了,小众的了”。

新的观众有了新的口味,“港片最后一位大佬”杜琪峰,虽然仍在年轻人中有一定市场,但那已经是另一个江湖。

从《一个字头的诞生》起,人性的脆弱和命运难定,就成为银河映像的创作母题。

至于集大成者《黑社会》,尽管仍是江湖,却没了道义,只剩下人性狡黠。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黑社会》剧照

“70、80后中,像我一样的很多人,是被港片影响了价值观的”,魏君子说,他们记得的那个港片江湖,是狄龙的鲜衣怒马,小马哥的快意恩仇,崇尚的是男人间的义气与热血。

魏君子犹记得《江湖龙虎斗》,那是深深震撼他的作品,“邓光荣和周润发演一对兄弟,在小弟周润发有了家庭后,大哥邓光荣为了避免祸及小弟,与他割袍断义。就在分开之后,周润发发现大哥有难,毅然抛下家庭,支援大哥、共同赴死”。魏君子感慨说,这是何等道义!

无论戏里戏外,那个江湖都走远了。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江湖龙虎斗》中邓光荣(右)与周润发(左)

戏外,魏君子拍摄武师们时,就有前辈一个个逝世。

令他尤为感慨的是武师小侯(本名侯耀中),作为武师,他不到18岁加入刘家班,功夫硬桥硬马,20岁开始做主要配角,再演到男主角,然而星途多舛,90年代中后期就歇影了。

看到有人探访,小侯很开心,他告诉魏君子:“终于有内地的人也记得我了”。

小侯在美国等地有影迷会,有时候还会搞些活动,反而在华语地区,他的存在感算是微弱。

“他就是一个典型的香港武师”,魏君子说,老先生曾经辉煌,后来泯然众人,纵是悲欣交集也藏在肚里,还带着年轻时的一身伤痛。在他身上,印着曾经的江湖道义,也印着辉煌的港影往事。

二刷后,确定他是最懂香港的人

▲武师小侯

今天的香港电影仍然不弱,一年30多部的产量,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依然是全球首屈一指。

“不能说是没落了,只能说恢复了常态,但过去的辉煌不再有了。”

就像魏君子原本属意的《武馆》,放在从前,拍出来的希望很大,但现在的《龙虎武师》既然遇冷,“这个项目估计就难了”。

魏君子笑说,“我们毕竟还要吃饭的啊。”

编 辑| 荣智慧

新媒体编辑|季洁

排 版| 贝 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香港   天台   武行   武师   武馆   道义   票房   香港电影   午夜   观众   导演   年代   江湖   时代   体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