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886!

作者 | 邹迪阳

“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看完零点首映场的《007:无暇赴死》走出影院,已是凌晨近3点,脑子里突然蹦出了这个书名,刚好能用来总结当时的感受。

作为系列第25弹,同时也是“第六代007”丹尼尔•克雷格卸任前的最后一部,《无暇赴死》单从片名来看,便可嗅出些悲壮苍凉的味道。

不论拍摄中途换导演的轶闻,还是因疫情一再延宕的上映日期,非但没有耗竭影迷们高涨的热情,反而为正菜的讨论度又添了把火。

007,886!

▲《007:无暇赴死》海报

很难想象,这位上世纪中叶,由伊恩·弗莱明用老式打字机创造出的虚拟人物,直到今天仍能纵横于IMAX巨屏上。

细数历任扮演者,克雷格可说是柔情与刚强并重、颇具突破性的一位,于是这部也为其留足了戏点,从和爱人跟女儿(是的你没看错,邦德有娃了)的互动,以及结尾慷慨走上绞刑架,都带着仪式性的晕轮。

横向对比前四部来看,《无暇赴死》的口碑中等偏上,烂番茄83%,IMDB7.6,豆瓣7.0。各大中外媒体不吝喝彩和掌声,将其封作“克雷格时代的完美落幕”。

007,886!

▲《007:无暇赴死》烂番茄、IMDB、豆瓣评分

只是果真如此吗?

标识性的元素都在,也有棰心的时候,只是以对完结篇的衡量要求视之,它那点猛扎人泪腺的手段,并没有打中我的七寸,轻飘飘落在了拿情怀做噱头的流水包装上。


(下文有剧透,请选择食用~)


漫长的告别

对于《无暇赴死》来说,它首要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与前文对接、顺利填坑的同时,倾泻较多笔墨在人物“退役”前心路转折的铺垫上。

电影先以闪回手法,交代了上部中登场的玛德琳•斯旺的身世之谜。为了与邦德过上平静的日子,她劝后者来到意大利探望维斯帕的墓地——这个在《皇家赌场》中丧命、邦德深爱过的女人,喻示着本片与“克雷格时代”首部007结构上的衔合。

007,886!

▲《007:大战皇家赌场》剧照

随后便是惊人的反转——邦德目睹前女友的墓地被炸,幽灵党重又浮出水面。对于玛德琳疑窦的增多,迫使他下狠心与其在火车站诀别,转身退休去了加勒比海,一晃就是五年。

与系列前作相仿,《无暇赴死》开篇保持了绝佳的情节流畅度与观赏性。继《天幕杀机》后再度担任摄影的好莱坞奇才罗杰•狄金斯,再次将其风格化的腔调融于其中,从玛德琳孩提时的大广角雪景,到对意大利南部马泰拉的风貌捕捉,都能分秒攫住看客的视线。

007,886!

▲《007:无暇赴死》取景地之一——意大利小镇马泰拉

尤其马泰拉这段,古城层叠的地形构造,蜿蜒纵横的街巷,为飙车、追逐戏建构起了天然的舞台。赭黄色建筑和当地特有的告解仪式(将秘密写在纸片上烧掉),也如灰线般箍扎起全片“重启与新生”的核心命题,顺而引出接下来的情节。


007,886!

当某生物实验室的样本遭窃,英国乃至全世界的命运来到存亡关头,恢复自由人身份的邦德,在中情局老友菲利克斯的游说下,决定介入追踪。

经验老成的观众看到这,难免会心一笑,所谓的归隐不过是个幌子,邦德几乎没怎么犹豫,就被架回了原先惊涛骇浪的生活中。

在古巴潜进幽灵党内部的聚会时,他撞见所有成员染上DNA病毒,瞬间倒地死亡,方觉绑架案还牵涉到更大的阴谋,连许久未见的老情人玛德琳,似乎也有微妙的关联。

自此,剧本便一脚油门拐上了程式化的道路。原以为上部因塑造乏力而广为诟病的幽灵党终于要放个大招,自证身为反派的霸气威严,结果刀刃刚亮出来就遭剿灭,仿佛生造了一个狡黠的局中局,让人深感困惑。

007,886!

▲拉米·马雷克饰演的大反派萨芬

至于基因病毒,这个片中最大的麦格芬(推展剧情的物件),除了在概念架设和部分对白中与现实达成奇异的同步(“把参加过xxx葬礼的人都隔离起来!”),更像是个古早和小儿科的装饰品,除了唬人以外,并没发挥出太多实质性的效用。

同样的夹生感,还体现在影帝拉米•马雷克饰演的萨芬身上。他端掉整个幽灵党、争夺病毒的动机,不过是为儿时被血洗的家人复仇,以至进化全人类这种看似高大上、实则空洞而经不起推敲的“灭霸式哲学”。

007,886!

片末,萨芬大老远折返回基地,将以玛德琳作为定向靶的病毒注射进了邦德体内。如此一来,邦德便背上了不能靠近家人的诅咒,原来这才是萨芬的终极目标,“现在你也尝到心碎的痛苦了。”

如果不是亲身坐在影院,很难想象到这年头了,还会有面容扭曲狰狞,刻画却如此中二的反派。

不能与挚爱同行,人生也就意义索然。负伤的邦德颤巍着爬上基地天台,面朝数颗迫近的导弹,迎来了无比壮烈的光荣殉职。

片长163分钟,总预算2.5亿美元,《无暇赴死》在多个层面都创下了007系列的新高。可以看出,主创是卯足劲想给与邦德相伴十五年的克雷格送行。


007,886!

但这场盛大告别的焦点,又往往湮没在散沙状的时间线堆叠,和大段单调且缺乏趣味性的文戏中,只有安娜•德•阿玛斯饰演的古巴女特工短暂的惊艳亮相,和本•卫肖版Q博士等人气角色回归,才能博得银幕下低声的惊叹。

当镶边配角的出彩度,几近盖过主角一人的风头时,影片意图营造的氛围和基调,转眼便成了虚设。

007,886!

▲身手不凡的古巴女特工


哭不出来

回到15年前,克雷格跻身新一代邦德时,这个曾风靡全球的IP已到了垂垂老矣之际。

纪录片《成为詹姆斯•邦德:丹尼尔•克雷格的故事》还原了当年新主演公布后,坊间对这位历史上首个金发邦德一边倒的骂声。除了质疑其外形的适配度,人们也咬定该系列再难有主题上更宏阔的追求,此时挂帅的克雷格,更像是个倒霉的背锅侠。

怎样为这个故事重新注入蓬勃的生命力,不啻为横在团队面前的一道关隘。

顶着外界异样的眼光,《皇家赌场》的问世称得上值得铭记的转折点。以沉稳执导风格著称的马丁•坎贝尔大展商业拳脚,让本片复现了《黄金眼》时期的精彩。

激战肉搏之余,邦德和维斯帕迂回的感情线,也颠覆了人们对其“花花公子”的评价,将邦德从耍酷的人形立牌,锤炼成一个强悍又深情的孤胆特工。

007,886!

▲《007:大战皇家赌场》,邦德纵身跃下

6年后上映的《天幕杀机》,在宣发时乘伦敦奥运的东风,让邦德这个英伦优雅的符号与化身,久违回到了世界舞台中央。

而经由奥斯卡最佳导演萨姆•门德斯的操刀,整部影片都浸渍着纯正的复古范儿,焦点落在了特工职业宿命与当代英国的互文上,尤以朱迪•丹奇版M之死为切口,标志着迈过50周年华诞的邦德系列将开启新征程。

007,886!

▲朱迪•丹奇饰演了17年M夫人

两部备受业界推崇的续集,不仅斩获了巨大商业成功(《天幕杀机》总票房11亿美元,成史上最卖座007),更藉由两个女人的牺牲,锚定了克雷格版007区别于前代的人格魅力。

这位既没有肖恩•康纳利的硬朗,论风度和仪表也略逊色于皮尔斯•布鲁斯南的男星,从此被媒体誉为“最贴近原著的007”。

007,886!

▲历任007

飓风般的上升势头,随着《幽灵党》杀到摁下了缓冲键。因剧本泄露和临时调整等风波,本片在人物立体面的发掘上失之凌乱,情节的松垮也拉低了口碑。

可以说,对于《无暇赴死》的质素,我原本就是喜忧参半的。期冀的一大原因乃导演凯瑞•福永,这个怪诞而又才华洋溢的创作者,曾在《真探》第一季中展现过卓越的场面调度技巧,从《简爱》到《疯子》践行的各式美学探索,更是让人沉醉。

007,886!

▲导演凯瑞•福永在《007:无暇赴死》片场

遗憾的是,这种作者性表达在《无暇赴死》中,仅留下浅淡而跳脱的几笔,如反派萨芬的日本情结(福永有日本血统)和局部冷幽默设计。

除此之外,或许是受制于剧本残缺和“救急”情形下的斗志萎缩,后段大量动作戏皆显得潦草,于视听层并没有太多建树。

被缚住手脚的远不止导演。影片高潮发生的邪恶基地,内外多为规整、流动感欠奉的水泥结构,难给狄金斯留下太多光影杂耍的空间,和《天幕杀机》第三幕中苏格兰高地的磅礴相衬,可谓高下立判。

007,886!

▲反派基地:毒药花园

而近来曝光率颇高的“寂寞大神”汉斯·季默,也只是又当了回合格的“打工人”。稍值一提的是片中数段配乐都采样了主题曲《No Time To Die》的曲调,柔美而沉郁,仿佛写给第六代007的挽歌。

只是,哪怕雄浑的交响乐填满了整个影厅,震得耳膜都发胀,我也毫无泪意,反而只觉得膈应,为这般廉价、欺骗的自我感动。

更别提那段含情脉脉的告白(“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5分钟,只想和你待在一起。”),把此前耗时四部长片、苦心搭建起来的成熟复杂形象,瞬间降纬成了一个土味情话生成器,被情感狂流拐带着冲向命定的坟墓。

007,886!

在粗放的掐点写作下,邦德身负的多重矛盾被悬搁、置换成了无公害的伦理剧套路。观众只能过于轻巧且被动地加入致哀的队列,和摄影机疏懒的意志一道,完成对整场倒计时表演的消费。

诚然,对于一部定位成“娱乐爽片”的大制作而言,情感描画的精微算不上刚需,但这并不意味着主创可以大胆踩空。只有真诚,才能搅动起更绵长的后劲。

布鲁斯•韦恩吊着核弹飞向大海的孤绝身影,金刚狼坟头的“X”字样,史塔克闭眼前听到的“I love you 3000”……这些磨不掉的烙印,都是角色胜利的旁证。

007,886!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剧照

而克雷格版邦德的谢幕,在几个月乃至多年过去后,还能被人们反复提起,并奉为经典吗?

我持保守看法。


古典特工之殇

需要指出,在对人物肖像的凝视上,《无暇赴死》并非没有半点闪光。起码,影片前半段还是掺杂了些情动的时刻。

最直观的显影,即是克雷格那张爬满皱褶的脸,未添加任何CGI特效,精准扣住了英雄迟暮后的疲态。而老友菲利克斯的身亡,既为全片贡献了第一个泪点,也加速了观众对主人公在阴影下长久隐忍的理解。

007,886!

▲克雷格

更值得揣摩的对话,发生在邦德和接替自己的新一任特工之间。“那不过是个代号而已。”得知军情六处重新启用“007”作为间谍行动的代号时,他这样平静地说。

影片借此抛出了有关个人身份边界的叩问,其涵义再明确不过:

随着时代风潮嬗变,以军情六处为代表的绝密机构,和其麾下的特工已和大环境脱节,不得不谋求突破。正是在这样的踌躇和受挫中,原本效命于外在的英雄才能寻回个人价值根基。

类似深沉的思考,贯穿了五部克雷格的007电影。当中极具象征意味的一幕,是邦德在国家美术馆首次与新版Q博士会面(《天幕杀机》)时,二人面前挂着的油画:威廉•特纳的传世名作《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

007,886!

▲《007:大破天幕杀机》剧照

斜阳下成为废铁的大船,在艺术界被视作“英国堡垒之一的末日宏伟形象”,这让人想到007小说、影视先后诞生的背景,从二战后遍布疮痍的欧洲,到冷战遗风,与其说邦德是个神龛里的人物,不如说他的名号本就折射了日不落帝国走向衰微时,仍不舍捐弃的尊严和馀荣。

另一同样家喻户晓的特工伊森•亨特(《碟中谍》系列),徒手扒飞机,征服迪拜塔,坐稳了好莱坞头号动作明星的交椅。以08年《钢铁侠》的上映为发轫,漫威和DC捧出的大量异能者,也早成了这个年代最热销的银幕宠儿。

相比之下,邦德甚少沾染现代化、时髦的技术装备,抑或是高规格秀场。对TF等高定西装、阿斯顿马丁、“要摇匀,不要搅拌”的伏特加马丁尼的执念,让他看起来老派而不入流。

007,886!

▲《007:无暇赴死》剧照

在《詹姆斯•邦德:时代精神的特工》一书中,作者维尔纳•格雷夫将这堆标签统称为“邦德公式”。正是多亏了克雷格版本的重构,世人才能见到一个卸下大男子主义包袱、不再被浮泛的格调和工业化类型产品所定义的邦德。

如今,在各种涉及情感、身份纠葛的支线剧情被刨了个遍后,这位史上任期最长的邦德,终于迎来了暂时的句号。

007,886!

▲《007:无暇赴死》剧照

但留给开发团队的是数不清的困扰:如何在贯彻“反英雄”主张的同时,避免落入后现代破而不立的窠臼,以及如何摈弃僵化的意识形态模板(对俄国科学家、东欧等地理名词的刻板书写),更好顺应当前的社会思潮演进?

此前007将变成黑人女性的消息流出时,网上一片哗然。但从《无暇赴死》的结尾来推测,这个新角色起到的作用更像是过渡,也就是说,邦德的继任者或另有其人。

007,886!

▲新任007,黑人女特工诺米

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不论未来的邦德将以何种面貌登场,其背后的主子——米高梅公司都该多花些时间去打磨人物和故事线,令其血肉更趋丰满,而非躺平在功劳簿上,任其倒退回虚空中一个漂浮的能指。

否则,这个行走的荷尔蒙终将被人们遗忘。


作者 | 邹迪阳

编辑 | 徐观

排版 | 翁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丹尼尔   古巴   马丁   反派   天幕   意大利   杀机   赌场   剧照   特工   幽灵   导演   影片   人物   系列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