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畦为何如此欣赏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徐熙?

徐熙: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其师承关系史料未有记录。江宁(今南京)人。一说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出身于“江南名族”,一生以高雅自任而不肯出仕,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沈括说他是“江南布衣”。约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后在开宝末年(公元975)随李后主归宋,不久病故。后人将其与后蜀黄筌并称为“黄徐”,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评,为五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之代表。

润畦为何如此欣赏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徐熙?

1


其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徐熙常漫步游览于田野园圃,所见景物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园蔬药苗。每遇景物,必细心观察,故传写物态,皆富有生动的意趣。画法上一反唐以来流行的晕淡赋色,另创一种落墨的表现方法,即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蕊萼,然后傅色。所著《翠微堂记》中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徐铉记徐熙画“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

艺术风格

润畦为何如此欣赏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徐熙?

1

宋代沈括形容徐熙画“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德隅斋画品》中著录徐熙《鹤竹图》,谓其画竹“根干节叶皆用浓墨粗笔,其间栉比,略以青绿点拂,而其梢萧然有拂云之气”。米芾又谓其画花果有时用澄心堂纸,用绢则“其纹稍粗如布”。这种题材和画法都表现徐熙作为江南处士的情怀和审美趣味,与妙在赋彩、细笔轻色的“黄家富贵”不同,而形成另一种独特风格,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然而《图画见闻志》中记徐熙为南唐宫廷所绘的“铺殿花”、“装堂花”,于“双缣幅素上画丛艳叠石,傍出药苗,杂以禽鸟蜂蝉之妙”,“意在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存生意自然之态”。这种富有装饰性的绘画,也构成了徐熙绘画的另一风貌。


润畦为何如此欣赏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徐熙?

《鹌鹑翠竹图》镜心 绢本

徐熙擅画江湖间汀花水鸟,虫鱼蔬果,常游园圃,观察动植物情状。所作禽鸟,形骨轻秀。所画花木,改变前人细笔钩勒、填彩晕染方法,而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彩,色不碍墨,不掩笔迹,人称“落墨花”。时称“江南花鸟,始于徐家”。“下笔成珍,挥毫可范”。其作品“意出古人之外”而创立“清新洒脱”的风格。可谓“骨气风神,为古今绝笔”。

润畦为何如此欣赏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徐熙?

徐熙- 天竺黄雀


“徐熙野逸”,是对徐熙画风的高度概括。这种“野逸风”,包括两种含义:一是绘画的题材。可能是高手在民间,生活在乡间的徐熙过着闲散自由的生活,而且以“高雅”自任,故作画取材不同于宫廷画家。作品反映出文人士大夫酷爱自然的恬淡心态;二是其独创落墨画法。徐熙《翠微堂记》中自述其作画“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宣和画谱》肯定其独创性画法:“今之画花者,往往以色晕淡而成,独徐熙落墨以写其枝叶蕊萼,然后傅色”。北宋徐铉将这种画法概括为“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


润畦为何如此欣赏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徐熙?

徐熙作品


徐熙的孙子徐崇矩、徐崇嗣、徐崇勋皆善画。进入北宋后,由于当时“黄家富贵”成为北宋宫廷花鸟画的标准,徐崇嗣便效诸黄之格,创造了一种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的没骨画法。北宋宣和御府中所藏徐崇嗣画,“率皆富贵图绘,谓如牡丹、海棠、桃竹、蝉蝶、繁杏、芍药之类为多”,与野逸画风已有所不同。

代表作品《雪竹图》、《芦雁图》等。


润畦为何如此欣赏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徐熙?

代表作品《雪竹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南唐   翠微   墨笔   处士   富贵   禽鸟   花鸟画   水鸟   画法   江南   细碎   北宋   枝叶   宫廷   画家   杰出   作品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