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训23年无缘“飞天”,航天员邓清明:人生最坏,不过是大器晚成

今天凌晨1时16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州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平安返回天和核心舱,圆满完成出舱任务。


人们一边沉浸在北国初雪的浪漫中,一边为出舱的航天员们送上祝福,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拍手叫好。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今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动作频繁,喜报不断:


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


9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的返回舱平安落地。


紧接着一个月后,神舟十三号踏上征程,飞向太空,开启为期半年的“太空出差”。


自2003年,“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打开了太空之门后,至今18年过去了。


18年来,一共有15位航天员勇闯太空,成为我们仰望夜空时的耀眼星辰。


其实,在这些耀眼星辰背后,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航天员,共同书写了祖国伟大的“飞天”神话。


就像航天员邓清明,他和杨利伟一样,属于我国的第一代航天人。


苦训23年无缘“飞天”,航天员邓清明:人生最坏,不过是大器晚成


但他做了4次“备份飞行员”,一直无缘飞天。


55年的人生里充满了遗憾,但邓清明从来没有被打倒,反而在一次次受挫后更加坚定。


2018年,邓清明做客《朗读者》,收获了专属于他的掌声。


邓清明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最坏,不过是大器晚成。


苦训23年无缘“飞天”,航天员邓清明:人生最坏,不过是大器晚成

遗憾,是人生的常态


时间拨回到1996年。


那年,中国空军接受了一项秘密任务,从现役飞行员中,选拔中国航天员。


3000多名飞行员参与初选,经过半年的初选、两年的严选,最终只剩14人。


这其中就有邓清明。


如今,当初的14个人中,8人成功飞天,5人停航停训。


只剩邓清明,怀抱着遗憾“等待飞天”。


而这份“遗憾”,在23年里,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苦训23年无缘“飞天”,航天员邓清明:人生最坏,不过是大器晚成


1998年之前,邓清明是一位有14年驾驶经验,1261安全飞行小时的一级飞行员。


成为航天员后,他刻苦训练,终于在12年后进入强化训练队,成为“神九”的备飞员。


遗憾的是,邓清明最后以微小的分差落选“神九”。


而同样的事,又在三年后“神十”飞天任务中重演。


他坦言道:“就这样一个很小的差距,让你失之交臂,让你止步于发射塔前。”


2016年,邓清明终于盼来了“神十一”飞天计划。


这无疑是离梦想最近的一次,邓清明倍感珍惜。


这次,他和比自己小12岁的陈冬,在航天城的模拟仓里,进行了长达33天的升天模拟实验。


在这个20平的狭小空间里,耀眼的灯彻夜通明,隆隆的机器声一直在响。


为了让日子好过点,作为前辈的邓清明,就和陈冬话家常,讲故事,以此消解工作中的压抑。


四个月后,陈冬入选成为飞天的最终人选,邓清明第三次以零点几分之差成为了备份。


宣布人选这天,问天阁大厅寂静无声,许多人流了眼泪。


轮到邓清明发言时,他停顿了一会儿,转身和同事们说:祝贺你们。


后来,他坦言道:


“目送自己的战友一次次飞天成功,一次次载誉归来,说心里话,没有失落感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别人可以执行任务,而我不行呢?航天员是我的职业,身为一名航天员却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那不是我的失职吗?”


但航天员的使命感并未给邓清明太多时间,整理心情。他必须随时“归零”,让自己进入训练状态。


今年6月, “神十二”飞行计划,邓清明完成了他第四次备份飞行员的任务。


做为一名从未上过天的老兵,邓清明的等待显得没有意义,梦想也越来越遥不可及。


苦训23年无缘“飞天”,航天员邓清明:人生最坏,不过是大器晚成


邓清明充满遗憾的人生,让我想起了一句经典台词:


“你想想一个人一生连个遗憾都没有,那得多遗憾呀。”


遗憾,本就是人生的常态,没有人的生活是事事如愿。


我们要如何通过“遗憾”这门人生的必修课,就得看你是否守得住初心,能否百折不回地前行。


苦训23年无缘“飞天”,航天员邓清明:人生最坏,不过是大器晚成

真正的努力,从来都不动声色


一个日子,邓清明永远记得。


那就是1998年1月5日。


这天,他站在国旗下宣誓,摘下空军部队的飞行徽标,换上镶嵌着地球图案的金色航天标志。


也是从这天起,他要在五年内完成八个大类、上百个科目的学习和训练。


杨利伟将这个过程称为“58级天梯”,即5年学习58门课程。


攀爬天梯的过程,可以说是巨大的自我挑战。


邓清明要在飞行的基础上重新学习和补充大量太空中的知识,除此之外,还要经受住生理上、心理上的考验。


一方面,航天员要在特殊环境中进行训练,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苦;


另一方面,长期生活在密闭的空间,心理上难免会孤独和烦躁。


而常年的高负荷工作,还会带来骨钙流失、肌肉萎缩等健康问题。


但这些都是航天员的必经之路,包括邓清明在内。


2012年,“神九”发射升空后,邓清明按照手册,跟天上的航天员把所有的程序都过了一遍,做到哪一步就打一个勾。


他说:“作为备份的任务,不是从基地回来了,任务就结束了。我的战友安全回来了,这才是做备份的结束。”


其实,对航天员而言,无论主份和备份,从受领任务开始,都要进行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


因此,邓清明从未因为备份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神十”任务后不久,邓清明查出了肾结石。


可这种中年人的常见病,对航天员来说,却是很大的问题。


因为,一点点结石都可能在失重环境下危及生命。


邓清明为了工作,坚持要做超声波碎石手术,可第一次手术的结果并不理想。


他不得不在肾脏里埋一根管子,整整尿血一个多月,直到第二次手术成功,他才如释重负。


一直以来,邓清明就这样默默地站在一个个飞天英雄的身后,留下和他们一样多的汗与泪。


在他心里,始终忘不了老同事陈全的话。


那是在2014年停航停训仪式上,陈全握着邓清明的手,说:


“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老邓,你要努力,不要放弃。”


不管飞天之路多么艰难,邓清明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时刻铭记当初自己在国旗下的宣言:


“视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不懈奋斗……”


《尼克.胡哲给自己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的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只有自己知道。”


真正努力的人,从来不动声色。他们懂得在孤独中做好自己,也明白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云开月明。


苦训23年无缘“飞天”,航天员邓清明:人生最坏,不过是大器晚成

人生最坏,不过是大器晚成


邓清明隐匿在队友们的高光时刻里,每次在他们临行前,默默送上真挚的祝福。


他从未抱怨命运的不公,也不会整天委屈。


然而,他的贡献与付出,不会一直被埋没,也不可能被埋没。


在“神十一”任务成功后,总指挥长对邓清明说:


“作为优秀的备份,你们是光荣的,你们和“神十一”乘组共同完成了这次任务。”


一句“共同”,让邓清明流下了眼泪。


在这一刻,他明白,为祖国而奋斗,个人的得失与成败,是多么得微不足道。


曾经,在2006年,神舟六号飞船上天的时候,女儿邓满琪看着同学的爸爸费俊龙、聂海胜能够飞天,哭着问邓清明:“为什么你总是上不了天啊?”


邓清明没办法回答,他只能勉强地宽慰女儿说:“还有机会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邓清明的坚守却把女儿带上了航天的路,女儿视他为榜样,称他为英雄。


苦训23年无缘“飞天”,航天员邓清明:人生最坏,不过是大器晚成


邓清明不仅仅得到了组织和家人的高度认可,他的故事在《朗读者》播出后,震撼了无数人。


2018年,《朗读者》节目组邀请邓清明,来到了舞台上。


当他深情地朗读着郭小川的《望星空》时,他的目光看向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仿佛不远处有一片闪耀的星光。


“今天,我站在北京的街头上,向星空了望。明天,一个紧要任务又要放在我的双肩上……”


当他读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似乎是对他过去8000个日日夜夜的礼赞。


邓清明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能吃苦也肯吃苦。


虽然这样一位能吃苦的航天员,一生被“零点零几分的微差”挡在发射塔之外,但他却让更多人,看到了所有航天员身上隐匿的光芒。


比起飞天,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


就如杨利伟所说:


“中国航天员这个群体,有无数的鲜花和掌声托举着,大家有更多机会看到我们的闪光点。


但我们更要关注和感谢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他们的奉献和内心的责任,才是中国发展的原因。”


邓清明,就像是默默无闻的人的一个缩影,他有他的骄傲,也应该是我们的骄傲。


有人说,人生最坏,不过是大器晚成。


但大器晚成的前提,是一个人持之以恒地刻苦努力,是对遗憾的释怀,以及对梦想的坚守。


苦训23年无缘“飞天”,航天员邓清明:人生最坏,不过是大器晚成


在邓清明的书房里,挂着这样一幅对联:


“清寒枝苦飞天路,明净坚贞报国心。”


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


他的梦,真的很远,远在天边的星河里;


可是又那么近,在他为航天事业的每一次心跳中。


节目中,主持人董卿问:“面对一代代新人,你要怎么和他们竞争?”


邓清明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风雨过后肯定是彩虹。自己要保持好心态,继续努力。


如今,55岁的他仍然坚持着每天锻炼,保持常规的训练强度,航天生理功能始终是优良等级。


关于邓清明的“备胎”人生,也有人问他:当了20多年的陪练,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邓清明回答说:


“任务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也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


看到他的这句话,我忽然明白了“中国底气”从何而来?


盛世背后,正是无数个“邓清明们”默默托起了祖国的未来。


每一个坚守岗位的人,都是祖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每一个人坚守梦想的人,都是伟大“中国梦”的拼图一块。


作者 | 瑾山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飞天   大器晚成   航天员   神舟   人生   飞行员   默默无闻   飞船   中国   备份   太空   祖国   遗憾   努力   梦想   体育   邓清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