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18年前,她身穿一袭婚纱,将自己嫁给舞台,长梯上她跟所有人挥手说拜拜那一瞬间,成为多少人心中的意难平。


18年后,她的传记电影上映,娓娓道来她一生的传奇,激起万众想念。


这是导演江志强筹备了七年之久的电影,他说:


“这一部《梅艳芳》,是我曾经答应梅艳芳要为她拍的,虽然迟到了这么多年,但终于来了。”


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一代巨星梅艳芳,演过那么多戏,登上过无数次舞台,但最精彩的,还是她40年盛衰无常的人生剧本。


她一生坎坷,自强不息,却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如今斯人已逝,而她的故事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余音袅袅,荡气回肠!


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命运多舛,被家人当“摇钱树”


1963年,梅艳芳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早早去世,唯留下母亲带着4个孩子艰难度日。


可母亲偏偏又重男轻女,为让两个儿子上学,不惜让梅艳芳和姐姐梅爱芳去荔园卖唱。


那一年,梅艳芳只有4岁半。


但也正是这个时候,她的天赋被发觉,从此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2年,她凭借一首《风的季节》,一夜走红。


成名之后,她更是一路开演唱会,火遍全世界。


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舞台上的她是一代天后,万众瞩目,风光无限,可是舞台下的她饱受过多少凄风冷雨,只有她自己才懂。


自她踏入娱乐圈,家里所有的花销,都是她一首歌一首歌唱来的。


可即便如此,却依旧换不来家人的体贴。


母亲处处压榨梅艳芳,只要一没钱,就向她索取,兄长更是欠下巨款让妹妹偿还。


一次,梅艳芳在演唱会上唱《伤心教堂》,唱着唱着开始哭起来,声音也一度哽咽。


歌迷大呼:“不要哭,我们爱你!”


他们以为梅艳芳因唱得太投入而落泪,可事实并非如此。


梅艳芳的哥哥为了做生意,不惜欠下的400万的巨款,追债的人直接追到了梅艳芳的演唱会。


演唱会结束,梅艳芳的设计师刘培基将收到的演唱会尾款支票递给她,她泪如雨下。


刘培基问她怎么了,她说:“你不知道今晚外面有人追债吗?”


庆功宴上,梅艳芳泪流不止,妈妈丝毫不关心,反而一脸理所应当:“阿梅挣得多,补贴亲人是应该的。”


原生家庭的痛,让梅艳芳被迫比别人早一步长大,学会了隐忍与承受。


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事业走上巅峰期,却身患抑郁


纵观梅艳芳的舞台生涯,她为后人留下无数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无数个经典的银幕形象。


有人统计过,她出道后总共唱了292场演唱会,成为“全球华人个人演唱会最多女歌手”。


《似水流年》里,她一身西装革履,戴着墨镜,颠覆了女性只能“柔美”的刻板印象;


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坏女孩》里,她是那个舞台劲爆,歌词大胆前卫的坏女孩,不走寻常路,堪比麦当娜;


《女人花》里,她又是那个默默为丈夫孩子奉献一生的女人,叹息了女人短暂的花期,感慨万千;


《亲密爱人》里,她一头鬈发,化身一个深陷甜蜜恋爱的小女人,对爱人诉说着情话。


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无数个令人过目难忘的造型,让粉丝们记忆深刻,她先锋、无畏、大爱的精神也一直深深影响着很多人。


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她却患上了抑郁症。


她对刘培基说:“我好累,不想再做下去了。”


刘培基深知梅艳芳的难处,有意规劝,但还是选择尊重她的决定。


1991年年底,她一连举办30场告别演唱会,宣布暂离舞台。


那段日子里她被抑郁症狠狠折磨,又时时想起自己的父亲。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她会对着镜子狂叫“爸爸”,拼命地哭泣,质问爸爸为什么丢下她。


巨星光环的背后,总是充满了无尽的孤独、痛苦与惆怅,很少有人能懂。


然而庆幸的是,经过两年的调整,她终于再次回到舞台。因为她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在舞台上拼命绽放的感觉。


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一生数段恋爱,却无一善终


梅艳芳曾说,希望自己在30岁前结婚,32岁生小孩,可是到最后,这个愿望还是未能实现。


1983年的日本音乐节上,她第一次见到近藤真彦,彼时两人只是简单交谈了几句,便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


而两人真正定情,是在第二年的一场酒会上,再次相遇,一吻定情,热恋就此展开。


交往后,梅艳芳飞去日本7次与他相聚,可对方却从未主动去香港看望她一次。


哪知,爱情的天平从一开始就是倾斜的,近藤真彦一直和歌手中森明菜纠缠不清。


他口口声声称自己已经分手,可是最后却以一句话让梅艳芳彻底灰心:


“你离开了我,你可以很好地活,可那个女孩,离开我就不能活了。”


但多年以后,我们才知道,梅艳芳一生最爱的人,还是她的初恋近藤真彦。


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而她生前的最后一段恋爱,是和比自己小9岁的赵文卓在一起。


两人因张国荣结识,也正是一个太年轻,一个太红,赵文卓免不了被扣上“软饭男”的头衔。


这段感情只维持了一年,便草草收场,两人终究没能逃过世俗的捆绑。


这本是梅艳芳最接近婚姻的一次,却偏偏错过了。


就像她在最后一场告别演唱会说得那样:


“人生便是这样,有些时候你预料的东西,你以为的东西,偏偏没有拥有。”


曾经以为,爱情可以填满遗憾,但最后制造遗憾的,却是爱情本身。


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好友离世,痛彻心扉


说起梅艳芳的友情,哥哥张国荣是不可不提的一个人。他在梅艳芳的心中,早已超越恋人,成为一种无可代替的存在。


两人虽不在同一家公司,却一起演绎过无数次情侣。


1984年上映的《缘分》,是他们合作的第一部戏。


次年,张国荣人生中第一场演唱会,邀请梅艳芳出席,一起同台合唱。


1987年,电影《胭脂扣》开拍之前,女主早已选定了梅艳芳,导演关锦鹏想要一位穿西装好看并且有拍过民初戏的演员。


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符合条件的香港男演员并不少,但梅艳芳只认定张国荣一人。


由此,一部经典作品就此问世。


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歌曲,两人的同台都十分默契。张国荣曾骄傲地跟记者说:


“我与阿梅,有一个阶段是经常一起外出登台的,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排过舞。”


戏里,他们是最让人喜爱的荧幕情侣;


戏外,他们是最懂得疼惜对方的知己。


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2002年,张国荣被抑郁症折磨,梅艳芳为了让他缓解心情,力邀他参加自己出道20周年梦幻演唱会。


两人一同演绎的《芳华绝代》依旧没有事先彩排,依旧完美无暇,更是成为至今流传的经典。


只可惜,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竟然成为张国荣最后一次登台。


2003年,他从高楼一跃而下,骤然离世。他的离开给了梅艳芳重重一击。


葬礼当天,梅艳芳带病出席,晕倒数次,全程都要人扶着才能走路。


后面几天她更是连续数日不吃饭,跪在佛像前为张国荣念经。


她伤心欲绝,总是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也许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却又在不经意间失去。


就像《花田半亩》里的一句话:“遗憾是常常的,孤独是常常的,生来是品尝苦味,生来便是看尽无常变幻。”


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四十不惑,人生在舞台谢幕


2002年12月6日那天,刘培基接到梅艳芳的电话“我刚收到身体检查报告,医生说不太好。”


一句话,令刘培基痛苦不堪。


医生建议梅艳芳中西医结合治疗,但她担心西医会让自己元气大伤,上不了舞台,选择先从中医治起。


可眼见半年多的中医治疗无效,才继而转向西医治疗。


2003这一年,她送走好友,紧接着号召香港演艺界举办“1:99”演唱会来抗击非典,然后远赴日本为初恋过生日……


料理完所有的事情后,她召开记者招待会,公布自己患癌一事。


一时间,粉丝们无法接受这个噩耗,掩面而泣。


梅艳芳却反过来安慰粉丝:“这个病我一定可以打得倒,我深信我可以治好它!我不是一个弱者,你们不用担心,我会慢慢打胜这场仗!”


坚定的眼神中,无不透露着她的刚毅与勇敢。


生活如一颗钉子,总是带给梅艳芳痛感,但梅艳芳却选择活成一道光,把温暖带给更多的人。


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她说,自己要连开8场告别演唱会。


刘培基觉得不可思议,所有朋友都劝她,让她保重身体。


她却坚持己见:“一定要做,不做就没得做啦!”


舞台,就是她的生命。


即使上台前她的身子可能连站都站不稳,但只要一上了舞台,她立马跟没事人一样,奇迹般照常演唱。


她每进行一场演唱会,都几乎耗尽她全部的生命力,吃不下饭、发烧、拉肚子……


最后一场演唱会,工作人员为她在后台准备了6个取暖器,每唱完一首歌,她都要回到后台去吸氧、取暖,休息片刻再去唱下一首。


她就这样硬撑着,跟粉丝们正式告别,跟舞台说再见。


愿望已了,演唱会结束后45天,巨星陨落,人间再无梅艳芳。


梅艳芳逝世18年,为何我们对她念念不忘?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告别不断失去的过程,没有谁的生命是完美的。


网上有人评价梅艳芳:


“人生每一个挫折不幸都令人多一次诱惑,去变得刻薄;每一种自卫都令人多一个借口,去变得虚伪;每一个打击都令人多一个理由,去变得自私,但她没有!”


深有同感。


历经种种苦难,旁人也许会怨天尤人,陷入失意中无法自拔,而梅艳芳却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用最积极的心态回馈社会。


她这朵“香港之花”,花期虽短,却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就像杨千嬅所说:“我们都应该继续将‘梅姑精神’传递下去。”


似水流年,处境皆变,但情怀未变,某种意义上,她从未离去。


作者 | 小木炭,认认真真啃书,踏踏实实做事。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追债   巨款   花期   西医   日本   似水流年   香港   念念不忘   巨星   演唱会   遗憾   舞台   母亲   恋爱   人生   女人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