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汇川,粉饰外表却难以解决本质问题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日,以“高质量增长 点亮小的光芒”为主题的乘风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上,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智能营销平台总经理杨怀渊进行了现场分享。

在面对国内互联网流量市场增长瓶颈的关键时期,阿里集团打通自身原有的汇川和卧龙,建立起超级汇川,以应对全新的流量生态市场。

从现场分享的结果分析,本次分享主要介绍了超级汇川在扩流量、保效果和提效率方面的主要规划和实力储备。

然而,据「于见专栏」观察,这种不明确介绍工作流程、不提及相关利益方的参与方式和分成方式,以及不结合国家政策发展的企业战略规划,怕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尤其在阿里集团风评受害的今天,这样的营销方案恐怕会更多引起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反感。

反垄断在前,瓜李之嫌惹麻烦

后疫情时代,我国社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空前的。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资本的话术多有诱惑力,在国家政府威严面前都会变得不值一提。

众所周知,2020年12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依法处理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107天后,就对阿里集团处以182.28亿元的巨额惩罚。此后,中国政府针对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反垄断调查也揭开了序幕。

之所以在此提到这件事,是因为这一新闻对普通百姓而言,也许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阿里集团而言可是断绝了一整条巨大财路。

在此背景下,由阿里集团的广告营销部门牵头,突然发起对广告流量和用户推送机制的改革。在一连串所谓的智能化升级、智能营销和中小企业数字化经营降本增效的概念背后,不得不让人想起了“瓜田李下”这个成语。

超级汇川,粉饰外表却难以解决本质问题

人民日报发布“阿里反垄断”新闻

刚断绝了“二选一”,又推出所谓的中小企业智能化广告推送,自身业务模式的改革当然值得鼓励。但在此之前,电商业务中长期存在的广告推送算法的完善更应该解决。

当阿里集团因为垄断行为被市场监督总局处罚并勒令整改后,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必然是要诚心改过,不再垄断成为遵纪守法的好企业。但是,资本的逐利属性,是不会如普通百姓一般思考的。

诺大的阿里集团,或许并非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涉嫌触犯垄断法。只是暴利当前,而且那是一种不需太多努力就可以用最低成本换取的暴利。

回到超级汇川这个话题。在反垄断制裁后,阿里如果真的想放弃自己的行业垄断能力,其面临的结果将是竞争对手的全方位打击。这样的情境并非不能破解,而是需要付出的代价,阿里集团不想接受。

这其中的关键是不想接受,而非不能接受。用户流失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是不可预测的,尤其是阿里自身的品牌和大众认知水平等硬性指标依旧能够支撑起行业领导者的地位的情况下。

但是,现阶段的优势会随着时间流逝、行业挑战者对阿里集团的威胁而逐渐失去。要想继续保持行业第一,就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创新管理和组织优化中。而已经成为巨头的阿里必然不想过苦日子,否则又怎么会惹出阿里金融的问题。

因此,无论超级汇川在分享中描述的多么宏伟,其本质依旧是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控制,并维系一种成本投入相对较低的盈利状态。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引发以流量捆绑商家、以流量维持垄断的猜测,无论采取哪种营销模式,最终都是要消费者买单。

内部矛盾尖锐,超级汇川选将问题堪忧

相比于超级汇川是否会持续阿里集团的垄断行为,更引发关注的是超级汇川项目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执行。换句话说,以如今阿里集团的内部人事组织建设情况,人们开始怀疑超级汇川的人事架构,难以担负重任。

尽管超级汇川的出现给民众的第一反应是关于垄断行为的延续,但是在国家相关单位的大力整顿和持续监督下,阿里凭借流量和平台优势建立垄断的效果,必然是大打折扣。

而本次关于超级汇川的分享结束后,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和其他相关单位并未就此发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垄断虽然可能存在,但还没有具体落实,超级汇川尚且还是个不错的业务优化与升级方案。

然而,阿里集团的内部组织结构和文化建设问题也再次被摆上桌面讨论。毕竟项目执行的质量与相关管理人员、执行人员有极大关联,人员能力不足、管理风气走偏和团队执行效率低下都将导致项目推进失败。

前有淘宝总裁蒋凡生活作风问题被曝光,后有女员工食堂发传单控诉性侵。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以身作则,公司整个办公氛围离不开低级趣味,更是将道德低下粉饰成企业文化。民众看到的是一个价值观正在扭曲、执行效率低下和风气不正的“圈钱团体”,而不是能带来美好生活的优质企业。

超级汇川,粉饰外表却难以解决本质问题

阿里集团女员工丑闻报道

可以说,阿里巴巴现阶段最大的敌人在内部、在人心。

超级汇川对阿里集团有多重要?在国家反垄断制裁下,自身应用平台上商家的合作开放权被彻底解开,阿里不得不离开舒适区下场拉人;用户数据的保护与反垄断,使得整个互联网消费市场的企业壁垒被打破,经营多年的数据流将冲破内循环流向外界市场。

这些情况对于以流量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互联网企业巨头是致命的。即便不被后续的优秀者彻底击垮,也会不得不缩在一隅、被迫接受群雄割据的结果。

此时的阿里,最需要的是巩固自身市场优势的同时,创新扩展业务边际。也就是说,超级汇川的集团战略定位更类似于加强自身建设的手段,必要时还会成为快速盈利的底牌。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有“天降猛男”出现,带领企业走出困局。

遗憾的是,目前在集团内部并没有这样的人出现。杨怀渊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管理者,但从其简历和分享会的发言来看,稳重的性格必然不是会“大刀阔斧”改革之人。可是,留给杨怀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超级汇川,如何破局?

20年前,当马云在台上大声讲出改变生活的梦想时,人们是诧异的;10年前,当马云谈起阿里版图时,人们是期待的;如今,阿里说起营销改革,人们是怀疑的。

十年间,导致阿里风评急转直下的原因众多,也许是辉煌时的成就遮盖了资本的“原罪”,中国人从骨子里太相信圣人、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太过于宽泛了。

十年前,阿里集团凭借自身对于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奠定了电商运营的基础,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思潮。其成功是因为迎合了民众需求,从来没有阿里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阿里。

如今超级汇川不被看好,是因为消费者也许并不是需要广告营销,而是物美价廉和消费质量。

超级汇川本身并没有太多问题,降低营销投入,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运营成本。但问题是,如何解决阿里自己所说的“日响应广告请求超过25亿”的分配问题才是消费者、中小企业和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

超级汇川,粉饰外表却难以解决本质问题

天猫商家的困境(漫画)

再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存在:淘宝店铺的广告推送和商品推送机制。

关于天猫淘宝店铺的广告和商品推送问题一直都倍受诟病,并且所谓的杀熟现象更是被消费者厌恶。在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情况下,扩大核心运算技术的应用范围,其结果将是体系越完善、问题越严重,最终积重难返。

历史经验在前,切莫执迷不悟

超级汇川的出现,是市场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如何做好超级汇川却是阿里集团现阶段很难处理的问题。

就目前阿里集团的外部威胁和内部矛盾情况而言,超级汇川在运行过程中走偏可能真的是时间问题。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现在的阿里集团与明朝嘉靖后期的情况一般,财政盈利靠三步“取之于民、取之于商、取之于官”。

超级汇川,粉饰外表却难以解决本质问题

阿里巴巴美股大跌

然而,阿里的情况比嘉靖皇帝要危险。消费者越来越感到购物优惠的消失,双“十一”的优惠活动套路重重、“不会高数算不明白账目”;中小企业的广告推送费用高涨、同行电商平台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内部风气建设低俗、管理者道德感和责任感缺失等等。

这些问题可不是辞掉某位高管就可以解决的:消费者会转战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中小企业没有了“二选一”束缚,可以转移抖音等平台发展谋求更大上升空间;核心人才流失、行政管理高管离职......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摆在阿里和超级汇川面前,其亟待破局。

结语

综上所述,超级汇川短期内会取得一定成绩。但如果内部组织建设不改革,恐怕超级汇川将会成为阿里大盘更大危机的导火索。

而超级汇川现阶段的工作重心,除了要兑现对外宣发的改革承诺外,更重要的是完成内部风气建设、人事建设和经营理念三方面的改革。

对于超级汇川,或许在“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下,重新站在民众期望的一侧,而不是一味迎合资本,才是其理性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阿里巴巴   阿里   淘宝   现阶段   风气   民众   中小企业   流量   本质   外表   消费者   情况   集团   国家   广告   体育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