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摄像头装进14岁儿子房间:是爱还是伤害?

前不久,“装摄像头监督孩子学习”的话题备受社会关注。江苏一位14岁少年报警称被父亲用摄像头监控的新闻更是冲上社交媒体热门榜。


当摄像头装进14岁儿子房间:是爱还是伤害?

图源微博


家长认为,安装监控是无奈之举,工作繁忙只能用摄像头代替陪伴。“千里眼”下的小朋友,则一边与摄像头“斗智斗勇”,一边抱怨自己像“囚犯”一样被管着。


其实,现在装摄像头监控孩子的父母,可能也有过被翻看日记、窥探隐私的童年阴影,他们未必不懂“千里眼”可能破坏亲子关系,未必不反感毫无隐私可言的“无孔不入的爱”。


当摄像头装进14岁儿子房间:是爱还是伤害?


可时过境迁,当他们成为父母后,为何仍旧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不拿孩子的隐私和尊严当回事,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呢?



01

你以为你是爱孩子

孩子感受到的只是伤害


无独有偶,这个14岁小男孩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前几天,“通过摄像头监视女儿是否按时读书”的新闻也被热议。


这位妈妈,在家里搞了个云台摄像头,通过手机随时监视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是否按时看书,坐姿是否端正。


她还冷不丁通过摄像头的对讲功能喊话:

“坐直一点!”

“你在看什么书啊?怎么又在看动画片?”


当摄像头装进14岁儿子房间:是爱还是伤害?


这真的太太太太恐怖了。比《小欢喜》里的宋倩监视英子学习有过之而无不及。


难以想象,对那么小的孩子来说,做作业被妈妈全程监视,会留下怎样的阴影。


有的爸妈没装摄像头,直接把门把手砸了,留下了一个恐怖的“黑洞”,正好可以放得下一双眼睛。


“我再也不想在那个门眼里,看到你的眼睛了。”这是一个初中男孩对妈妈的控诉。 男孩李锦沅在一次和妈妈的争吵后,发现自己卧室的门把手不见了。

当摄像头装进14岁儿子房间:是爱还是伤害?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拳头大小,黑黝黝的窟窿。 有时候,客厅的灯突然熄灭,男孩下意识地回过头看。


猛然发现那个窟窿后面,有一只眼睛盯视着自己。

当摄像头装进14岁儿子房间:是爱还是伤害?


那是妈妈的眼睛。 她卸下了门把手,就是为了看儿子是不是在偷玩、有没有认真学习……


孩子请求妈妈,把那个门眼堵上。


妈妈答应之前,先提出了两个条件。

当摄像头装进14岁儿子房间:是爱还是伤害?


“一、你的房门不能上锁;

二、你不能在里面搞小动作。”


必须在这几项中选择其一,这难道不是从一双眼睛换成了另一个影子吗?对孩子的伤害一点都没有减少。


有的人说这是爱子心切,恨不得时刻把子女守在怀里。但我始终觉得,这样的爱,太恐怖。它给子女带来的不是关爱,而是伤害。


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有“边界感”。


长期被父母“监视”的孩子,难以想象他们的内心会有多压抑,他们的性格大概率会自卑,内向,和父母的关系也会是可以想象到的悲凉。


没有边界感的父母,满足的是一时的控制欲,最终换来的,一定是两代人的不幸。



02

明明希望孩子长大却

又不愿放手让孩子干


最近的热播剧《以家人之名》中,齐明月和妈妈之间,有两段情节特别值得深思:


一次是,齐明月和妈妈一起去买衣服,妈妈先问她想要什么颜色,齐明月先后挑了黑色和白色,都被妈妈否定了。


当摄像头装进14岁儿子房间:是爱还是伤害?

最后,妈妈选择了粉色,问齐明月的意见,齐明月想都没想,直接答应了。


当摄像头装进14岁儿子房间:是爱还是伤害?

这时候,妈妈却怪她,和她爸爸一样,什么都还行。


当摄像头装进14岁儿子房间:是爱还是伤害?


另一次,是齐明月和妈妈一起请同学吃饭,妈妈责怪齐明月不知道点菜、招呼同学。


当齐明月开始点菜后,妈妈又抢过菜单,一边自己点,一边怪女儿,每次只会点“老三样”。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


一边为了孩子的生活、学习、未来操碎了心,恨不能替孩子走完他们的人生,一边又渴望孩子能早点独立,能让他们省点心,享受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一边希望孩子懂得感恩,体贴父母,帮助父母分担一些,一边又舍不得让孩子插手家里的任何事,哪怕做饭洗碗拖地这样的小事,都不让孩子伸手。


一个人的成长和能力,从来不会从天而降,在没有具体实践的情况下,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综观身边那些舍不得用孩子的父母,无非两种原因:


要么,真的心疼孩子,只想他们好好读书,十指不沾阳春水;要么,不信任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做不好,即便做了,也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收拾烂摊子。


无论哪一种,都不是真正的爱孩子。


健康的爱,应该建立在彼此舒服、促进成长的基础上,这样的爱,才有他的意义。



03

先有独立的父母

再有独立的孩子


现代人工作“压力山大”,很多家长长期处于“996”的超负荷工作状态。既不想缺席孩子的成长,又面临家庭事业的冲突,用摄像头监控孩子就成了没有办法的办法。

只不过,看得了一时看不了一世,如果孩子自己没能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即便真把家变成了学习的“监狱”,也关不住“小神兽”蠢蠢欲动的心。

为人父母,更应该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成年人希望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拥有个人隐私和空间,工作时不能接受时时刻刻被领导“审视”,孩子也一样。

青少年不是父母的附属,他们也拥有独立人格和权利意识,不是可以随意支配的物品。父母应当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用尊重的方式陪伴,而不是以陪伴的名义打造“囚禁”的牢笼。

为人父母,养育子女,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产生影响的过程。

大多数不当教育的背后,都隐藏着父母对孩子的不尊重和不信任,不相信孩子能够过好自己的人生。


先有独立的父母,再有独立的孩子。


父母应该清楚为人父母的责任,而不是通过限制孩子的人生,去维护自己人生的平稳。


浇树要浇根,交人要交心,教育亦是如此。人生路漫漫,与用一时的威权、无孔不入地监管压制孩子相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让他们成长为不盲从、不依附的独立个体,显然更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随心所欲不逾矩,天宽地广,任他翱翔。


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这才是最理想的家庭关系。


当摄像头装进14岁儿子房间:是爱还是伤害?

当摄像头装进14岁儿子房间:是爱还是伤害?

无论何时,惠学习都会一如既往在学习和教育的路上给予莘莘学子最有力的支持,我们将始终秉持“让学习变得不再有经济负担”的企业使命,帮助更多的学员减轻经济负担,促进教育公平。


学习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家庭温暖的爱意中

自由自在的飞翔!

当摄像头装进14岁儿子房间:是爱还是伤害?

本文来源:内容和图片均综合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摄像头装进14岁儿子房间:是爱还是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装进   齐明   摄像头   千里眼   无孔不入   窟窿   子女   为人   隐私   儿子   房间   父母   独立   眼睛   妈妈   孩子   人生   体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