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维廉卖掉公司,成厦门大学外教,为成为中国人,曾四次申请绿卡

潘维廉卖掉公司,成厦门大学外教,为成为中国人,曾四次申请绿卡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曾经有西方的学者说,只有当你真正的踏上中国的土地,你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越了解,越敬畏;越深入,越尊重,直到被深深地吸引而不能自拔。

潘维廉卖掉公司,成厦门大学外教,为成为中国人,曾四次申请绿卡

也有人说,当你初次了解中国的时候,可能觉得只需要三天。当你到了中国的时候,可能觉得需要三个月,而三个月后,你觉得需要三年,三年之后,却觉得穷尽一生,也不过是只看到了冰山的一角,九牛之一毛。

在厦门大学的工商管理教育中心,有一位白发碧眼,留了一撇小胡子的外国教授,他就是福建省第一位拿到“中国绿卡”,2019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美国人潘维廉。

一纸宣传单

潘维廉和中国的情缘还要从1978年的一天说起。

潘维廉卖掉公司,成厦门大学外教,为成为中国人,曾四次申请绿卡

那年22岁的潘维廉正以美军空军飞行员的身份在台湾服役,当时两岸还没有实现“三通”,两岸绝大多数的同胞对于彼此的了解,也只不过是停留在新闻和报纸上,沿海居民则时不时的捡到从海峡对岸飞过来的气球,和气球下悬着的那一纸宣传单。

潘维廉的父亲是一名美国老兵,曾经参加过朝鲜战争和越战。这位偏执而且执拗的美国老兵,始终不相信贫穷的中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将最精良的美军打的一败涂地,他对中国充满了偏见和敌意。

而此时的美国媒体,也是肆意地抹黑中国,把中国人民描绘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自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潘维廉,最初的时候,对中国并没有什么好感,反而是充满了各种的敌意。

潘维廉卖掉公司,成厦门大学外教,为成为中国人,曾四次申请绿卡

然而,在台湾服兵役的两年里,潘维廉逐渐地改变了自己的这些看法。

在当时的台湾社会里,有着太多太多被老蒋带到台湾的大陆人。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潘维廉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也感受到了中国人发自内心的那种宽容。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的人民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潘维廉找不到原因,也找不到理由。

潘维廉卖掉公司,成厦门大学外教,为成为中国人,曾四次申请绿卡

从大陆飞到台湾的宣传单,经常落到潘维廉的手中,从宣传单上,潘维廉看到了一个与西方媒体里描述的完全不一样的中国。潘维廉总是在想,一水之隔的中国大陆真的是如此不堪吗?他想要去了解真相,他想要亲眼看看,他想要揭开不为人知的那层面纱。

也就是从此刻开始,在潘维廉的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去往中国的种子,他开始去翻阅各种关于中国的历史资料,关于中国的文化风俗。

为了完成去往中国的梦,潘维廉几乎走遍了东南亚各个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国家,试图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

父亲的肯定

1988年,潘维廉已经是美国一家金融公司的老总,年收入高达70多万美金。

潘维廉卖掉公司,成厦门大学外教,为成为中国人,曾四次申请绿卡

对于改革开放还不到10年的中国来说,这好比是一个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但对潘维廉来说,这并不能阻挡他想要踏上中国的土地。

询问了女友苏珊是否乐意与他一同去往中国之后,潘维廉做出了一个全家人,乃至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反对的决定。

在父亲一次又一次地写信劝告他,甚至略微带有威胁的警告中,潘维廉和妻子卖掉公司来到了厦门,并成了厦大的一名学生,至此,潘维廉为了能够顺利的前往中国,已经做了十年的准备。

潘维廉卖掉公司,成厦门大学外教,为成为中国人,曾四次申请绿卡

当时的厦大开设了MBA课程,但却极度缺乏有这方面教学经验的老师。曾在美国创办过金融公司的潘维廉很快就进入了校方的视野当中,并且请他担任了这一课程的第一位外籍教师。

潘维廉似乎很乐意接受这个职务,因为在他看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更容易帮助他了解这个神秘的过度,而这是他的工资也不过是90美元,不及在美国的百分之一。

潘维廉卖掉公司,成厦门大学外教,为成为中国人,曾四次申请绿卡

为了消除偏执的父亲对中国的偏见,刚刚到中国的威廉经常给远在万里之外的父亲写信,试图改变父亲对中国的偏执。

那时的威廉告诉父亲,未来的中国不可估量,不出二三十年,一定会在全球崛起。没想到他的这一想法,却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父亲说,那是你看到的中国沿海城市,而不是内地。

此时的威廉,似乎一下子被父亲的见地所动摇,威廉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还没有见过中国其他的地方。于是威廉和妻子商量,几乎用尽了所有的积蓄买了一辆面包车,并带领妻儿开启了一次长达数月的环绕中国的旅行。

潘维廉卖掉公司,成厦门大学外教,为成为中国人,曾四次申请绿卡

潘维廉开着车一路北上,然后又去往了宁夏,甘肃,青海等地,他看到了内地的中国。的确,当时的内地还有许多偏僻、贫困的地方。但威廉和妻子却在当地看到了蒸蒸日上、热火朝天的局面,他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中国也一定会崛起。

2004年就在父亲临终前的三个月,潘维廉带着妻儿回到美国探亲,在与父亲的交流中,父亲告诉他,你去中国的决定是对的,你的预测也是对的。我很高兴你能够去中国,你做了你该做的,这或许是父亲在弥留之际,对于潘维廉最大的肯定。

不见外的潘维廉

潘维廉的英文名字叫威廉N·布朗。对他不熟悉的人,或许是出于尊重,总是称呼他为威廉。

潘维廉卖掉公司,成厦门大学外教,为成为中国人,曾四次申请绿卡

然而,已经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的他,似乎对这个名字并不感兴趣,甚至对这个称呼有点不开心。他经常对人解释说,我叫潘维廉不是潘威廉,这或许足以证明,他对中国的感情之深,对这片土地的之爱。

1992年,在潘维廉第四次申请“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权”的时候,终于获得了通过,成为了福建省获得此权力的第一个外国人,并且成为了厦门的荣誉市民。而这也让潘维廉更加确信,他要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他所热爱的这个国家,这个城市。

潘维廉卖掉公司,成厦门大学外教,为成为中国人,曾四次申请绿卡

作为一名工商管理学的教授,潘维廉先后帮助厦门和泉州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的金奖,并且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不遗余力的向西方国家展示现在的中国,展示当下的中国,希望让西方国家放下对中国的偏见和傲慢。

在采访中,每当谈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潘维廉更喜欢用“咱们国家”这四个字,或许这也正是他经常对人说,“我是不见外的外国人,我是老内,不是老外”。

潘维廉卖掉公司,成厦门大学外教,为成为中国人,曾四次申请绿卡

就在2019年,潘维廉把与父亲的书信出版成书,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外国人讲述更多关于中国的故事。

如今潘维廉也已65岁,转眼之间来到中国也有33年,也祝愿他能够在中国过得更幸福,更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福建省   见外   绿卡   宣传单   妻儿   厦门   台湾   美国   偏执   四次   偏见   中国   外国人   厦门大学   两岸   妻子   父亲   中国人   土地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