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三国演义》里最被曲解的人物——周瑜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先毫不掩饰地表明三国人物里面,最喜欢的就是周瑜。

小学时,很多人都在语文课本上学过《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那时候博主还小,因为这篇课文,有点讨厌周瑜。后来随着接触到的关于三国的历史资料越来越多,特别是陈寿的《三国志》,博主开始对周瑜有了更多正确的认识。现在不仅不讨厌周瑜,反而为周瑜鸣不平。

从文学的角度来讲,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而故意抹黑周瑜,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觉得小学语文课本根本就不该出现《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在误导孩子们对三国人物的正确认识。

《三国演义》里,周瑜心胸狭隘,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现实却是:周瑜心胸宽阔,善于举贤用能。

罗贯中《三国演义》里最被曲解的人物——周瑜

不谈其它,且聊一聊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赤壁之战。赤壁之战爆发之时,是诸葛亮投靠刘备的第二年。当时的诸葛亮,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职。而整个赤壁之战,诸葛亮最亮眼的地方就在于:促成孙刘联盟合力抵抗曹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是诸葛亮说服孙权决心抗曹。不妨来分析一下,这种说法稍经推敲就不成立了。

孙权何等人也,岂会单凭一个效忠于刘备的外人就决心抗曹!孙权决心抗曹,主要还是来自两个人的进言,一是鲁肃,鲁肃向孙权阐明降曹的危害,让孙权明白投降不会有好下场。二是周瑜,周瑜的进言更为关键,毕竟鲁肃只是说明利害关系,并没有给出计策。而周瑜不仅义正言辞地指出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给了孙权抗击曹操的理论支持,让孙权抗曹的行为变得师出有名名正言顺。更是正确地分析了当前的战争形势,由此作出此次战役必能胜利的结论。孙权这才挥剑斩桌角表明决心。

罗贯中《三国演义》里最被曲解的人物——周瑜

结果就是,在周瑜的指挥下,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铩羽而归。这是周瑜一战成名的战役。《三国演义》里却把赤壁之战胜利的功劳很大部分归功于诸葛亮,而周瑜作为左都督,就是没事跟诸葛亮打赌比智慧。

试想一下,在如此重要的战役里,作为战前最高指挥官的周瑜,面对决定东吴胜败的战役,还能有心思跟诸葛亮比才智吗?其实阅读史书不难发现,整个赤壁之战过程中,关于周瑜与诸葛亮的交集并不多,可见根本不存在周瑜嫉妒诸葛亮才干,屡次刁难诸葛亮而反被诸葛亮气死的这些事。

罗贯中笔下的周瑜,心胸尤其狭隘。然而正是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上却有举荐帅才鲁肃、重用名将甘宁的行为。周瑜在临终前还向孙权推荐由鲁肃继任自己的位置,而事实也证明鲁肃确实堪担此任。

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是很难在江东有这样的地位的。毕竟江东政权是由当地几大家族支持着的,没有足够的威信与人格魅力,很难让人信服。

罗贯中《三国演义》里最被曲解的人物——周瑜

关于周瑜与老将程普之间,有这么一段故事。程普是东吴的老将,跟随孙权的父亲孙坚南征北战,威望很高。起初对周瑜这年轻人不是很信服,多次为难周瑜,最后程普却是因为佩服周瑜的为人而与之成为忘年之交。

《三国志》中有记载,周瑜在死于重病,年三十六岁。可以设想,以周公瑾之雄才伟略,若非英年早逝,或许能助孙权成就霸业。虽然周瑜之后,东吴出现好几位堪当大任的统帅,如鲁肃、吕蒙、陆逊。不是因为英年早逝,就是因为被孙权猜忌而抱憾而终。不免让人觉得惋惜!

——秋刀余,公众号《秋刀余》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演义   东吴   实职   师出有名   草船借箭   英年早逝   课文   老将   狭隘   心胸   课本   战役   国人   决心   赤壁之战   人物   体育   周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