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时的犹豫,不是每个人都愿去理解

摘要:中国很大,贫富差距也很大,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理解那种买书时的犹豫和迟疑。共情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尤其是身处优越位置的人,愿意俯下身去与境遇不如自己的人去共情。这也是主持人愿意蹲下来与孩子对话、甚至跪着与轮椅上的受访对象交流,这类场景特别触动人心的原因。相比亿元投资的大手笔,我更看重“多多读书月”愿意跨越阶层去体贴买书人犹豫,身处一线城市体贴三四线城市的痛点,考虑最弱者的最大利益,在推动知识普惠中尽企业共富责任。


买书时的犹豫,不是每个人都愿去理解


  吐槽青年出品


作为爱书、爱买书、爱读书的人,一直关注“多多读书月”的相关活动。对于读书,常有人忧心忡忡地说,读书人越来越少,尤其是纸质经典阅读,甚至连名校学生都不读书了。第二季的读书数据,让人看到了拼多多的给力补贴推动的阅读繁荣:累投亿元读书基金,官方补贴200万册正版经典好书,商务馆的《走到人生边上》补贴后只需7.9元,《万历十五年》只需6.9元。低门槛消费让图书加速流通起来,来自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购买社科哲学艺术类目的比例在上升,《先生》《浮生六记》《万历十五年》等爆款书籍在下沉市场需求旺盛。


之前我写过一篇评论,谈到“拼什么不如拼读书”,记得当时有一条评论,似乎对这种补贴不以为然,认为“买本书多大的事儿”“不就一本书嘛”“一杯咖啡的钱”。——我当时就感慨,中国很大,贫富差距也很大,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理解那种买书时的犹豫和迟疑。共情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尤其是身处优越位置的人,愿意俯下身去与境遇不如自己的人去共情。这也是主持人愿意蹲下来与孩子对话、甚至跪着与轮椅上的受访对象交流,这类场景特别触动人心的原因。相比亿元投资的大手笔,我更看重“多多读书月”愿意跨越阶层去体贴买书人犹豫,身处一线城市体贴三四线城市的痛点,考虑最弱者的最大利益,在推动知识普惠中尽企业共富责任。


社交媒体上常能看到这样的表述,某个问题,不是月收入5万的人会考虑的问题;某个问题,是月入2000的人才会考虑的问题。我想,一个社会的文明就在于,月入5万的人能俯身去思考和理解月入2000者的问题。前段时间一条新闻在网上很火,河南周口的留守女孩笑笑,在学校吃午餐时,会把其他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唯独留下盘子里的虾,被问为何不吃虾,她说“一会儿再吃”,后来才说是留给妈妈,妈妈做手术了,每次学校发的牛奶、水果、虾,她经常留着回家带给妈妈。过去常看到“妈妈不爱吃鱼肉爱吃鱼骨头”之类美丽的谎言,这一次是懂事孩子把最好的留给妈妈,格外动人。人们之所以感动,还有一种跨越阶层的惊讶和歉疚感,没想到孩子需要有这样迟疑这样的“留饭”。


中国的书价并不贵,与发达国家动辄上百的书价相比,甚至算得上廉价。良心和价值观就在于,如何去比,在何种坐标系上去比较,有没有考虑到最弱者的购买能力?城市人的一杯咖啡,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节后随手丢掉的月饼,可能就是其他人几天的生活费。是的,知识能改变命运,越是身处底层缺乏资源的人,读书越是成本最低的上升方式,可物质匮乏之下,要面包还是要书,常常又让人很纠结。所以,不要小看了这种补贴,中信出版社《博尔赫斯-最后的访谈》补贴后只需要11.1元,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代表作《人生海海》补贴后只需9.9元,多降到10元之内,大大降低了购买门槛。


买书时的犹豫,不是每个人都愿去理解


这种善意让我想起一些大学对待学生的温情,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吃饭刷卡的数据,比对困难生库,并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找出每个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平均低于8元的学生进行资助,悄悄给学生的饭卡里充钱。“多多读书月”的补贴方式,很像那种默默打到卡上的善良,让人们起码不输在买书和读书上,拼不了其他,起码可以拼读书。


我想到了一个词,车厘子自由,还有类似的月饼自由、口红自由、会员自由、外卖自由、星巴克自由,等等,这些自由多带着某种调侃和梗的色彩,消费主义式傲骄,并非真源于某种匮乏。在我看来,需要认真对待是如“买书自由”之类的纠结,让人不必在买本经典上有太多基于物质的、月亮六便士式纠结,这是最需要关注的痛点。这组见证“买书自由”数据很让人欣慰:去年有超过4亿人次的读者通过拼多多“拼”知识,来自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和交易额同比增长双双超过180%,其中收货地址为乡村中小学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增速也都突破了152%,这是看得见的知识普惠。


一个企业,能把知识普惠和读书补贴当成长期战略,帮助读者减轻经济上的顾虑,让不管是CBD写字楼的白领,还是乡下红砖屋的农家孩子,都可以不假思索地下单一本好书,这包含着一种令人尊敬的价值观。提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人们常常提到下沉、争夺用户数更广阔的三四线城市,等等。怎么“向下沉”?在我看来,不仅是争取数量巨大的用户,最应该有的“向下沉”,是沉到田野去关注他们的心灵,沉浸到他们的精神和生活世界,理解他们的焦虑、犹豫、沉默和困境,与他们一起成长。


看一家企业的品质,先看他们对穷人和弱者的态度,再看他们如何对待读书和知识。最近“共同富裕”这个词特别火,买书不必犹豫,共读一本好书,这不也是在推动共富上的生动实践吗。期待“多多读书月”这样的公益行动能接力延续下去,书成为平等的向上阶梯,知识鸿沟不断被抹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犹豫   书价   弱者   中国   阶层   体贴   很大   妈妈   孩子   自由   知识   城市   图书   体育   学生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