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中为何没能全歼美军王牌部队

长津湖战役中为何没能全歼美军王牌部队

1

沈政出生于1931年,1946年他只身到上海当学徒,三年学徒后,沈政成为一名工人。上海解放后,各区办起了“工人夜校”,他就在沪南区唐家湾第二十工人夜校读书,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0年5月13日,沈政参加了解放军九兵团(电影长津湖就是以该团作为主线)20军59师175团,被分配在团宣教股,主要任务是油印出版发到各个班的《工

农兵报》。


九兵团本来是准备解放台湾的主攻部队。175团奉命赴江苏太仓练兵,第二阶段时每晚乘木船在长江上漂浮,作适应海上晕船的锻炼。


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称霸世界出动陆海空军实行武装干涉,后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纠集16个国家的军队入侵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直接威胁我国安全。


1950年9月,中央军委纵观全局,解除了九兵团主攻台湾任务,命令部队开赴山东兖州地区集结待命。


10月,美军已把战火燃烧到中朝边境鸭绿江边,“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狂叫:“准备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电影对此细节描述很到位)。


美军飞机轰炸我国东北地区,形势非常严峻。中共中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950年11月3日,奉中央军委和九兵团命令,20军立即开赴吉林梅河口集结,准备赴朝参战。


4日夜零时,175团团长洪定泰率领团机关、直属部队和1营指战员在兖州吴村火车站乘第一列棚车出发。


第二列棚车上,2营、3营由政委沈云章率领紧随其后。原定到梅河口可以换穿东北军队的御寒棉装、毡鞋,到锦州、沈阳可以下车稍事休息,吃热饭,水壶里装开水。


谁知情况紧急,列车连续套上三个火车头,中途改变方向,急急向前一直开到通化山洞里。


各车厢车长宣布:1、由于美军已逼近鸭绿江边,部队今晚就要进入朝鲜作战,现在部队番号已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175团;2、将容易暴露解放军的各种标记都拿下来,三人一组,互相检查;3、把暂时不用的物品打成包,留下一人看管,名单报团部新组建的留守组。


11月11日,部队进入狼林山脉,这里是朝鲜北部最冷的山区,气温已骤降至零下40度左右。志愿军战士穿着单薄的军衣,行进在寒流中。大家咬紧牙关一步步地移动,不时有骡马连同背架上物品跌下深渊,少数年老体弱的同志扑倒山头永不归队。


部队日夜兼程在严寒中,急进时汗透军衣,一旦停下冰屑刺骨;疲倦极了,边走边睡,直到与前面的同志相撞。


中央军委和志愿军司令部命令九兵团担负东线作战任务,必须在11月26日前到达长津湖地区投入战斗,后因大雪封山,部队必须绕道,改为27日实行总攻。


这时困难接踵出现,部队断粮,不少同志患了雪盲症,冻伤的人员不断增加等。沈政虽是新兵,但在老同志带领和影响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一切听从指挥。


到兵站扛粮,抢救伤员,每天早晨去公路上清扫敌机夜里撒下破坏我军汽车轮胎的朝天三脚钉,跟着民运股长肖舟去收容滞留在战地的伤员。在整个二次战役中,尽管他脚趾脚跟已冻烂,仍每次忍着疼痛完成任务。


二次战役后又成了美国细菌战的受害者,发高烧昏迷,被战友送到师卫生医疗队,做了38天的“植物人”。


通过一个人的经历,可以看出长津湖之战,我军面临的困难和当时的形势,尤其是自然条件和我军的装备状况。


2


总体来说,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9兵团粉碎了朝鲜战场东西线美军会师的计划,取得了总体上的胜利,但这场胜利也有其美中不足之处:占有地形优势,并拥有15万兵力志愿军第9兵团在未能全歼被围的2万的美军(取得该成绩已属不易)。


从客观自然环境方面来说,当时长津湖地区的严寒天气使得缺乏高寒地区作战经验以及防寒设备志愿军第9兵团的非战斗减员严重,削弱了志愿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的作战,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

长津湖战役中为何没能全歼美军王牌部队

在战役进行期间,气温平均在零下20度以下,最寒冷之时曾经出现过零下40度的低温。


而第9兵团的防寒措施又十分不到位:第9兵团因各种准备不充分,入朝时寒区服装来不及发放,加之对战区气候特点了解甚少,部队长期在中国华东驻扎和作战,缺乏高寒地区的生活和作战经验,防寒准备严重不足,人员衣着单薄;部队进入战区后,没有住房,缺少粮食,只能在雪地露营。


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第9兵团第27军79师235团3连副指导员邹世勇就有这样的回忆:“我们的鞋还是胶鞋,所以在零下十几度的时候,脚都冻坏了,我们每个人只有一床小薄被子……天气又那么冷,他们从哪个地方(把土豆)煮好了,送到上面去,就都成了冰疙瘩,没法吃,可战士们饿啊,怎么办?硬啃,夹在腋下化,化一层啃一点儿,再化,再啃。”


可以想象,在如此恶劣的境况之下,志愿军的作战是何等的艰难。

长津湖战役中为何没能全歼美军王牌部队

志愿军的非战斗损失因此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第26军的非战斗损失甚重,几乎有90%的人员受冻伤,仅第27军的非战斗损失就超过10000人。第20军的冻伤减员也超过40%,整个第9兵团的非战斗损失超过2万人。


严寒也使志愿军原本落后的武器装备的性能严重下降,部队配备的迫击炮70%无法使用,许多步枪、机枪的枪栓被冻无法击发,通信联络也极不畅通。


可见,严寒的天气严重削弱了志愿军的战斗力,使得志愿军对美军的进攻强度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甚至为美军突破包围并且撤退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喘息。


比如12月3日,第27军第59师在阻击柳潭里地区美军的作战行动中,因冻伤减员严重,兵力不足,防线最终被美军突破;


12月7日,第20军就因为严重的冻伤减员,未能阻止下碣隅里的敌军对我军阵地的突破;


12月9日,在古土里阻击美军的志愿军部队,也因严寒天气的阻碍,未能阻止撤退美军经过此地。


3


当时的志愿军第9兵团的武器装备相对于美军来说一直处于绝对的下风,严重限制了部队战斗力的发挥。


以集结在长津湖地区的美军主力——陆战一师为例,该师是一支高度机械化的部队,装备十分精良,在轻武器方面,该师步兵大量配备了M1式半自动步枪、汤姆逊式冲锋枪以及勃朗宁式机枪、自动步枪,而志愿军第9兵团装备的步枪主要是日制38式步枪(抗日缴获的,利用东北生产基地,可以造出子弹;打国民党缴获的美式装备,造不出子弹),在射速上严重落后于美军的M1步枪,而其配备的冲锋枪、机枪数量也少于美军。

长津湖战役中为何没能全歼美军王牌部队

此外,陆战一师每个步兵排还配有89毫米火箭筒,步兵连每连配3门60毫米迫击炮,步兵营每营配4门81毫米迫击炮,此外还配有相当数量的75毫米无后坐力炮,这些火炮的性能均超过第9兵团在团以下装备的轻型火炮。


在重武器方面,志愿军第9兵团与陆战一师的差别尤为巨大:陆战1师拥有强大的炮兵火力:该师每团装备12门107毫米重迫击炮,长津湖地区的师第11炮兵团,由3个105毫米榴弹炮兵营(每连6门火炮,共54门)和一个155毫米榴弹炮兵营(每连6门火炮,共18门)组成,而志愿军第9兵团仍以有限的中小口径火炮作为火力支援武器,与美军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陆战一师还有强大的装甲力量,其在长津湖地区部署的坦克超过200辆,而志愿军第9兵团根本没有配备坦克(电影当中体现的更详尽)。


除地面重火力外,陆战一师还配备有强大的空中支援火力,该师最多可以呼叫上百架战机进行支援作战,或者派出部分战机实行侦察行动。而志愿军第9兵团根本没有任何的空中掩护和支援。


在通信设备方面,陆战1师的最基层的通信设施位于排部,对战场态势的感知十分到位,而第9兵团各部队直到团部才设有通信设施。

长津湖战役中为何没能全歼美军王牌部队

在战役中,第9兵团武器装备严重落后的这一缺点在进攻中严重暴露,而美军的武器装备优势也在作战中得到了显现。


在11月28日的战斗中,由于美军强大的空中火力以及坦克、重炮的压制,第20军第59师第175团曾一度被击溃;


由于美军的强大火力,仅仅到了28日,志愿军第79师、第89师就在柳潭里的作战中受到严重损失,已无力对(下碣隅里)第5及第7团战斗群的环形阵地立即进行大规模的进攻。

长津湖战役中为何没能全歼美军王牌部队

在28日到29日,第58师第172团在进攻下碣隅里美军的过程中,曾经一度突入美军阵地内部,但该团因敌人火力强大封锁,几乎全部丧失战斗力。


第27军第80师在29日新兴里的战斗中因敌强大的步兵、装甲火力阻击被迫撤退。


第59师第23团在12月4日阻击后撤美军的战斗中,也因美军飞机、坦克的联合夹攻,以及强大的步兵火力的压制下,阵地被迫失守。


4


志愿军第9兵团的后勤补给严重滞后,使得该部队难以获得足够的物资保障对美军进行持续的进攻,难以有效阻击美军的突围。


初期入朝作,包括第9兵团在内的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所使用的运输物资的汽车数量极为有限。


根据东北军区后勤部的计算,志愿军仅食品供应就需要一千五百台车,而当时志愿军配备的汽车总数不及此数目的一半。


志愿军后勤部队在输送物资的过程中经常遭受美军战机的轰炸,损失十分惊人:志愿军10月入朝时汽车共735辆,而仅仅到了11月12日就被炸毁了315辆。

长津湖战役中为何没能全歼美军王牌部队

由于当时的中国缺乏生产汽车的能力,再加上当时苏联援助的汽车迟迟不能到位,这就使得志愿军的后勤运力更显不足。


入朝作战初期,第9兵团虽然计划配发超过20万件棉衣,但是由于后勤运输能力的严重不足,部队在作战期间领到的棉衣数量远远少于计划配备的棉衣数量,使得志愿军第9兵团难以适应长津湖地区严寒的自然环境。


部队的弹药、粮食供应也十分紧张,据统计,第9兵团从入朝作战到12月底,共需要粮食九百多万斤,而实际运到前线的粮食不足这一数据的一半,给第9兵团造成了严重困难。


而且,志愿军食品的营养价值很差,相当一部分是用粗粮制成的炒面以及土豆(电影当中有一个对比,美军在过感恩节,还有火鸡。)。


邹世勇回忆道:“后来我们主要有三个解决办法:一个就是到老百姓家去,把坍塌的房子扒了,可能会发现有一点粮食或者土豆什么的;第二个办法,后方有时也能供应一点儿,送上一点儿;我们当时还有一个办法,取自于敌。当时那28天,我们就是靠这三种办法生存下来的。28天,我们没喝过一口热水,就是吃干饼,吃雪。”


第9兵团的弹药从战役开始到结束,只运上两个基数,而且运了弹药就停止运粮食。


在食品供应上,美军有着充足的战斗口粮:有肉、豆制成的熟食罐头,甚至有肉、奶制品、蔬菜、水果罐头的供应。食品营养远远超过志愿军,使得士兵能够较长时间维持较好的体能。


美军不仅有着充足、先进的医疗设施,而且能够通过陆地机动车辆运输以及空中运输的方式及时地把伤员运送至战场以至后方的野战医院。


在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有效地延续了陆战一师在战场上的生存。


在战役之前,陆战一师动用强大的工程设备,修筑了相当数量的陆上补给线路,建设一系列的补给基地,进一步建设补给和后送用的飞机场,这一系列措施使得陆战一师在长津湖地区的作战中有了充分的后勤准备,并在以后的作战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防守柳潭里、下碣隅里的战斗中,美军出动运输机对陆战一师空投了大量的弹药、食品以及药品等作战物资,使得该师对志愿军的绝对兵力优势的进攻的抵抗能力得到加强。


在11月27日至30日的德洞岭战斗中,固守此地的美军F连在强大空投补给的支持下,抵抗住了第20军第58师的进攻,志愿军之所以没能攻占这一阵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弹药、口粮以及被服供应的严重短缺,而事后证明,德洞岭阵地所扼守的公路对美军陆战一师的撤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战役后期,美军动用其强大的空中运输能力,调集大量运输机、直升机对陆战一师的伤员实施运输,仅从12月1日至12月6日,美军陆战一师就有超过4500名伤员被成功空运至后方。


当时,位于古土里地区的水门桥,是阻碍美军撤退的最后一道障碍,为此,志愿军先后3次组织对该桥的爆破行动,每次行动均使该桥受到彻底的损毁,但是美军工兵总是能够在志愿军的爆破行动之后不到2天的时间内完整地修复该桥。


最终,美军在日本赶制了更加坚固的桥梁部件,并空投至该地区,为陆战一师的后撤提供了最后的通道,使其能够顺利经过此地,迅速撤离。

长津湖战役中为何没能全歼美军王牌部队


5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正是长津湖一战,使志愿军逐步认识到了自己与对手在武器装备以及后勤补给上的巨大差距。


所以,在随后进行的抗美援朝作战中,装备建设成为人民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


军部和总部以陆军部队的改造和空军部队的组建为重点,大批进口苏式装备,组建或扩编新的军兵种部队,使得人民军队的建设在很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


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新中国在苏联的援助下逐步开展了包括国防工业在内的现代化重工业建设,为的就是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工业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当时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极端落后的面貌。


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一支能够有效抗击外敌入侵的军队不仅仅需要有坚强的作战意志,而且必须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与后勤保障作为物质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战役   美军   部队   朝鲜   志愿军   伤员   作战   陆战   武器装备   严寒   兵团   火力   王牌   后勤   强大   地区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