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7月16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福建福州拉开帷幕。

作为海洋文化、闽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汇聚地,福建形成了海陆文化兼具的特色文化圈。并孕育出诸如:泉州南音、妈祖信俗、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福建土楼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妈祖信俗

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福建土楼

除此之外,福建还是我国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茶技艺最多的省份。

下面就让小懂带大家一起来盘点福建都有哪些非遗制茶技艺吧!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武夷岩茶的制作可追溯到汉代,经历代的发展沿革,到清代初年出现了岩茶制作的完善技艺,首开乌龙茶制作的先河。

2005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武夷岩茶(大红袍)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甘爽,独具“武夷岩韵”,叶底软亮匀齐、红边明显。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叶启桐、陈德华

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叶启桐

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陈德华

铁观音制作技艺

福建省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末,兴于明清而盛于现代。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因安溪所产茶品质特异,乌润结实,沉重似铁,香韵形美,犹如观音,故此得名“铁观音”。

2008年,国务院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榜上有名。

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乌龙茶色泽乌润,富有光泽,条索肥壮、卷曲紧实、沉重似铁,具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的外形;冲泡后汤色金黄或橙黄明亮;香气清香悠长;滋味醇厚甘鲜,饮之口中生津、齿颊溢香,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文礼、魏月德

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王文礼

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魏月德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相传福鼎太姥山为白茶的发源地,唐代茶圣陆羽曾在《茶经》提到:“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后据陈椽、张天福等茶业专家考证,白茶山即为现在的太姥山。

现代白茶工艺盛于清代福鼎,据记载,1857年,福鼎点头柏柳的陈焕、张吓钦移植家中繁殖,清代光绪元年(1875)由周开陈再移植、传播到黄岗,制造白茶的历史由福鼎开始。

主要制品包括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以及新研制的工艺白茶等品类。

2011年,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福鼎白茶条索肥壮挺直,色泽翠绿,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毫香浓郁持久,并伴有花香;冲泡后汤色呈杏黄色,通透明亮,滋味干爽,回甘明显;叶底明亮完整,舒展有弹性。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梅相靖

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梅相靖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茉莉花原产于印度,西汉时,由印度通过海路来到中国,第一站便在福州安家落户。

北宋时期,福州开始大面积种植茉莉,并同时诞生了用茉莉花蕾制作茶叶的工艺。

2014年11月11日,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茉莉花茶外形条索紧细匀整,色泽黑褐油润,香气鲜灵持久;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匀柔软。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成忠

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陈成忠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坦洋工夫茶相传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一1874),福安市坦洋村人试制成功,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2021年,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世遗大会看非遗:我国非遗制茶技艺最多的,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坦洋工夫茶外形紧结圆直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气清鲜高爽,冲泡后汤色红艳清澈明亮,滋味清鲜甜和爽口,香气醇厚桂花香,叶底红亮匀整。

非遗茶在茶杯中为我们呈现的不仅是地道的中国技艺,地道的中国味道,地道的中国文化。更是每一位非遗传承人一代代的薪火相传,一代代对经典技艺的执着和情怀。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茶语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论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造技艺的传承、创新与形成条件》,黄意生,《福建茶叶》;

[2]《安溪铁观音》,陈永胜,《中国标准导报》;

[3]《中国茶叶词典》,陈宗懋、杨亚军,上海文化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技艺   福鼎   匀整   白茶   福州   醇厚   铁观音   福建   色泽   代表性   文化遗产   中国   明亮   名录   物质   大会   我国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